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苗苗
長期腰痛,而且越是長時間靜止不動,疼痛越嚴重。專家提示,這可能不是機械性的腰肌勞損,而是脊柱關節炎,其屬于風濕免疫類疾病,以青壯年男性最為多發,極易被誤診、漏診。
腰背疼痛在醫學上分為機械性和炎癥性。機械性比如腰肌勞損,疼痛點一般分布在人體脊柱兩側肌肉;脊柱關節炎則屬于炎癥性,一般表現為“下腰疼痛”,甚至是坐骨處疼痛,隨著病程的延長逐漸往上發展,可達頸部。
腰肌勞損是越活動,癥狀越重;脊柱關節炎則是越活動,癥狀越輕。在疼痛的特點上,脊柱關節炎和腰肌勞損有明顯區別。脊柱關節炎是由于炎性物質在局部聚集造成的,因此越不動越痛。比如,人在久坐、睡眠后,血液循環難以及時將炎性物質帶走,隨之會導致疼痛加重。
脊柱關節炎患者往往晚上剛躺下時不怎么痛,隨著炎性物質慢慢聚集到病灶,導致凌晨兩三點時疼痛最為劇烈。不過,起床洗個熱水澡,或者活動一下,疼痛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如果不加以治療,脊柱關節炎能夠持續幾個月,甚至在幾年中間歇發作。
脊柱關節炎在風濕病中診斷周期較長,容易被延誤診斷。因為大多數的患者和非專科醫生,常常不清楚這類腰痛要去風濕免疫專科就診。脊柱關節炎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特別是年輕男性,家中長輩有年輕時腰痛、年老駝背等狀況的,應注意排查脊柱關節炎。
脊柱關節炎患者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是首選。對服用傳統抗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選擇服用靶向藥物。治療脊柱關節炎的生物制劑以前價格很高,隨著白介素-17A抑制劑等藥物被納入醫保,價格得以大幅降低,將有效提升藥物的可及性。
脊柱關節炎的手術治療通常是經過適當保守治療無效后的選擇,手術應慎重。低劑量激光治療、熱療與冷療、按摩及針灸等物理治療適用于早期局限部位疼痛和老年高齡患者或并發癥較多的患者,也可以與藥物治療聯合使用。
脊柱關節炎的大部分患者很難治愈,只能通過治療改善癥狀,防止因出現畸形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要積極定期復查X線、炎性因子等,但脊柱關節炎一般不影響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