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羅德里克 斯蒂芬妮·斯坦琪瓦
雖說發達經濟體會比低收入國家更快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但在未來幾年,它們仍將面臨一系列環環相扣的重大挑戰:氣候變化、不平等、新興技術、人口老齡化和移民問題。要應對這些挑戰,循規蹈矩行不通。
2020年,法國總統馬克龍組建了一個國際經濟學家委員會,用于評估這些長期的挑戰并提出政策建議。委員會的一組作者編寫了三份報告,其中由我們編寫的報告,討論了不平等和經濟不穩定問題。
法國是一個有趣的案例,因為根據基尼系數等傳統指標,它是為數不多的整體不平等沒有加劇的主要經濟體之一。然而,該國不同階層的貧富差距并沒有縮小,青年失業率非常高,社會流動性仍然很低。一項態度調查顯示,人們認為當前經濟不穩定程度高,現有的經濟安排很不公平,很多人支持政府采取更積極的政策來應對這些趨勢的發展。
有一個方法可以提高公平性和社會流動性,即統一的“繼承和贈與”稅制。新制度不是對每位被繼承人去世后的財產轉移征稅,而是對繼承人收到的財產轉移總額征稅。因此,那些收到更多財產的人會面臨更高的征稅率。
另一項重要戰略是縮小教育質量和成果的差距。我們的建議主要是,為社會經濟背景較差的兒童提供更多入學機會;改善落后地區低質量學校的教學成果;重新思考教師職業并使其更具吸引力;賦予學校管理部門更多的責任和自主權;幫助學生從學校走向勞動力市場……
法國之所以能夠避免整體不平等加劇,一個原因是該國的社會福利和最低工資水平很高。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問題。在生產力沒有相應提高的情況下,政府強制提升底層工資,會讓人們,尤其是那些剛剛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在收入和就業之間進行權衡。法國高達20%的青年失業率,反映了這種矛盾。
為處于收入分配底層的人增加合適、高薪的工作,需要相應提升生產力。好工作和好公司是相輔相成的。雖然培訓和教育很重要,但如果沒有創造好工作的生產性企業,只有培訓和教育還不夠。社會政策和增長政策應相輔相成,需要進行相應設計。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提出了一系列補救措施,將勞動力市場政策與產業、區域和創新政策聯系起來。這項好工作戰略,包括與雇主緊密合作的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為求職者提供更廣泛的服務。同時,它將現有的產業和地區政策從稅收補貼和現金獎勵,調整為專門為創造良好工作機會的企業提供定制公共服務。這項戰略還重新考慮了現行的創新激勵措施,明確鼓勵工人友好型技術,強化而非取代制造業和服務業的中等技能工作。
政策制定者還必須解決對于全球化和國際外包影響公平和好工作的合理擔憂。有趣的是,在法國受訪者被問及缺乏好工作的原因時,他們指責全球化和外包的頻率,是指責技術的兩倍(57%比28%)。雖然貿易政策本身無法創造好的工作機會,但可以防止國內好工作政策因勞工標準和法規的國際競爭而遭到損害。
為此,我們提議建立一個社會保障機制,將各國維護自身規則—如產品安全、環境安全或稅收—的權利,擴展到勞動力市場監管領域。根據我們的建議,在經過適當的審議和廣泛參與的國內程序后,這種“社會反傾銷”機制將有助于恢復國際競爭的合法性,起到安全閥的作用。
雖然我們的一些建議主要針對法國,但也適用于其他許多(如果談不上絕大部分)發達經濟體。這些建議和其他兩份報告中有關氣候變化和人口的建議一起,為這些國家提供了應對未來幾年最重要的經濟挑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