李小娜
【摘? ? 要】在小班幼兒教學中,教師很少對其進行文化知識的教學,重點放在對于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等技能進行教學。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教師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本文將圍繞這一話題展開。
【關鍵詞】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家園合作
中圖分類號:G610?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9-0103-02
Practical Research on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to Cultivate the Self-care Ability of Small Class Children
(Nangu Primary School, Nangu Town, Minle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 Xiaona
【Abstract】In small-class preschool teaching, teachers seldom teach them cultural knowledge, and focus on teaching skills such as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In this teaching process, it is far from enough to only rely on teacher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It also requires the close cooperation of parent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is topic.
【Keywords】 Small class children; Self-care ability;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關注程度也隨之增高,這一點體現在具體的生活中表現為,家長會將年紀較小的孩子送去學校,讓他們去學校學習。但是,對于幼兒來說,讓他們在那個年紀開始學習相關的課業知識還為時尚早,在這個階段最適合的便是教會幼兒相關的生活自理能力,具體可以包括,教會他們如何自己穿衣、自己洗漱、自己吃飯等。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課堂教學教會幼兒相關的生活自理能力,讓他們能在幼兒階段有較為成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自主地、順利地進行日常生活。因此,教師便應該在教學中對這一教學目標高度重視,在考慮到幼兒實際水平的基礎上設計好教學環節,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來教會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一、改變現有觀念
現階段,在很多家長的眼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不用培養的,家長認為,孩子在那一階段是不需要掌握相應的技能的,他們是因為年紀小,所以才不具備該技能,等到他們長大自然便會了。還有部分家長認為,讓孩子學習這些“復雜難懂”的技能會加重他們的負擔,稍大些再學習也不遲。家長的這些想法均是不正確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每個人必備的一項生活技能,而且應該從小學起,這樣孩子才能更快地成長起來,更快地獨立生活。因此家長應該轉變現有的這一觀念,在幼兒階段就應該對其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幼兒更快更好地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認識到其重要性
在幼兒階段,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自理能力有助于培養幼兒的獨立性,這對于幼兒日后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是以后發展的基礎。幼兒在這個階段也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家長應該學會傾聽幼兒的想法,并且要對他們的想法予以肯定和支持。比如在他們想要學習如何自己穿衣服,家長就需要對他們的想法予以肯定,并且交給幼兒如何去自己穿衣服。家長對于幼兒的教養態度和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倘若家長重視相應的教育并且平時加以約束,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較強,倘若家長忽視相應的教育并且平時放任自流,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較弱。因此,為了改變這種家長不重視的現狀,就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讓家長從根本上改變其教育觀,認識到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為了讓家長能夠更快地轉變現有觀念,幼兒園可以指定相應的措施。首先,幼兒園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說明情況,闡明教會幼兒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讓家長意識到這一點。其次,幼兒園還可以請相關的專家學者以講座的形式向家長說明這一問題。再次,幼兒園的教師可以采取家訪的形式,通過實際考察,更加了解實際情況,這樣便能夠在現實表現的基礎上對家長進行解釋 ,這樣更加有利于去讓家長改變現有的觀念。最后,幼兒園還可以為各位家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家長能夠坐在一起,互相交流自己的育兒觀,這樣能夠在無形中轉變家長的觀念。以上的幾點措施均可以使家長快速的改變現有的觀念,充分認識到幼兒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二)創造合適的情境
家長在改變了相應的教育觀念之后,便要想辦法來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了,首先需要考慮的便是為幼兒學習這一能力創造合適的情境。家長可以在幼兒的房間內貼上貼畫,當然,貼畫的內容時與生活自理能力相關的,比如可以貼幼兒自己吃飯、自己洗漱的貼畫,讓幼兒受到良好的熏陶。家長還可以給幼兒播放相關的歌曲等等,讓他們在玩耍時也認識到這一點,做到耳濡目染。這樣幼兒可以在潛意識里認識到自己需要掌握這一技能,需要不斷地去鍛煉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創設環境時不能自己‘打破這一環境,也就是家長要堅持一定的原則,不能在幼兒練習遇到困難時就去幫助他,而是應該先口頭指導,教他如何改正,這樣幼兒便會更加的記憶深刻,這也是有利于教學的。
(三)注重細節
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很多家長會有一個誤區,便是幼兒年紀小,可能很多東西還不懂,因此家長常常會忽略一些細節,這其實是不對的。其實在幼兒階段,他們的觀察能力是很強的,也會‘有樣學樣,因此家長在教幼兒時便要注意一些細節的問題。在日產生活中,家長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和幼兒的喜好,可以根據其喜好來培養幼兒相應的生活能力。比如,對于比較喜歡吃飯的幼兒,家長可以先從培養其獨立吃飯開始,對于比較喜歡新衣服的幼兒,家長可以從獨立穿衣服開始。家長通過觀察幼兒的細節表現,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去教授幼兒,這樣更加的有利于他們掌握相應的生活技能。
二、將教學常規化
(一)適合幼兒天性——游戲化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身上更多的是小孩兒的天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考慮到這一點,并且具體的教學內容也要與這一天性相匹配,制定適應于幼兒的教學方案,比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融入游戲之中,這樣便于幼兒接受。比如,教師可以發給學生不同的洋娃娃,然后讓學生自己去裝扮,包括幫洋娃娃穿衣服、扎小辮兒等等;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做一些利索能力的值日活動,包括讓他們擺放整齊桌椅、將講桌上的東西擺放整齊等等;在中午吃飯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發放并擺放整齊碗筷勺子等用具。這些活動均是以游戲性質和自愿性去讓幼兒參加的,這樣可以增加他們在進行相應活動時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真正做到寓教于樂,這樣的教學成果也是非常顯著的。
(二)重視表揚鼓勵
每個人都喜歡被人夸獎,幼兒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師應該針對幼兒的表現進行適當的嘉獎,口頭或者實物獎勵均可,這樣可以增加他們鍛煉生活自理能力的積極性,更加有助于幼兒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技巧。教師通過幼兒在各個活動中的表現進行相應的表揚。為了將這件事細化,教師可以制定一個評分表,比如,整理一次桌椅加幾分、擺放一次碗筷分別幾分、穿好一次衣服加幾分等等這些。將評分具體化,同時教師做好相應的記錄,然后一周或者兩周統計一次,對于積分較高的幼兒,教師進行相應的獎勵,同時對于其他參加活動的幼兒,教師也需要給予相應的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讓幼兒在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礎上不斷進步。這個教學方法不僅適用于學校教師的教學,在家中家長同樣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教授幼兒。
三、要言傳,更要身教
我們都知道,幼兒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因此在家長和學校的教學中,不僅有語言上的指導,更要有實際行動的教學,讓幼兒能夠真正學會一項項生活技能。比如,在學習怎樣扣扣子時,有的幼兒會有扣錯的現象,這時教師和家長除了口頭指導以外,更好地是進行實際操作,自己親身示范,怎樣從第一個扣子扣起,怎樣將扣子和孔相對應。家長和教師在示范的過程,就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學會了如何扣好扣子,還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家長和教師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
總之,對于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內容,家長和教師應該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幼兒的這一能力。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有助于幼兒日后的發展。
注:本文為甘肅省2017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家園合作提高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實踐探究”(課題立項編號:GS[2017]GHB1547)的階段性成果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姍姍.家園合作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探索[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
[2]董政.論在家園合作中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J].讀寫算(教研版),2015(05).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