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鎖興 席海源 張明麗 侯東梅 曹陽 王文平
摘 要:為了更好為山西榛子科學研究及生產應用提供重要依據,以推動山西榛業的發展。總結了對山西榛子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保存、鑒定評價、研究利用等工作進展,針對現狀進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展望山西榛業發展的良好前景。
關鍵詞:榛子;種質資源;平歐雜種榛;鑒定評價
文章編號:2096-8108(2021)04-0001-03? 中圖分類號:S664.4 ?文獻標識碼:A
Preserv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Hazelnut Germplasm Resources in Shanxi
LIANG Suoxing, XI Haiyuan, ZHANG Mingli, HOU Dongmei, CAO Yang, WANG Wenping
(Polomogy Istitute,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application of hazelnu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azelnut industry in Shanxi,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of investigation,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hazelnut germplasm resour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good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zel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Keywords:Hazelnut; germplasm resources; Hybrid Corylus Heterohpylla; identification of evaluation
榛子為榛科(Corylaceae)榛屬(Corylus)植物,目前榛屬全世界有16個種。原產于中國的有8個種2個變種[1],分別為平榛、毛榛、華榛、絨苞榛、滇榛、川榛、刺榛、維西榛、以及藏刺榛、短棲川榛,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地區[2]。目前,國內外生產中主要栽培的榛子為平榛、平歐雜種榛、歐洲榛[3]。平榛[4](C.heteropylla Fisch)在我國華北、東北、西北均有分布,樹體小灌木、堅果小,平均單果均重1 g,出仁率25%~30%,殼厚1.8 mm,該榛種抗寒,可抗-40 ℃低溫、味香,以遼寧鐵嶺發展面積較大,約7萬hm2。平歐雜種榛[5](C.heterophylla FischXC.avellana L.)也稱平歐榛,是由東北平榛與歐榛遠緣雜交第一代中選育的。該榛種既具平榛味香、抗寒可抗—35 ℃低溫等優良性狀,也具歐榛果個大、單果均重2 g以上、出仁率高達40%以上、豐產等優良性狀。可在北緯32°~46°,pH值5.5~8.0,平均氣溫3.2~15℃,海拔1 000 m左右的地區栽植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育出,90年代生產推廣,是目前我國大果榛主要榛種,在山西、山東、河南、河北、北京新疆、東北三省等地種植,面積約9萬hm2。歐榛[6](C.avellana L.)原產于亞洲小亞細亞及歐洲地中海沿岸,該榛種樹體為大灌木,樹高達10 m,單果大達2~4 g,出仁率高達40%~50%,豐產,但不抗寒,休眠期在—5 ℃以下低溫易產生凍害,在我國大多地區不適宜,是國外意大利、土耳其等國外栽植的主要榛種,栽植歷史悠久,現代化栽植始于20世紀30年代,目前栽植面積達60余萬hm2。榛樹果、皮、枝、葉等經濟價值均高,榛果營養豐富,藥食同源,據《開寶本草》記載:“榛仁性味甘、平,無毒,有調中,開胃明目功用”,可鮮食、炒食,還可加工。以榛仁為原料加工榛子油、榛子粉、榛子米、榛子乳、榛子醬及榛仁糕點、巧克力、冰淇淋等。榛樹樹皮、枝干可以提取制藥原料紫杉醇,是治療肺癌的重要成分。果苞中單寧含量高,可提煉制成栲膠,果殼可制活性炭,榛葉可制茶[7]。隨著現代榛業的發展,由于榛樹灌木狀,枝繁葉茂,水平根發達,成為城市綠化及山地造林的良好樹種。
1 山西榛子的資源調查收集和保存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分別于1956年至1957年,1979年至1984年進行了野生榛子資源普查。發現山西四大山脈均有野生榛子資源,主要有2個種,平榛和毛榛。并于2008年5月完成編寫出版《山西野生果樹》[8],其中對野生榛子資源進行了圖文并茂的詳盡描述。2003年山西省農科院榛子課題組成立,對山西野生榛子資源及國內平歐雜種榛進行系統調查,建立了榛子資源圃,收集2份山西野生資源,36份國內平歐雜種榛資源。在榛子資源圃內以田間保存。
2 種質資源評價
為山西榛子科研和生產提供科學基礎,推動榛業的發展,對保存的榛子資源進行了評價。至目前國內已有部分業內科研人員提出我國榛樹種質資源評價的描述項目。王明啟[9]等采用歐榛、平歐雜種榛、平榛、毛榛等58份試材,對我國東北地區榛子種質資源性狀進行描述及評價,研究提出枝條、葉片、花、果實等84個性狀指標。宋鋒惠等[10]采用20個平歐雜種榛品種(系),對榛果縱橫徑、側徑、單果重、果殼厚度、出仁率、每果序結果序、單株結果量、結果株率、單株雌花數等10個經濟指標,并依榛果的產量、結實及品質等3個主要成分進行聚類分析,提出一、二類為生產主推品種,三類為授粉品種。彭立新等[11]開展榛屬種質資源性狀描述系統及描述符的研究,提出榛屬種質資源性狀描述系統中文DCGR和英文DCGRE數據庫,該數據庫具有修改、增刪、檢索等功能,可將榛屬種質資源的多項中英文信息同時輸入,為榛屬種質資源進行合理評價及保護利用提供了方便。解明等[12]采用84個樣本進行研究,對平榛堅果的品質、指標和理化指標等建立了評價體系。彭立新[13]在《山西果樹志——板栗榛子卷》中第1次提出了國內榛子資源評價的主要項目及描述方法。解明等[14]在“平歐雜種榛資源評價評估系統研究”中,提出平歐雜種榛種質資源評價的56個主要項目,并定義了主要性狀和調查方法、樣本的取樣時期、取樣方法、記載標準。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榛子課題組應用前人對榛種質資源的評價項目及描述研究結果,結合山西榛樹不同生態條件的現實,對38份榛種質資源進行樹體、抗性、堅果主要經濟性狀、葉芽、葉片、1年生枝、雄花序、雌花序、果苞等主要項目的評價,篩選出一批優質豐產、抗性強的榛子品種(品系)‘達維‘B~11‘平歐28號‘平歐73號‘平歐7號等。
3 山西榛子的研究進展
3.1 新品種選育研究
山西地理南北狹長,80%為山區,氣候差異明顯。而平歐雜種榛同一性狀,在不同氣候條件下表現不盡一致,尤其在休眠期抗低溫干旱性狀更為顯著。在山西中北部地區較多平歐雜種榛品種(品系)呈現不同程度抽條現象,導致樹體殘缺,嚴重影響榛果的產量和品質。課題組從山西榛子生產實際出發,引種篩選出宜于山西不同地區發展的平歐雜種榛新品種,宜于山西大多地區發展的品種為‘達維‘平歐28號,宜于山西中部地區發展的榛子品種還包括‘玉墜‘遼榛3號‘平歐7號‘平歐73號,宜于山西南部地區發展的品種還包括‘遼榛7號‘B-21等。近年培育了宜于山西較多氣候特點生產發展的平歐雜種榛新品種‘晉榛1號[15]‘晉榛2號[16]‘晉榛3號[17]。
3.2 栽培關鍵技術的研究
由于平歐雜種榛樹在國內生產發展僅10余年,山西為新型產業樹種,生產中的栽培技術應用大多參照蘋果、梨等樹種。為了科學指導山西榛子生產發展,山西農業大學果樹研究所榛子課題組結合10余年開展的平歐雜種榛生產栽培試驗,總結編寫制定了山西省地方標準《平歐雜種榛豐產栽培技術規程》[18]。同時相關地方機構科技人員也進行平歐雜種榛栽培技術研究,太原市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太原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聯合編寫制定了太原市地方標準《大果榛子旱作栽培技術規程》。
4 存在的主要問題、建議及展望
4.1 榛子資源的收集保存、評價
由于受資金、人員、技術的限制,對榛子資源的收集、評價等工作嚴重不足。為了更好推動山西榛業的發展,要建立完善的榛子種質資源圃,較多收集保存省內外優異榛子種子資源,建立資源圖片及標本庫,標準化評價描述各主要性狀。
4.2 山西野生榛子資源利用
大多野生榛子不進行園藝管理,還出現隨意破壞現象,掠奪性收果,導致野生榛果產量低、品質差,沒能發揮特色資源優勢的經濟優勢。同時對野生資源缺乏挖掘利用,沒進行野榛優異資源的遴選,未充分利用當地野生榛子資源雜交選育出更適宜地方發展的優良品種。
4.3 適地良種化、規模化發展
由于山西大多為山區,在產業調整政策的引導下,各地對發展大果榛積極性較高,但由于受榛子苗市場混亂的影響,生產栽培者對大果榛品種特性知之甚少,導致品種混雜,較多出現抽條、低產、質劣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榛業的發展。為使山西榛業良好發展,要采用良種區域化發展,科學引種,優選宜于當地推廣發展的平歐大果榛品種,優勢品種規模化發展,產、加、銷一條龍服務,產生良好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
4.4 現代榛樹栽培管理
要采用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科學規劃建園,合理栽植適宜的品種,培養宜于地理氣候的樹形,測土配方施肥,實施生物防治,應用旱作節水技術,促進榛園優質豐產穩產,呈現良好的效益。
參考文獻
[1]王貴禧.中國榛屬植物資源培育與利用研究(Ⅰ)——榛種質資源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18,31(1):105-112.
[2]張永貴,曲 東,燕 飛,等.榛子種質資源、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生物資源2019,41(2):95-103.
[3]孫萬河,李體智.榛子板栗優質高效生產栽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1.
[4]梁維堅,董德芬.大果榛子育種與栽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28.
[5]梁維堅,王貴禧.大果榛子栽培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30.
[6]孫萬河,李體智.榛子板栗優質高效生產栽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7]梁維堅,王貴禧.大果榛子栽培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
[8]田建保,戴桂林.山西野生果樹[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9]王明啟,彭立新,吳榜華,等.榛屬種質資源性狀描述系統研究[J].林業科學,1999,35(6):52-57.
[10]宋鋒惠,哈地爾·依沙克,何 瓊,等.雜交榛子果實經濟性狀分析與評價[J].經濟林業研究,2009,27(4):36-40.
[11]王明啟,彭立新,吳榜華,等.榛屬種質資源性狀描述系統數據庫的研制[J].北華大學學報,2000,1(2):176-177.
[12]解 明,鄭金利.平榛堅果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J].干果研究進展,2005(4):109-111.
[13]張宇和,柳 鎏,梁維堅,等.中國果樹志·板栗榛子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14]解 明,鄭金利.平歐雜種榛資源評價平估系統研究[J].遼寧林業科技,2009(2):16-18.
[15]梁鎖興,李一路,侯東梅,等.榛新品種‘晉榛1號的選育[J].果樹學報,2018.35(6):773-776.
[16]侯東梅,梁鎖興,張明麗,等.榛新品種‘晉榛2號的選育[J].中國果樹,2021(1):91-93.
[17]侯東梅,梁鎖興,張明麗,等.榛新品種‘晉榛3號的選育[J].北方園藝,2020(16):176-180.
[18]山西省地方標準[DB].DB14/T1365—2017平歐雜種榛豐產栽培技術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