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彬(陜西神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陜西 渭南 714100)
現階段,氟化工企業為合理利用資源、提升經濟效益,并保證企業發展符合環境管理需求,開始注重利用副產物發展下游產品。而經氟化工產品產生的氯化氫制成鹽酸,成為多數氟化工企業常用工藝。但使用管道輸送或存儲氯化氫時,易引入鐵離子雜質。若鐵離子含量超過0.5 mg/L會嚴重影響產品質量。針對此類問題,應使用適合除鐵的工藝技術去除鐵離子。而離子交換樹脂作為一種有效方式,在除鐵中可取得良好處理效果。
隨著我國氟化工產業生產技術逐漸提升與完善,多種不同類型、品級化工產品被研發而出,進一步滿足了人們對化工產品需求。但化工業屬于我國高耗能和高排放類型企業,工業生產中會產出多種不同類型副產物,此類會涉及環境方面問題,要求必須降低副產物開發和處理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多數企業針對此類副產物問題,為保證經濟和環境效益。開始向開發高附加值下游產品方向發展,如環氧氯丙烷等,并取得了良好成效,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經濟效益。在副產物處理工藝中,氯化氫作為一種常見物質,可制備成副產鹽酸,由于副產鹽酸對氟化氫和氟烷烴中雜質并無苛刻要求,使得制備副產鹽酸成為氟化工常見副產物加工處理方式。
目前,我國很多氟化工企業在建立工程后,使用當前適用技術進行原材料和產品的深度開發,可產生大量有價值的副產物。以某氟化工公司為例,除主營業務的某氟化學品外,每年還可副產3 000 t 40%的氫氟酸、12萬噸30%的鹽酸,以及500 t三氧化硫。其中,副產鹽酸是制備最多的副產物。利用相應技術可是實現鹽酸、電子級氟化氫、高純氯化氫、氟化鹽、氟醫藥中間體等系列產品的制備,提升資源利用率,有利于實現循環經濟。這種副產品加工處理方式,既可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又可提升對環境保護力度[1]。
若濃鹽酸中含有雜質,其中,金屬離子一般會以與陰離子搭配形式呈現,使用鹽酸除鐵過濾器,并利用離子交換樹脂,可有效清除濃鹽酸中鐵離子成分,同時對其他金屬離子還可起到不同程度去除效果。而將含有雜質的鹽酸與陰離子進行樹脂處理時,其反應過程方程式為:

鐵交換分配系數,即樹脂中離子濃度與溶液中離子濃度間的比值,該系數范圍在102~104之間,陰離子交換樹脂在吸附鐵離子能力方面表現極佳。Fe3+溶解度極為低下,通過還原劑可將Fe3+,還原呈Fe2+,同時還原中配合使用絡合劑乙二胺四乙酸,可將Fe2+直接絡合至水相中,再借助樹脂離子交換途徑,能夠將鹽酸內Fe2+直接提取出來。而對于失效后樹脂材料,可利用鹽酸和水將其中Fe2+去除,并通過再生交換樹脂吸附鐵離子方式進行處理,交換樹脂吸附鐵離子要求至飽和狀態結束,然后借助蒸餾水對交換樹脂進行再生處理。因飽和后,鹽酸濃度會呈現降低狀態,可通過以下反應實現再生:

經再生處理后的離子交換樹脂,可恢復原本性能,同時恢復后可再次將其用于除鐵,并進行反復交換和再生程序。可見,這種樹脂吸附飽和后,采用純水逆流方式沖洗樹脂,排出液含三氯化鐵廢液,在對樹脂進行再生處理方式,不僅可有效取出其中鐵離子成分,而且可有效控制成本消耗。另外,在進行處理中,為保證鐵去除、樹脂還原效果,在各項反應中還應注意相關事項:(1)處理酸濃度不低于30%;(2)吸附過程中要求使用低溫物理吸附,并將鹽酸溫度控制在20~30 ℃間;(3)根據原料中含鐵量確定交換運行時間,實際進行再生處理中應先進行測試,然后進行概算;(4)使用樹脂進行交換后,應注意位置設備連續運行狀態,若設備長時間未使用后,應在清洗結束后實施再生處理。
去鐵實驗期間,需要使用到的儀器有:天平、濾紙、漏斗、玻璃攪拌棒、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以及玻璃燒杯。涉及到的有關試劑包含:工業級強堿性“717”陰離子交換樹脂、工業級0.5%乙二胺四乙酸、工業級硫代硫酸鈉、25%氯化鉀溶液、90%乙醇、氯化氫指數為31%的工業鹽酸和濃度為50 mg/L鐵離子。
3.2.1 離子交換樹脂預處理
在實際進行處理中,主要有4種方式:(1)未進行預處理。取氯型強堿性“717”陰離子交換樹脂20 g,放置于容量在200 mL燒杯內。并進行反復漂洗,漂洗使用蒸餾水,然后實施離心分離處理,在使用蒸餾水進行清洗后留存備用。(2)氯化鉀溶液預處理。同樣取陰離子交換樹脂20 g,放置于放燒杯中,并將25%的氯化鉀溶液倒入其中進行24 h浸泡,使用蒸餾水進行多次清洗,在固液分離后留存備用。(3)乙醇預處理。在燒杯中放入20 g陰離子交換樹脂,使用蒸餾水反復漂洗,然后將其放置于蒸餾水中進行24 h浸泡固液分離后,進行2~3次漂洗,漂洗液使用90%的乙醇,然后再次進行24 h浸泡,再將殘留乙醇使用蒸餾水洗去,清洗后備用。(4)預處理硫代硫酸鈉與螯合劑。準備20 mL純水備用,并將質量分數為0.5%的螯合劑5 mL與0.02%的硫代硫酸鈉還原劑融合到純水中混合攪拌3 min,然后加入20 g陰離子交換樹脂,繼續攪拌20 min,并在固液分離后,進行蒸餾水清洗備用[2]。
3.2.2 精制鹽酸
鹽酸制備前,先準備4只漏斗并裝上濾紙,將經離子交換樹脂預處理后的20 g“717”樹脂裝填在漏斗中。取200 mL含黃色工業鹽酸,實施離子交換處理,并對過濾次數進行控制,最終濾液為無雜質透明狀態液體后結束,若交換離子樹脂實驗失效,應采取洗脫再生處理。最后根據硫氰酸銨比色法再次進行相關操作流程,并檢測鹽酸中鐵離子含量。
在使用樹脂對副產鹽酸中鐵離子成分進行去除處理中,通過比較不同預處理方式下樹脂對鐵離子吸附容量、鹽酸中濾出鐵離子殘留量,以及樹脂再生難易程度,能夠判斷適合副產鹽酸樹脂去鐵是運行條件。首先,未進行預處理條件下樹脂除鐵效果。隨機取生產裝置上黃鹽酸樣品4份,并命名為樣品1、樣品2、樣品3和樣品4,檢測樣品中鐵離子含量,并采用樹脂進行去鐵處理,記錄經處理后鹽酸中含鐵離子量以及處理次數。可發現,不采取任何預處理措施條件下,借助離子交換樹脂可去除一定量鐵離子起,若要保證鹽酸呈現透明,需要過濾20~30次。工業生產中使用該方式,會增加能耗,導致使用中存在限制。而通過觀察不同樣品過濾次數,結果顯示鐵離子含量和過濾次數間呈現成正比關系。也就是說,樣品中含鐵離子含量越多,為保證鹽酸足夠澄清透明,就應增加過濾次數也會增加[3]。其次,使用氯化鉀溶液進行預處理后,樹脂除鐵效果。采用未進行預處理條件下去鐵實驗方式進行相同實驗,結果發現,使用25%氯化鉀溶液對樹脂進行預處理后,采用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除鐵,相較于未進行預處理樹脂,除鐵效果明顯提升,而過濾次數為未進行預處理樹脂1/3~1/4,將黃色鹽酸處理至透明狀態,需要進行6~9次過濾即可。再次,采用乙醇預處理樹脂后去特效果。再次進行上述實驗,經處理后可發現,在經90%乙醇溶液預處理后樹脂,其在去鐵效果方面相較于未進行預處理樹脂更優,與25%氯化鉀溶液預處理后樹脂相比,其去鐵效果同樣更加明顯,鹽酸處理至透明需要進行8~10次過濾。最后,使用硫代硫酸鈉、螯合劑進行樹脂預處理后去鐵效果。同樣采用上述方式進行實驗,可發現該處理方式下獲得的樹脂除鐵效果最佳,并且鹽酸過濾紙透明狀態次數最少,通常需要1~4次即可。將該方式應用于工業生產中,相較于其他方式,使用硫代硫酸鈉、螯合劑進行處理,成本相對較高。另外,實驗期間若發現采取樹脂首次吸附處理操作后,通過將鹽酸進行24 h放置處理,在瓶底會形成白色結晶物,再次處理鹽酸后,結晶物不會再次產生,分析出現該現象原因,實驗顯示樹脂預處理后,需要4倍樹脂體積的蒸餾水洗滌量才能全面洗凈。
鹽酸、甲醇和蒸餾水等是離子交換樹脂的洗脫與再生劑。洗脫劑倒入樹脂脂填料床上方后,通過對離子交換速度與洗脫劑流速進行控制,在對濾液進行酸化處理后,使用硫氰酸鉀溶液檢測,不會產生紅色表現,用水量進行測量,其總量約為4~7倍樹脂體積。為最佳樹脂洗脫劑,可從樹脂洗脫再生后交換能力角度進行分析,通過反復洗脫再生實驗。在對實際工業生產承辦進行考慮。經過大量實驗研究和考慮后,認為將蒸餾水作為樹脂洗脫劑,不僅可起到良好樹脂洗脫效果,而且可保證樹脂除鐵能力[4]。比較不同預處理方式去鐵能力,生產中最佳工藝方案為:在實際裝置中運行經濟性分析,借助蒸餾水對樹脂進行預處理、再生方式,在氟化工生產使用中具有推廣意義。
現階段,氟化工工業在生產中,為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并確保經營發展符合當下環境保護要求,多數氟化工企業開始轉型發展,通過對工業生產中形成的副產物進行處理利用,發展更多下游產品。通過制備鹽酸,可有效減少氯化氫等副產物,提升化工企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但在進行鹽酸制備中,經常會導致其中摻雜鐵離子,對其鹽酸質量產生影響。為保證對副產鹽酸制備質量,應重視對離子交換樹脂方式研究與應用,以此提升對副產鹽酸制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