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
摘 要:云紋是傳統文化符號的典型代表,顯示了中華民族把自然現象提升為文化和藝術的想象創造,象征著中華民族近千年來的文化理念與審美意識。文章分析了傳統民族文化歷史演變過程中紋樣符號化的價值表現,論述將云紋符號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的途徑,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延續帶來更多的可能。
關鍵詞:云紋;圖像;符號;歷史
一、云紋符號的淵源與發展
關于云紋的起源已有許多專家學者給出猜測或論證。在他們的推斷中,上古先民以藝術化的符號形式在陶器、石器、玉器這些載體上進行刻畫。有人認為云紋源自模仿,是人類對藤蔓形態、水波紋走向的描摹;有人認為云紋產生于勞動活動,是在加工陶坯時留下的痕跡;還有人認為云紋是原始宗教、原始觀念的表達,源于人類追求美的本能。
云作為一種飄浮在空中的可見聚合物,其本身并沒有固定的形態。古人對云有多種解釋,云紋是云的物象延伸,是人類對自然的模仿,對云物理現象的觀察。人們一般把多見于商周青銅器裝飾的云雷紋視為云紋的早期形態。線性回轉是云的造型特征,“回轉”主要指“云頭”之形,通常以渦形曲線為基本構形元素,這也是之后云紋發展的根基。
隨著朝代的更迭,歷史的演進,云紋這一紋樣隨之變化。分析其形態特征會發現,每一次的演變都是以原始云紋為基礎,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相契合并被賦予了新的審美觀念。這種形態的變化也從側面展示了朝代更迭所產生的政治文化差異,以及當時人民的精神需求和審美志趣。
二、傳統云紋符號的文化內涵與審美特征
(一)傳統云紋符號的吉祥寓意
商周時期畏服天命,盛行巫術祭祀之風,青銅器是祭祀的重要器皿,其上的云雷紋是一種符號,承擔著協助溝通人神天地、祈福祛災的神圣使命。漢朝初期以無為治國,奉行黃老、神仙思想,云紋作為神仙觀念的象征普遍流行,在形式和觀念上都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
宋代對于云紋的應用充滿了象征語義,在元明清時期云紋符號化的應用愈演愈盛,云紋成為了裝飾紋樣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從表面上看,云紋象征著吉祥,這種觀念不僅是古人口口相傳、約定俗成的,實質上也同樣是文化的創造。云紋是先民把對自然的崇拜轉化為象形紋樣的最早寫照,其中透露出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之成為中國文化追求如意吉祥的原始象征性符號。這與中國人祈求萬事遂意的觀念結合,成為全民族都易于理解并樂于接受的吉祥紋樣。
(二)傳統云紋符號的裝飾特征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書同文”的實施為標志,紋樣逐漸喪失了除裝飾之外的其他功能,但仍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熏陶著中華民族的思想與行為。在近兩千年間,云紋雖然歷經多次改朝換代,受到域外文化的沖擊,但其中所包含的中華文化始終還是占據著主導地位的。先秦時期的紋樣題材以人物和動物為主,云紋只是作為點綴出現在紋樣中,例如裝飾在漆器表面的鳥狀云紋,在鳥的輪廓上穿插著云氣紋,線條流暢,紋樣精致。
西漢時期紋樣裝飾的工藝變得愈加成熟,云紋與動物紋相結合,作為器物表面的主要裝飾。而單體云紋的線條變得更加流暢婉轉,在線條轉折和結束的地方有波浪形的線條圍繞其中。古人將這種帶狀的云紋繪制在棺木上,象征先人逝去所去往的另一個世界。馬王堆出土的織物上繪制的紋樣將茱萸紋與云紋組合在一起,構成四方連續紋,這在當時是一種避除不祥、祝頌長壽的象征性符號。
隋唐時期疆域遼闊、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寬容開放的時代精神使各地域的優秀文化得到了空前的融合與交流,在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精神文明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如此盛世之下,云紋變得更加華美,追求雍容華貴的裝飾風格。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朵云紋和如意云紋,是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渴望的象征性符號。在此期間,云紋擺脫了社會等級制度,不再是貴族階級的專屬,在民間廣為應用。古代女性披戴的云肩、衣服上裝飾的云紋都蘊含著對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
宋代對“紋”的重視使得宋人對于瓷器紋樣的造型規律有了高度的領悟和把握,形成了基本的紋樣結構和布局框架。此后,元、明、清時期的紋樣立足于這個基礎,不斷完善和創造新穎的樣式結構。云紋構圖形式的發展演變進入到了一個相對平緩的時期,并以朵云紋和如意云紋為主要裝飾紋樣。
中國繪畫、文字與紋樣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繪畫體系的獨立以及文字體系的完善,紋樣主要專注于裝飾功能。紋樣為了適應與器物載體協調共存,在演變過程中不斷幾何化、裝飾化。由于吉祥紋樣的繁盛,部分云紋從裝飾性向繪畫性轉變,從名稱上就能看出這一點。以“青云得志”這一紋樣為例,實質上就是將器物當作畫紙,而完成的工藝品就是一幅獨立的繪畫作品。
(三)傳統云紋符號的社會功能
云紋具有傳播人類情感、表達社會思潮的功能。云紋形態構成的演變歷程反映了社會歷史的發展與變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國的禮制始于夏代,即所謂“衣裳之治”。帝王與諸侯分地而治之后,禮制在紋樣上的表現由服飾轉為器用,天子將紋樣鑄造于重器之上形成規范化的標準,由此達到讓天下之民有據可循、有序可依的目的。青銅器作為代表性的禮器,在紋樣形式上具有形象模范化的特征,紋樣題材和造型裝飾趨于統一。云雷紋在禮器裝飾中作為填充空間的底紋來襯托主紋,是權利與地位的象征。玉器和青銅器一樣,被作為禮器來使用。玉器自古以來不僅與統治者的宗教觀和社會倫理道德聯系在一起,還形成一種代表個人品德的含義。先秦時期玉器得到廣泛使用,紋樣單調而固定,幾乎所有的玉器都裝飾有云紋。祭祀中的圓形玉器象征著天圓地方,這是古人對于宇宙的認識,而雕刻的云紋符號承擔著協助溝通人神天地的神圣使命。
云與天從古至今被視為一個整體。自西周以來,帝王自稱“天子”,天是權力的象征,人們對天的觀念態度往往附加在云上,云作為符號傳達著天的旨意。人們相信天象的變化預示著世事變幻。“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正說明了云作為傳達天地意象的符號在天象中的重要意義。
在發掘漢代墓葬的過程中,發現了大量云紋的符號形式,這些云紋延續了秦楚的藝術風格,并且發展出了不同的樣式。例如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的黑底彩繪棺,棺面繪有奔放的流云,象征著逝者騰云駕霧飛向另一個世界。云氣紋表現形式豐富,運用廣泛,不僅在墓葬中,還廣泛運用于家具、服飾甚至建筑上的瓦當上。
三、云紋符號化的應用價值
(一)云紋符號化的傳承價值
云紋歷經千年的演變,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體現時代精神的同時也延續著自身的歷史文化。在如今提倡多元文化的時代,云紋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民族文化的同時,需根植于當代的文化語境,直接反映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審美需求。現代設計對云紋的應用不是以歷史中存在的平面化形態為特征,而是運用新媒體技術的綜合表現效果,使得普羅大眾對云紋有全新的感官認識,使云紋更加符合現代人的視聽需求和審美習慣。傳統文化是當代文化發展的基礎,而當代文化是傳統文化延續的結果。
(二)云紋符號化的隱喻價值
云紋之所以被人們不厭其煩地描摹,不僅僅是因為其具有審美意義,在肉眼可見的圖像符號背后,還蘊涵著更深層次的象征性意義。云紋從最初的對自然的崇拜與模仿,衍生到后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終成為一種吉祥的象征,被稱為祥云。2008年奧運會就是以祥云為核心設計元素,由云紋演變而來的獎牌絲帶,頒獎臺弧線的組合,表現出云朵的堆疊錯落,象征著奮勇向前的體育精神;由絹帛制成的獲獎證書上,編織的云紋意為“化干戈為玉帛”,向世人傳遞奧運會精神。云紋以各種姿態出現在設計作品中,作為一種重要的符號滿足人們當下的文化需求,使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
云紋在歷史演變中不僅是反映時代審美的裝飾紋樣,更是一種寄托了人們美好祈愿的藝術符號。如今,以云紋為代表的傳統紋樣已沉淀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同傳統云紋,我們能夠感悟到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古人的審美志趣與精神訴求,可以以小見大窺探傳統文化的藝術面貌,進而更深層次理解中國文化的精神,并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賦予其新的內涵。
參考文獻:
[1]陳綬祥.遮蔽的文明[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2.
[2]鄭曙旸.設計藝術的社會價值體現[J].裝飾,2004(11):12-13.
[3]吳中杰.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陳計萍.從符號學的角度解析陜西剪紙藝術[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17.
作者單位: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