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優娜
在新一輪產業革命背景下,以云網融合、萬物互聯、數據驅動及軟件定義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企業業務緊密結合,新的產業革命正在并且已經重構了整個IT的基礎架構,云網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承載了國家經濟與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
對于企業而言,數字化是企業信息化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選擇。當前國內大部分企業已完成了業務線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經營效率,但傳統信息化建設的IT系統架構是煙囪式的,不同系統間未相互打通,形成了企業內部的“數據孤島”,限制了企業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同時移動互聯網時代終端及應用的爆發讓許多企業積累了海量的數據,新的業務需求亦不斷出現,數據量級進一步提升,企業對于數據治理及價值挖掘的需求將更加迫切,通過數字化轉型進一步降本增效、重塑公司競爭力也成為當前企業信息化進程的必然選擇。而企業IT系統上云則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經之路。
企業IT系統上云大體需要經過規劃設計、實施遷移、測試驗證等進入運維階段。云環境下運維質量的好壞從根本上決定著企業IT系統上云是否成功,也是企業能否順利完成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性指標。與傳統信息化環境的運維相比,筆者認為企業在云環境下的運維有3個“變”與3個“不變”。
第1個“變”是運維模式的改變。在傳統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的運維模式主要是對IT資源的維護,確保IT資源能夠支撐企業業務的發展,并能夠在一定條件下滿足企業的業務連續。而在云環境下,企業的運維模式則是對業務和數據的運營,表面上看企業上云的是IT系統,而實際上企業上云的是業務,企業的運維團隊不僅要保障現有環境可用,還要時刻為新業務上線提供支持。同時在數字經濟時代,云上業務產生的海量數據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基于數據的運營,將進一步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第2個“變”是運維對象的改變。在傳統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的運維對象主要是各種IT設備,企業的運維人員多是熟悉單一設備的維護人員,他們通常按設備類型劃分小組,小組內的運維人員通常只熟悉某一設備的維護。而在云環境下,企業的運維對象則是云,企業的運維人員通常按照云的類型劃分小組,各個小組配有不同類型的運維人員,這些運維人員通常既熟悉硬件又熟悉軟件。
第3個“變”是運維主體的改變。在傳統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的運維主體多是運維工程師,他們多被稱作主機工程師、網絡工程師和存儲工程師。他們靠個人的能力和經驗對IT資源進行維護。而在云環境下,企業的運維主體多是運維自動化平臺,通過運維自動化平臺解決IT資源的管理和維護,這些平臺多具備人工智能,能夠在運維工作中不斷學習、自我提升。
云計算的使用為企業信息化運維帶來了改變,但也有一些傳統需要堅持并不斷加以完善,這就是云環境下運維的3個“不變”。
第1個“不變”是制度流程的不變。企業通過建立完善而成熟的運維管理制度,通過流程管理,不斷提高信息化運維質量,實現高效運維,提升組織內外部用戶的服務滿意度。
第2個“不變”是安全要求的不變。云網融合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不可能是沒有風險的,云網的發展一方面正在造福人類,另一方面也正在威脅人類。當企業意識到云網的“雙刃劍”屬性以及安全風險的存在,就要找到化解云網安全風險和維護云網安全的有效治理路徑。
第3個“不變”是監控防線的不變。在任何環境下,監控永遠是運維的第一道防線,業務系統可以不做運維自動化,但一定不能不部署監控系統。監控系統能夠讓運維人員或自動化平臺第一時間發現異常狀態,才能有機會實現第一時間問題的解決。運維的好壞,關鍵是要看監控系統的好壞。
云環境下,企業信息化運維所追求的目標未變,但為了應對新型基礎設施變化帶來的影響,企業運維部門需要主動出擊,適應新型基礎設施帶來的各種優勢,積極向業務和數據運營拓展,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