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面提升軌道交通運輸服務品質,加快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形成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多層次、優銜接、高品質的軌道交通系統,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多層次軌道交通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引領區,有效支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屆時,軌道交通總里程達到2.2萬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過8000公里,高速鐵路通達地級以上城市,鐵路聯通全部城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上的城市,軌道交通運輸服務覆蓋80%的城區常住人口5萬以上的城鎮。
到2035年,建成高質量現代化軌道上的長三角,實現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布局一張網、樞紐銜接零換乘、運營服務品質優,長三角成為軌道交通網絡化、一體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樣板區,軌道交通全面引領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
《規劃》要求,把握多層次運輸需求,統籌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布局和一體銜接,打造四網融合、覆蓋充分、內暢外通的軌道交通網絡。
具體來看,干線鐵路網依托國家鐵路,主要服務中長途客貨運輸,兼顧城際功能;城際鐵路網,主要服務區域節點城市之間及節點城市與鄰近城市間的城際客流;市域(郊)鐵路網,主要服務城市中心城區和周邊城鎮組團之間通勤客流;城市軌道交通網,主要服務城市中心城區通勤客流。
干線鐵路營業里程約1.7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約8000公里,骨干通道能力全面提升,對外構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為樞紐節點,以“三縱三橫”干線通道為主骨架,面向北、西、西南3個方向的放射狀鐵路網絡,形成長三角與相鄰城市群及省會城市3小時區際交通圈。
城際鐵路網營業里程約1500公里,以推進互聯通達為重點,優化城際鐵路規劃布局,充分挖潛既有干線鐵路城際功能,加快建設滬寧合、滬杭、寧杭、合杭甬等軸帶城際鐵路及區域連接線,構建軸帶通達、節點輻射的城際鐵路網絡,強化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等主要節點城市之間及與周邊城市的高效聯通。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為中心,有序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城際鐵路建設,強化中心城市緊密聯系,打造1~1.5小時城際交通圈。
以“上海都市圈”為例,“十四五”期間將規劃建設蘇錫常至上海城際鐵路,上海至杭州城際鐵路,以及蘇州經淀山湖至上海城際鐵路,上海與周邊城市的聯系將包括干線鐵路、城際鐵路等交通方式,多層次連接“上海都市圈”。
市域(郊)鐵路網營業里程約1000公里,以優化通勤供給為重點,突出市域(郊)鐵路對都市圈主要功能區的支撐引導,串聯5萬人及以上的城鎮組團和重要工業園區、旅游景點,打造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組團間0.5~1小時通勤網,引領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都市圈同城化、一體化發展,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布局優化。
30條市域(郊)鐵路中,上海規劃了8條,未來上海將實現與諸多遠郊區域的鐵路連接,包括前往崇明、奉賢等地線路,此外,還有示范區線將連接起上海虹橋商務區至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水鄉客廳,上海嘉閔線(含北延伸)將連接起上海閔行至太倉,并在太倉與蘇錫常城際銜接,金山鐵路也將跨越省界延伸至平湖。
城市軌道交通營業里程約3000公里,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等城市軌道交通成網運行,一批城市建成城市軌道交通主骨架,城市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斷提高。
《規劃》提出,要建成一批多種軌道交通一體銜接、高效換乘的綜合交通樞紐,部分樞紐實現多種軌道交通方式貫通運營,新建樞紐基本實現同臺或立體換乘,不同軌道交通系統最長換乘時間不超過5分鐘,軌道交通站場與大型機場、公路客運站實現同站布局或快速直達,城市內重要樞紐間基本實現半小時通達。
軌道交通市場化投融資改革邁上新臺階,不同軌道交通建設標準、規范、政策等順暢銜接,一體化運營管理機制取得重大突破,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和運輸服務品質明顯提高。
“十四五”規劃建設項目共涉及63項,其中干線鐵路24項,城際鐵路9項,市域(郊)鐵路30項。
軌道交通重點樞紐打造方面,同樣也有亮點。樞紐將分為三種類型進行新建規劃分級。
一型以重點大型鐵路客運和樞紐機場等城市內外交通匯集集散的場站為載體,總結上海虹橋樞紐經驗,打造上海南站、南京南站、杭州東站、合肥南站等樞紐。
二型依托鐵路主客站或城際客站等,緊密銜接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中的“三網”或多條骨干軌道交通線路。加快建設上海東站、南京北站、杭州西站、新合肥西站、蘇州北站、嘉興南站等。
三型以地級市鐵路客站和中心城市重要公交場站為重點,高效銜接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中的“兩網”推動南通站、溫州南站、六安北站等樞紐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