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谷紅銳(東營市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200)
在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燃料乙醇,有助于汽油充分燃燒,降低汽車尾氣排放污染物。自2001年原國家計委和國家經貿委等八部委下發《車用乙醇汽油使用試點方案》以來,乙醇汽油已走過20個年頭,先后在河南、東三省、山東、天津等地試點。2017年,國家15部委聯合提出《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要求逐步實現全國覆蓋,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場化運行機制。近年我國開發出以木薯、高粱桔桿為原料的纖維素乙醇生產技術,多套年產能在5萬噸以上。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消費量達280萬噸,折合乙醇汽油2 800萬噸,占汽油消費總量的20%。優化乙醇汽油調和工藝、保證產品質量合格是生產乙醇汽油的關鍵[1]。
根據國標GB 18351—2017《變性燃料乙醇(E10)》的規定,(1)燃料乙醇:未加變性劑的、可作為燃料用的無水乙醇;(2)變性劑:添加到燃料乙醇中,使其不能食用的車用乙醇汽油調和組分;(3)變性燃料乙醇:加入變性劑后,用于調配車用乙醇汽油的燃料乙醇,燃料乙醇與變性劑的體積混合比例為100∶1~100∶5,即變性劑在變性燃料乙醇中的體積百分比為0.98%~4.76%。變性燃料乙醇的理化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變性燃料乙醇的理化指標
由于變性燃料乙醇有很強的溶解性,儲罐內壁不宜采用涂料防腐,而要進行噴鋁防腐。儲罐防腐的技術要求:(1)儲罐制造完畢,先檢查內壁,焊縫應平整,不得有焊渣、焊瘤和毛刺,法蘭接管內緣等轉角處修磨成圓滑過渡,圓角半徑R≥5 mm;(2)搭設腳手架。罐內搭設腳手架,每層高度為1.7 m,腳手架與罐壁、頂蓋保持200~300 mm的間距,便于施工,設備入口處搭設防雨棚;(3)噴砂除銹。磨料采用1~3 mm干燥石英砂,噴砂采用加壓式干噴射除銹,空壓機氣壓為0.8 MPa,要在濕度<80%、環境溫度達到露點溫度3 ℃以上方能施工,除銹等級達到Sa3級;(4)噴鋁防腐。噴涂用的鋁材應滿足Al≥99.5%,噴砂與噴鋁間隔不得超過12 h。分層噴涂,每層厚度0.08±0.03 mm,不少于3層,噴涂層總厚度不小于0.3 mm,噴涂層結合力要達到15 MPa,致密度2.34 g/cm3。
因變性燃料乙醇與水任意互溶,因此從儲罐制備、存儲到輸送,都要防止水分進入。儲罐頂部應安裝帶有干燥劑的呼吸閥,防止大氣中的水分進入;儲罐到乙醇裝卸區應鋪設304材質的不銹鋼管線,并用氮氣吹掃干凈,以防管線內留存鐵銹、焊渣等機械雜質。此外,罐外壁要標明“變性燃料乙醇”“不能飲用”的警示標識。
乙醇汽油的調和方法有:(1)噴濺調和。將組分油和變性燃料乙醇按比例同時裝車,在裝車過程中完成調和;(2)罐車調和。將組分油和變性燃料乙醇分別裝入槽車,在運輸過程中完成調和;(3)在線調和。組分油和變性燃料乙醇通過計算機及控制設備,在管線中完成調和。噴濺調和與罐車調和是由人工計算出各組分比例,然后進行混合,依靠分子的擴散性自行調和,存在不均勻、易分層現象,一次調成率較低,已逐漸淘汰。在線調和是集比例調節、在線質量監測于一體的控制系統,目前技術較成熟的廠家有Aspen、Yokogawa(橫河)、Honeywell等。乙醇汽油在線調和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乙醇汽油在線調和流程圖
在線調和系統設置有流量計、調節閥、分析小屋、調和控制柜、質量預估控制軟件等。系統前期需要收集60個樣品的數據建立初級模型,根據數據模型來預測正在調和的成品汽油質量,提前進行比例調整,有效解決了在線分析滯后的問題,確保整個批次產品質量合格和成本最優[2]。
由于乙醇汽油中氧含量增加,使得燃燒更加充分,有利于降低汽車尾氣中CO和烴類的排放。乙醇的RON達111,比組分油高很多,添加10%的變性燃料乙醇后,汽油的抗爆性能進一步增強。此外,乙醇是優良的有機溶劑,能有效清除汽車油箱和油路系統中沉積的雜質,疏通油路系統。同時,也能清除氣門、火花塞、活塞頂部等位置的積碳,提高各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乙醇汽油的整體熱值較低,其中乙醇的熱值僅為組分油的62%。為保證發動機的動力性能不下降,需增大供油量。乙醇是極性物質,親水性高于親油性,只要有微量水存在,乙醇就會與水一起從油相中分離出來,造成油品的儲存安定性變差。乙醇在燃燒過程中還會產生少量乙酸,該物質有一定的腐蝕性,因此要加入適量的腐蝕抑制劑。此外,乙醇會對橡膠件產生溶脹和龜裂作用,因此常規的丁晴橡膠和氯化聚醚等零部件不適合使用,須改為抗溶脹性強的氯丁膠和硅橡膠材料。
國標GB 18351—2017規定,車用乙醇汽油(E10)按RON分為89#、92#、95#和98#四個牌號。常見牌號的質量標準如表2所示。

表2 車用乙醇汽油(E10)的技術要求
在近幾年的乙醇汽油實際生產和儲運過程中,鉛、鐵、甲醇一直都合格,錳為添加劑帶入的,均可以不予考慮;10%、50%、90%、終餾點4個蒸發溫度和殘留量,為裝置側線指標,銅片腐蝕、博士試驗、溶劑膠質、誘導期則是組分油必須滿足的先決條件,不是調和后路解決的問題。乙醇汽油調和及運輸過程中,重點控制好以下5個指標:(1)水分。國標規定水含量不大于0.2%,因為當水含量達0.3%以上,在-24 ℃時乙醇與水一起從油相中分離出來,對發動機性能和尾氣排放產生不利影響。管控措施:一是在乙醇儲罐呼吸閥上加裝干燥劑;二是保證裝卸及運輸過程中系統干凈、密閉;三是加快乙醇汽油運轉周期。(2) RON。車用乙醇汽油RON整體偏高約0.2,主要是各廠家內控指標比國標高,如92#乙醇汽油,調和組分油RON就達91.0以上,再添加10%的高辛烷值變性燃料乙醇,整體RON進一步提高。(3)蒸氣壓。乙醇在20 ℃時的蒸氣壓為5.86 kPa,遠低于普通汽油,但乙醇會與汽油中某些組分存在共沸現象,因此加入變性燃料乙醇一般會使汽油蒸氣壓增加5~7 kPa,過高的蒸汽壓會導致車輛驅動性能出問題。一是要控制好組分油蒸汽壓,二是注意季節變化,國家要求夏季蒸汽壓不超過65 kPa。(4)氧含量。國標規定氧含量不大于2.7%,其他含氧化合物不大于0.1%。在實際生產中,除乙醇外,少數廠家還會加入MTBE、謎化汽油的現象,因此要嚴控MTBE或其他含氧化合物的添加。(5)乙醇含量。早期國標規定乙醇含量為9%~10.5%,抽檢合格率僅33%。一是調和系統分自動、手動兩種方式,很多調和人員不熟悉英文操作說明,就采用手動調和,導致各組分比例失衡。經過一段時間培訓和摸索,現在都已采用自動調和方式。二是國家質監總局于2003年將指標修正為10%±2.0%,目前抽檢乙醇含量在9.86%~11.18%之間,符合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