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寧夏)有限公司,寧夏 靈武 750409)
聚乙烯醇為白色或微黃色絮狀、片狀、顆粒狀、粉狀固體[1],是世界50種綠色化工產品之一。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有很好的粘合性和成膜性,能夠耐油類、潤滑劑、烴類等有機溶劑,廣泛應用于粘合劑、涂料和紡織漿料等行業。
聚乙烯醇是以乙酸乙烯酯作為原料,甲醇作為溶劑,在引發劑的作用下,生成聚醋酸乙烯樹脂,聚醋酸乙烯樹脂在氫氧化鈉的甲醇溶液作用下醇解生成聚乙烯醇。其中,黏度是聚乙烯醇的重要指標之一,黏度和醇解度決定了聚乙烯醇材料的規格,不同的黏度決定了聚乙烯醇不同的使用范圍。
現根據市場需要,工藝開發生產超低黏度聚乙烯醇產品,新開發生產的聚乙烯醇產品黏度分別為05、08、13系列。使用旋轉黏度計進行黏度檢測時,發現檢測結果分析誤差較大,平行性差。經調查發現,現有的旋轉黏度計未配置低黏適配器,不適用于分析黏度在20 mPa·s以下的超低黏聚乙烯醇產品。
為了能夠準確的檢測出超低黏聚乙烯醇的黏度,減少分析誤差,更好的指導工藝生產,本實驗采用微量黏度計分析超低黏聚乙烯醇的黏度。
(1)微量黏度計:LOViS 2000,安東帕,配有自動進樣系統;
(2)分析天平:220 g,精度0.1 mg;
(3)恒溫水浴鍋:常溫~100 ℃,兩聯;
(4)磁力加熱攪拌器;
(5)三角燒杯:500 mL;
(6)純凈水;
(7)甲醇:分析純。
1.2.1 樣品制備
稱取15 g的樣品,放入三角燒瓶中,加一定量的水進行溶解,待樣品溶解后,根據樣品量、三角燒瓶質量和現有溶液中含水量,加入一定量的水配制成濃度為4.0%的聚乙烯醇溶液,所需水分公式如下[2]:

式中:m為所加水的質量(g);m0為試樣的質量(g);m1為試樣的揮發水分含量(%);c為配制濃度。
4.0%的水溶液配制完成后,攪拌均勻,冷卻至20 ℃左右,排盡溶液中的氣泡[1],待測。
1.2.2 儀器準備
選擇合適的黏度管,按要求安裝在微量黏度計上,開啟儀器,儀器進行自檢。儀器自檢通過后,現水平測試,之后選擇合適的標準物質進行校準測試,測試通過待用。
1.2.3 樣品測試
儀器自檢通過后,取10 mL左右待測溶液裝入樣品管中,放在自動進樣盤中,選擇測試方法,進行樣品測試。超低黏聚乙烯醇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超低黏聚乙烯醇測試結果
根據以上分析數據可以看出,微量黏度計分析超低黏聚乙烯醇的黏度絕對誤差在0~0.1 mPa·s之間,平行性好。
微量黏度計測量系統主要部件是黏度管,黏度管的型號不同,儀器的測試范圍不同,選擇合適的黏度管,對聚乙烯醇黏度的準確性影響很大。本實驗所使用的微量黏度計共配備有3種不同型號的黏度管,內徑分別為:1.59 mm、1.8 mm、2.5 mm。其測試范圍如表2所示。

表2 黏度管測試范圍
超低黏度聚乙烯醇黏度測試范圍在4.5~18 mPa·s,在1.59 mm黏度管的核心測試范圍內,為確保超低黏聚乙烯醇黏度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選擇內徑為1.59 mm的毛細管作為測量系統的黏度管。
微量黏度計在投入使用之前要依次進行水平校正和標準校正,水平校正檢測儀器是否放置在平面上,確保滾球以相同角度向前和向后運行的時間一致。標準校正是采用標準物質對測量系統校正,確保測量系統的分析誤差在允許范圍內。根據儀器說明書推薦,標準油、水均能進行校正。本試驗采用黏度在17.2 mPa·s的標準油、二級脫鹽水、純凈水作為標準物質校準儀器。標準物質實驗表如表3所示。

表3 標準物質實驗表
采用以上6個實驗方案對微量粘度計進行校正,分別使用自動進樣和手動進樣的方式用17.2 mPa·s的標準油、二級脫鹽水、純凈水校準儀器,校準情況如下:
方案1、方法2:使用17.2 mPa·s的標準油對微量黏度計進行校正,其中方案1利用自動進樣器進樣,校正未通過;方案2使用手動校正,儀器校正通過。經分析,是因為自動進樣過程中標準油中有氣泡,導致儀器校正無法通過。
方案3、方法4:使用二級脫鹽水對微量黏度計進行校正,其中方案3利用自動進樣器進樣,校正未通過;方案4使用手動校正,儀器校正通過。經分析,公司二級脫鹽水雖然達到實驗室用水要求,但是對于精密儀器用水要求仍然不能滿足,同時二級脫鹽水中有少量氣泡,導致儀器使用自動進樣時校正無法通過。
方案5、方法6:使用純凈水對微量黏度粘度計進行校正,其中方案5利用自動進樣器進樣,校正通過;方案6使用手動校正,儀器校正通過。
通過對以上6個方案進行實驗,考慮到方案6能夠使用自動進樣器進樣,減少人工分析時間及誤差,節省人力資源,最終確定使用純凈水作為標準物質,采用自動進樣器進樣。
由于4.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是具有一定黏度的樣品,因此樣品檢測完成后,為確保下一個樣品檢測的準確性,清洗測量系統步驟至關重要。微量黏度計設定兩個清洗溶劑,溶劑A用于首次清洗測量系統,要求能夠與樣品互溶,清洗干凈測量系統;溶劑B是對測量系統再清洗,要求與溶劑A互溶,并且揮發性較好,目的有三個:一是能夠對系統進行再清潔;二是能夠帶走測量系統溶劑A;三是揮發性大,便于測量系統快速干燥。
2.3.1 溶劑A的選擇
考慮到檢測樣品是4.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故選擇水作為溶劑A。經過試驗證明,常溫下水無法徹底清洗干凈測量系統,會導致下一次樣品檢測結果偏差較大。但是將水加熱到一定溫度,能夠徹底清洗測量系統,確保下一次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選擇熱水作為溶劑。
2.3.2 溶劑B的選擇
由于溶劑B須選擇揮發性較大的溶劑,一般常用的溶劑甲醇、乙醇、丙酮都是選擇目標。這三種溶劑均能達到徹底清洗測量系統,并確保快速干燥的目的。由于丙酮為易制毒品,乙醇、丙酮都需進行外購,而公司自產甲醇,成本較低,因此選擇甲醇作為溶劑B。為了能夠將測量系統清洗干凈,并快速干燥,最終選擇熱水作為溶劑A,甲醇作為溶劑B。
本實驗使用微量黏度計對超低黏聚乙烯醇黏度進行分析,分析誤差小,平行性較好,并且采用自動進樣,節省人力資源,本方法適合超低黏聚乙烯醇的黏度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