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蒼 白鈺
秋來紅棗壓枝繁,
堆向君家白玉盤。
甘辛楚國赤萍實,
磊落韓嫣黃金丸。
聊效詩人投木李,
敢期佳句報瑯玕。
嗟予久苦相如渴,
卻憶冰梨熨齒寒。
——宋·歐陽修《寄棗人行書贈子履學(xué)士》
這首詩是歐陽修寄棗給友人時寫下的,通過讀詩,我們可以想見:在庭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棗樹,秋天來了,滿樹的紅棗壓得枝條彎曲,仿佛是要折斷一樣,這滿樹的紅棗是要送給友人的,堆滿他家里的白玉盤。姑且效法一次詩人投桃報李的做法,期待能夠得到優(yōu)美的語句來贊美這仙果……
我國大棗(紅棗)種植的歷史悠久,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紅棗發(fā)酵釀造紅棗酒。古代典籍對其記載頗多,《詩經(jīng)》中云“八月剝棗”;《禮記》上說“棗栗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
大棗,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被列為上品。大棗向來被視為調(diào)理和滋補佳品。
據(jù)古書記載,有一患者骨瘦如柴,飲食不下,日日腹瀉,遍請名醫(yī)治療,雖吃盡補藥,但病情始終無起色,后一無名和尚指點其家人每日用紅棗粥喂食,月后果然痊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盛贊紅棗有潤心肺、止咳定喘、補五臟、治虛損、悅顏色等功效。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常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心悸、失眠、盜汗、婦人臟燥等病癥。
藥膳品鑒
大棗味道甘美,營養(yǎng)豐富,素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和葡萄的70~80倍,常被作為延年益壽的佳品食用。如民間諺語說:“一日三棗,一輩不老。”大棗既可作時令水果,亦可加工成棗泥、棗糕、棗粽子、酸棗、蜜棗等各種風(fēng)味美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養(yǎng)生佳品。
1.紅棗糯米藕
原料:紅棗30克,蓮藕1500克,糯米300克,紅糖60克。
制法:糯米淘凈后再放少許清水浸泡一夜。蓮藕洗凈用刀在藕的一端連同藕蒂切掉2~3厘米,留作蓋子;將泡好的糯米慢慢填入蓮藕中,合上蓮藕蓋子并用牙簽固定封口。將紅糖、紅棗和蓮藕放入鍋中,加入清水沒過蓮藕,蓋上鍋蓋。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繼續(xù)慢燉,燉至鹵汁不多,蓮藕已熟爛時,轉(zhuǎn)大火收濃汁后關(guān)火。待涼后取出,拔去牙簽,切片裝盤即可。
功用:補氣健脾、生津止渴、止血調(diào)經(jīng)。適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便秘者食用。
2.大棗養(yǎng)胃粥
原料:大棗15枚,小米60克,南瓜60克,糯米60克。
制法:大棗去核,洗凈,切小塊;小米、糯米分別淘洗干凈;南瓜去皮、子,洗凈,切小塊。鍋中倒入適量水,放入小米、糯米武火煮沸,轉(zhuǎn)文火,加大棗、南瓜熬煮至粥黏稠即可。
功用: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適合氣虛乏力、久病體虛者食用。
3.大棗花生蓮子飲
原料:大棗30克,花生15克,蓮子12克,冰糖適量。
制法:將大棗、花生、蓮子洗凈,一起放入砂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至花生、蓮子爛熟,加入冰糖調(diào)味。
功用:健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適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夜寐欠安者食用。
4.大棗烏發(fā)酒
原料:大棗120克,黑芝麻60克,山茱萸60克,生姜60克,核桃仁60克,蓮子60克,枸杞子30克,米酒1500毫升。
制法:將以上原料稍打碎,裝入紗布袋內(nèi),置于干凈容器中,再加入米酒,密封浸泡,隔日振搖,2周后過濾,棄藥渣,待用。
功用:烏須黑發(fā)、補益精血。適合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頭暈?zāi)垦!⑷矸αφ哌m量飲用。
5.大棗養(yǎng)生酒
原料:大棗60克,枸杞子60克,黑豆30克,肉蓯蓉30克,當(dāng)歸30克,陳皮15克,鐵皮石斛30克,黃酒1200毫升。
制法:將上述原料搗成粗末,裝入紗布袋中,一起置于凈壇中,加入黃酒,加蓋密封,隔水加熱60分鐘,然后靜置1周。啟封后濾去藥渣,裝瓶備用。
功用:補腎健脾、滋陰養(yǎng)血。適合腎陽虛衰、精血不足、腰膝酸軟的老年人適量飲用。
小鏈接
1.紅棗銀耳湯
原料:銀耳20克,紅棗20顆,冰糖20克。
制法:把銀耳放在清水中發(fā)開,撕成小塊,與紅棗、冰糖一起放到鍋里,加適量的清水,大火煮開后,改用文火再煮半個小時即可。
功效:潤肺止咳。
2. 紅棗膏
原料:紅棗200克,桂圓肉100克,百合50克,蜂蜜100毫升。
制法:紅棗洗凈去核,桂圓肉、百合洗凈并用溫水浸泡20分鐘。三者同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至收汁,加蜂蜜,文火慢煮,邊煮邊攪拌,收膏備用。每晚睡前服2湯匙。
功效:補脾安神、改善睡眠。
3. 紅棗茶
原料:紅棗12枚,五味子10克,冰糖適量。
制法:紅棗洗凈去核,五味子洗凈,冰糖打碎。三者同置燉杯內(nèi),加清水300毫升,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約20分鐘,濾汁,每日代茶飲用。
功效:補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