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宏 周明珠 陳宗倫
冠心病、腦卒中等是我國居民致殘、致死的主要心血管疾病,統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或膽固醇升高為特點的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
當血液中的壞膽固醇超過正常水平會沉淀在血管內壁,久而久之就形成血管斑塊,造成血管狹窄,引起心絞痛等。當這些斑塊發生破裂會形成血栓,血栓堵塞心臟血管就會發生心肌梗死,堵塞腦血管就會發生腦梗死!為此,本刊特邀專家講解血脂與健康的密切關系,提醒你——
病例一
◎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不聽勸,連續大吃大喝誘發急性胰腺炎,生命垂危。
44歲的欒先生突發腹痛,并出現惡心、嘔吐,被送到醫院時,已經發生低血壓休克。被醫生確診為急性胰腺炎,必須立即搶救!
重癥急性胰腺炎非常危險,死亡率高,為34%~55%。欒先生怎么會發生急性胰腺炎呢?
春節前,欒先生做過一次體檢,體檢報告顯示甘油三酯24.31毫摩/升,高出了正常值10倍多。
醫生給欒先生開了1個月的降脂藥。欒先生雖然血脂高,但沒有什么不舒服,他認為不會像醫生說的那樣會出現嚴重后果。從大年三十開始,欒先生進入了自己的過年模式,不僅把降脂藥停了,還每天大吃大喝,且喝得醉醺醺的。直到正月初七欒先生出現腹痛、嘔吐,家里人趕緊將其送往醫院看急診。
專家解讀
這是一起典型的高甘油三酯血癥+暴飲暴食+酗酒導致的急性胰腺炎病例。
急性胰腺炎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高脂血癥和酗酒。當甘油三酯大于5.6毫摩/升時,就會增加誘發急性胰腺炎的風險。欒先生的甘油三酯水平遠遠大于5.6毫摩/升,雖然醫生當時囑咐其一定要戒酒、不能暴飲暴食,可是欒先生并沒有按照醫囑執行,結果發生急性胰腺炎,命懸一線。
那么,什么是血脂?什么是高脂血癥?如何防治高脂血癥?下面請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83醫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醫師王星為大家進行詳細講解。
1.什么是血脂?
血漿中的脂類統稱為血脂,是供應體內能量的物質,主要由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構成。膽固醇又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等。
通常,血脂檢查的化驗單上列有4個指標: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有些醫院的血脂化驗單上還會有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載脂蛋白B、脂蛋白a等,這些指標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有一定關聯。
2.血脂的標準是多少?
◎總膽固醇:正常2.8~5.17毫摩/升,邊緣升高5.17~6.21毫摩/升,升高≥6.21毫摩/升。
◎甘油三酯:正常0.56~1.7毫摩/升,邊緣升高1.7~2.26毫摩/升,升高≥2.26毫摩/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0~3.1毫摩/升;邊緣升高3.36~4.14毫摩/升,升高≥4.14毫摩/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為男性0.96~1.15毫摩/升,女性0.90~1.55毫摩/升;降低<1.0毫摩/升。
化驗單上沒有箭頭,說明血脂是正常的嗎?
并不是這樣的。根據每個人的基礎疾病、風險因素不同,血脂目標也不相同,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例,不同人群的目標值分別如下。
穩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病患者:<1.8毫摩/升。
4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2.6毫摩/升。
吸煙且肥胖(體重/身高(米)2≥28)的人群:<2.6毫摩/升。
45歲(男性)、55歲(女性)以上吸煙的高血壓患者:<2.6毫摩/升。
大部分醫院的血脂化驗單并不會針對不同人群,給予不同的截斷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4毫摩/升就不會有箭頭出現,而此時血脂往往已經出現異常。因此,即使血脂化驗單上一個箭頭也沒有,也需要復診,由醫生具體判斷血脂情況。
3.血脂異常的原因
血脂的來源有兩種途徑,即內源性和外源性。
內源性血脂是指在人體的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攝入的血脂成分。血脂升高,簡單地說,就是有的人是飲食不健康導致的血脂升高,有的人是自身代謝異常導致的血脂升高。
甘油三酯主要來源:食物中的脂肪經過消化在小腸中形成乳糜微粒,這就是外源性甘油三酯。脂肪組織中的甘油三酯一部分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運輸到肝臟,肝臟將它們重新合成為甘油三酯儲存,也能以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形式運送至血液,這就是內源性甘油三酯。
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來源:部分從食物中攝取,占20%左右;其余70%~80%來自肝臟,10%來自小腸。
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主要是自身代謝異常引起,所以很多瘦人或者不吃油膩食物的人膽固醇也會升高;而甘油三酯升高主要是飲食不健康導致的。
4.什么是高脂血癥?
高脂血癥,其實是血脂異常的一種,可以是某種或多種血脂成分的升高。例如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混合性高脂血癥(以上兩者皆有)、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也可以是某種成分的降低,例如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和控制血管斑塊的加重,所以被稱為“好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加速加重動脈粥樣硬化,也就是加速加重血管內斑塊形成,被稱之為“壞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后,也會間接地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從而加重斑塊。
血脂升高究竟有哪些危害?該如何治療?王星主任將通過臨床真實病例為大家進行具體的講解。
病例二
◎因擔心服用降脂藥傷肝,自行停藥,結果引發心肌梗死!
陳先生,57歲,5年前體檢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1毫摩/升,但他沒有不舒服,所以不愿意服藥控制。3年前因為胸痛住院治療,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隨后醫生給他開了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等,建議他長期服用。
陳先生服用藥物半年后已經沒有胸痛的癥狀,復查血脂的時候,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已經降到了3.3毫摩/升,也就是血脂恢復正常水平了。他在網上看到過多篇關于他汀類藥物會損害肝臟的報道,他早就計劃好,等血脂恢復正常水平,就把他汀類藥物停了。
一周前,陳先生再次發生胸痛且持續不緩解,伴隨胸痛憋氣,大汗淋漓。家人趕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醫生給其做心電圖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打通血管植入支架。但因梗死面積大,陳先生已經出現心源性休克,后送入心臟重癥監護室。
專家解讀
陳先生這次發生心肌梗死的原因就是隨意自行停用他汀類藥物,導致斑塊加重,最終引發斑塊破裂,形成血栓,發生心肌梗死。
☆陳先生犯的錯
錯誤1.認為他汀類藥物僅是降脂藥
他汀類藥物不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且能夠抗炎,從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加重,同時能夠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預防血栓,預防心肌梗死。所以,他汀類藥物還是預防心肌梗死的重要藥物。
常用的他汀類藥物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等。
如果發現單純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并且沒有任何心腦血管疾病的話,一般建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于4.9毫摩/升的時候才開始服藥,他汀類藥物是降低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首選藥物。
除了他汀類藥物,臨床上降脂藥還有依折麥布、普羅布考、考來烯胺、血脂康等。
錯誤2.血脂正常就能停降脂藥
陳先生這次入院后,復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6.6毫摩/升,遠遠高出了3.4毫摩/升的上限。其實,冠心病患者應盡可能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8毫摩/升以下。
一旦停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會再次升高。陳先生停藥是其血管狹窄加重的一個原因。所以服用他汀類藥物,就算降到1.8毫摩/升以下也不能隨便停藥。如果陳先生不停用他汀類藥物,或許就能避免這次心肌梗死。
至于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只要在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期間,注意監測肝功能等即可。
病例三
◎甘油三酯高出正常值5倍多,如何控制?
周先生,46歲,體重超標,抽煙喝酒,經常外出吃飯,從不控制飲食,從不運動。4月14日單位體檢,發現甘油三酯9.51毫摩/升。周先生就醫后,王星主任給周先生開了貝特類降脂藥,還給周先生提出3個建議。
5月14日,周先生的甘油三酯已經降到了2.19毫摩/升。短短1個月,甘油三酯降到了接近正常值。他是怎么做到的,王星主任當時給的建議是什么?
專家解讀
正常的甘油三酯應該低于1.7毫摩/升,當甘油三酯高出2.1毫摩/升時,要考慮高甘油三酯血癥。
因為周先生的甘油三酯超過5.6毫摩/升,所以必須馬上服用貝特類降脂藥,把血脂降到安全水平,以免誘發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常用的貝特類藥物包括苯扎貝特、非諾貝特等。貝特類藥物主要用于調節高甘油三酯血癥,對膽固醇作用較小。
王星主任特別強調,血脂中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遺傳因素,飲食是次要原因;而甘油三酯恰恰相反,飲食不健康會直接導致甘油三酯升高,其次才是遺傳因素。吃過多油炸食品、肥膩食品、喝酒等都會造成甘油三酯升高。所以,醫生給周先生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戒酒,切勿暴飲暴食;其次,健康飲食;第三,堅持運動。
那么,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飲食才能讓我們保持血脂健康呢? 尤其是有了高脂血癥到底應該怎么吃呢?下面將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馬冠生教授教大家如何吃出健康。
1.控制總熱量,少葷多素
血脂異常人群總熱量的攝入以維持自身的正常體重為宜,食物應多樣化,膳食營養應合理。
◎控制膽固醇的攝入
膳食脂肪提供的熱量一般控制在總熱量的30%以下,其中飽和脂肪酸占總熱量攝入的7%以下。限制膽固醇和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主要包括動物內臟、肥肉等。
◎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
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每天攝入300~500克的新鮮蔬菜,并注意增加深色或綠色蔬菜的比例,最好占一半及以上。每天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
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加膳食纖維,每天保證25克膳食纖維有助于控制總膽固醇水平。新鮮蔬菜和水果還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等。維生素C能增加脂蛋白酶的活性,從而使甘油三酯降低。
2.選對油,少吃油
少吃煎、炸食物,盡量在烹調過程中少放油。
研究表明,食物中不同的脂肪酸對血脂的影響不同。
膳食中棕櫚酸、月桂酸的攝入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具有正相關關系,因此,不推薦吃富含棕櫚酸、月桂酸的食用油,如棕櫚油、椰子油等。
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酸,不僅能夠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還有助于升高好膽固醇水平。核桃油、亞麻籽油、深海魚油等富含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橄欖油、花生油等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
因此,高血脂人群適宜多吃富含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或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
3.提升好膽固醇的食物
紫甘藍 吃七彩蔬果可保持多種營養的攝入,而且紅色及紫色蔬菜、水果既可升高好膽固醇水平,又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其中花青素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些食物包括紫甘藍、紫茄子、葡萄和樹莓等。
堅果 多項研究表明,富含堅果的飲食可以使壞膽固醇水平降低20%。
橙汁 橙汁富含黃酮類抗氧化劑、葉酸和維生素C。研究發現,每天喝3杯鮮榨橙汁,1個月后,體內好膽固醇水平提高21%,同時,高半胱氨酸水平下降,心臟病危險隨之大大降低。
蘋果 研究表明,每天吃蘋果有益降低壞膽固醇,促進心血管健康。
綠茶 研究發現,綠茶可以提高好膽固醇水平,同時阻止人體對壞膽固醇的吸收。
一旦確診高脂血癥,不僅要管住嘴,還應邁開腿、睡好覺、保持好心情等,必要時要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用降脂藥,這樣才能降低膽固醇。
◎每天30分鐘有氧運動。
多項研究發現,降低膽固醇水平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天進行30分鐘的快走、游泳、騎自行車、慢跑等有氧運動。
◎確保充足的睡眠。
研究發現,連續一周睡眠不足就會影響膽固醇代謝,造成易致動脈硬化的壞膽固醇水平升高和好膽固醇水平下降,進而增加心臟受損風險。因此,每晚保證8小時左右的優質睡眠是預防常見疾病的重要前提。
◎每天聽半小時音樂。
研究發現,每天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降低膽固醇水平,改善心臟健康。專家建議人們在工作之余,不妨每天聽半小時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