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 迪
或許未來的太空旅行不再只是世界超級富豪的夢想。

每個超級富豪似乎都有一個“太空旅行夢”。
比如大名鼎鼎的“硅谷鋼鐵俠”馬斯克,沉迷于開發可回收火箭技術,經歷了一次次失敗,甚至一度處于破產邊緣也沒有放棄,終于造出了人類第一枚可多次重復使用的液體燃料火箭—獵鷹9號,大大降低了航天活動的成本(未來有望降低到現有價格的1%),讓很多人看到“太空游”的曙光。至于馬斯克本人,也計劃在2021年9月帶領4名未受過專業訓練的普通人進行一場為期三天的環繞地球之旅。
然而今天故事的主角不是他。
北京時間7月20日21點13分,亞馬遜公司創始人、現任世界首富杰夫·貝索斯搭乘自家航天公司的“藍色起源”火箭,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發射升空。伴隨貝索斯一同上天的還有另外3名游客,分別是他的弟弟馬克·貝索斯、82歲的傳奇女飛行員沃利·芬克,以及名不見經傳的18歲荷蘭小伙奧利弗·戴曼(付費乘客)。
伴隨著巨大煙塵的消散,這次不到11分鐘的短暫旅程開始了。首先火箭會在數秒內加速到三倍音速(時速超過3200公里),如果我們與他們同行,將會感受到高達三倍地球引力的超重感。經過2分45秒后,我們已經到達了距離地球約7萬米的高空。在這里,火箭助推器與太空艙分道揚鑣,開始返回地面。失去動力的太空艙則依靠慣性繼續飛行,這里已經接近太空,艙內的人開始感受到失重,甚至可漂浮起來。
發射后4分鐘,他到達了此行的最高點,距離地球106公里高的太空邊緣。這里剛好位于卡門線上方—這個假想中的太空邊界大約距離地球表面100公里,是公認的“太空的起點”。也就是說,超過這個高度,就可以認為進入了太空。這里的空氣是如此稀薄,空氣動力學已經失效,即使有翅膀也無法獲得上升力,所以飛行器有沒有翅膀已經沒有區別了。
欣賞了2分鐘太空美景后,該回家了。這時請回到座位上,務必系好安全帶,因為在太空艙下降過程中,重力將會急速增加,最高將達到5.5個G,堪比世界上最刺激的過山車。重新進入大氣層后,太空艙將打開三部降落傘,以每小時25公里的速度向地面降落。僅僅幾分鐘后,他就穩穩地落在西德克薩斯的沙漠里,可以開始發朋友圈了。
也許有人要問,貝索斯不是搞電商的嗎,什么時候跑去造火箭了?其實,要論搞火箭,貝索斯的動作比馬斯克還要早。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于2002年成立,而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則成立于2000年。
上天的夢想源自貝索斯5歲那一年,他在電視上見證了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登月的歷史時刻。那時,美國為了與前蘇聯的太空軍備競賽,連續8年大幅增加的航天預算,一度占到美國財政總預算的4.41%,才終于在登月中壓制了前蘇聯,讓全美國深受鼓舞。這使得貝索斯18歲時,在高中畢業典禮的致辭中提到自己的太空夢想,是“為200萬到300萬人在地球軌道上建造太空酒店、游樂園和殖民地。”
迄今為止,“藍色起源”最拿得出手且已實用的航天器就是新謝潑德號(New Shepard)亞軌道火箭。謝潑德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宇航員,也是貝索斯心目中的航天英雄。自從2012年起,“藍色起源”共研發了4枚新謝潑德號火箭。2015年11月23日,第二枚新謝潑德火箭到達100千米高空、并成功垂直著陸,成為歷史上第二個成功從太空垂直降落的火箭(第一個是20世紀90年代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DC-XA火箭)。
到目前為止的15次發射中,新謝潑德火箭保持著高度的成功率,僅有第1架“新謝潑德”在2015年4月29日進行飛行試驗時失敗,乘員艙利用降落傘成功著陸,動力模塊在返回過程中由于失控而墜毀。
如今,完成體的新謝潑德號火箭高18米,頂部是載人太空艙,擁有6扇巨大的窗戶,專為太空觀光量身打造;使用以液氫液氧為燃料的BE3發動機驅動,推力達到490kN,具有多次點火啟動能力,而推力調節范圍則達到了18%-100%,非常適合起飛和垂直返回著陸;火箭是完全自動化運行的,普通人只需要做一些簡單的準備—比如到模擬太空艙中做一些基礎的培訓,了解超重、失重狀態下的注意事項,就可以出發體驗奇妙而短暫的太空之旅了。
或許,我們真的與太空旅行越來越近了。可回收的火箭技術、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眾多商業航天公司加入競爭……這些都會更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如果未來發射火箭像飛機航班一樣繁忙,那么乘客最終就只需要為燃料和座位買單,太空旅行也就不再是只有世界首富才能實現的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