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春

本文主人公馬毛姐
2021年6月29日上午,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在雄壯的《忠誠贊歌》樂曲聲中,習近平總書記為“七一勛章”獲得者頒授勛章。“渡江英雄”馬毛姐在女兒的陪伴下,第一個上臺,并獲頒授 “七一勛章 ”。
馬毛姐的名字是與1949年那場“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渡江戰役,聯系在一起的。當時,這位年僅14歲的漁家女孩,冒著槍林彈雨,撐著自家的小木船,在紛飛的炮火中,來回穿梭6趟,運送大軍過江。渡江戰役勝利后,她被授予渡江戰役 “一等功臣 ”。
馬毛姐1935年出生在安徽省無為縣馬家壩村一個貧苦的漁民家庭。1949年2月,解放軍解放了長江北岸無為地區,馬毛姐一家和其他窮苦人家一樣,沉浸在獲得解放的歡樂里。老百姓們挑米擔柴、修路挖河、征用民船,忙著各項支前工作。年少的馬毛姐決心要為解放軍做點事,“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讓窮人都過上好日子!”毛主席的偉大號召,讓年僅14歲的馬毛姐熱血沸騰,她毅然決然選擇和哥哥一起,參加“渡江突擊隊”。
1949年4月20日夜,著名的渡江戰役正式打響。解放軍在西起湖口、東至靖江的千里戰線上,搶渡長江。馬毛姐和哥哥劃的這條船,與其他3條船組成“渡江突擊隊”,馬毛姐第一個跳上船,她數了數,船上共有30名解放軍戰士。她回憶道:“那天,我差點上不了渡江突擊船,一個挎盒子槍的解放軍,見我是個小姑娘,一臉嚴肅地說,‘這怎么行,很危險,你不怕嗎?我說,‘我不怕死,我會掌舵,我會劃水。我哥哥眼睛不好,在船桅桿邊扯帆,我一手掌舵,一手劃槳,能幫上忙。”就這樣,馬毛姐用力撐著船,迅速向南岸破浪前進。敵人的飛機在江面上空來回飛,不斷投放的炮彈,很快在江面上掀起沖天水柱。瞬間,4只先鋒船被炸沉2只,子彈像雨點一樣飛過來,打爛船篷,突擊隊員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就在船只快要靠岸時,馬毛姐突然感覺右臂上一陣鉆心的疼痛,低頭一看,才發現血直往外流,一顆子彈打中了她的右肘部位。馬毛姐顧不上包扎,咬著牙,拼命劃槳,此刻,她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必須把第一批突擊隊員,安全送達對岸,只能前進,不能后退。約40多分鐘后,船只到達長江南岸,成為百萬雄師中,第一批抵達南岸的“渡江突擊隊”。

在長江南岸的碉堡里,負隅頑抗的敵人,用機槍阻止上岸的解放軍前進。馬毛姐熟悉地形,自告奮勇領著2名爆破手,一舉炸毀敵人的碉堡。那一晚,馬毛姐兄妹倆橫渡長江6趟,共運送3船解放軍抵達南岸,并在返回途中,救起多名落水戰士。渡江戰役勝利后,馬毛姐被授予“一等功臣”“支前模范”稱號,她是渡江功臣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1951年9月20日,距離國慶節還有10天時間,馬毛姐突然接到政務院(后稱國務院)邀請,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活動。
1951年9月26日,馬毛姐隨安徽代表團一起,登上前往北京的火車。9月29日晚,毛主席在燈火輝煌的中南海懷仁堂設宴,招待進京參加國慶慶典的各省代表團成員。這次入京人員都是從基層選上來的各界代表,多數人都是第一次進京,所以都非常激動。
當毛主席走進懷仁堂時,瘦小的馬毛姐站在人群中,踮著腳,但什么也看不到。根據安排,宴會上每個代表團選派一名代表,向毛主席敬酒。馬毛姐被安徽代表團推薦,代表安徽人民敬酒,馬毛姐非常激動,輪到她敬酒時,她倒了滿滿一杯酒,馬毛姐終于近距離看到了毛主席,而且,毛主席還與她握了手。但遺憾的是,她還沒來得及跟毛主席說上一句話,后面敬酒的代表就把她擠走了。
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馬毛姐再次見到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之后,毛主席還邀請她和其他代表一起,于10月3日觀看京劇表演。讓馬毛姐做夢都沒想到的是,她的座位居然被安排在毛主席和周總理中間,她的心激動得怦怦直跳。
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安排兩位工作人員,開著小轎車,把馬毛姐從招待所接到中南海。當天,毛主席在家中宴請了這位小英雄,而她也是當天唯一的一位客人。毛主席上下打量著馬毛姐,見她穿的衣服實在太舊,立即對警衛員說:“去給她買一套新衣服。”說完,毛主席走到馬毛姐身邊,像一位慈祥的父親,伸出寬大而溫暖的手,撫摸著馬毛姐的頭。
當天,馬毛姐在毛主席家吃午飯時,毛主席特地吩咐家人,再加兩份菜。多年后,馬毛姐回憶說:“毛主席請我吃辣椒,還要我吃大肥肉,把肥肉往我碗里夾,平時不吃肥肉的我,硬是咬著牙吃下去了。”席間,毛主席還親切地問了馬毛姐很多問題,并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聊著聊著,毛主席問到了馬毛姐的學習狀況,并提醒她,你雖然很勇敢,不怕犧牲,但也要好好學習,注意不能翹尾巴。
“想不想在北京讀書?”毛主席突然問道。
馬毛姐愣了一下,便馬上說道:“我已經在安徽炳輝子弟學校上學了,我想家,我要回家。”
毛主席見馬毛姐不愿留在北京,也沒有強求她。臨別時,毛主席給馬毛姐做了兩套新衣服,送給她一個本子,一支筆,還在本子上親筆題詞:“毛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馬毛姐回家鄉馬壩村看望鄉親們
從北京回到安徽老家后,在上級的安排下,馬毛姐進入安徽省炳輝烈士子女學校(以抗日英雄羅炳輝烈士名字命名的學校)讀書。后又到巢縣省干部速成中學學習。1957年,馬毛姐從巢縣速成中學畢業,之后,便投身到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她先后擔任合肥車站麻紡廠、針織廠、被服廠、帽廠、東風服裝廠車間主任、團支部書記、工會主席、黨支部書記。1976年,她擔任合肥市服裝鞋帽工業公司副經理、工會主席、黨委委員。期間,為“八一”電影制片廠、北京電視臺 、南京有線電視臺、省市電視臺和廣播電臺錄音、錄像、拍攝紀錄片,紀念渡江戰役。馬毛姐還關心下一代成長,經常深入中、小學校,給廣大師生作報告,號召師生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對青少年進行“三熱愛”教育。
馬毛姐一生秉持簡樸作風,從不因過上了好日子而鋪張浪費。她時刻銘記舊社會的苦,時常憶苦思甜,不忘初心。
1998年10月,八一制片廠要拍攝紀念渡江戰役勝利50周年的影片,工作人員特意邀請馬毛姐前去參加拍攝。馬毛姐當時已經63歲,但一提到當年護送解放軍過江的往事,她的眼中就閃著光。她向大家講述渡江的驚險過程,以及解放軍英勇無畏的精神,激動時,甚至淚水漣漣。拍攝結束后,劇組想給她500元勞務費,但馬毛姐果斷拒絕說:“我來這里吃住都是你們花錢,不能再收你們的錢了。”她說,自己的好日子都是黨給的,為黨奉獻,是自己應該做的,不求任何回報。
1999年,馬毛姐出席全省離休干部先進個人電視表彰大會,省委組織部和省老干部局,授予她離休干部先進個人證書。離休后,她仍堅持義務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300多場次。
2006年,古稀之年的馬毛姐被檢查出腦梗阻,手術進行很長時間才脫離危險。出院后,大家都擔心她會因身體不適而不開心,總是對她關愛有加,馬毛姐卻很高興地說:“你們不用擔心我,我覺得我每一天都很幸福。”在生病之后,馬毛姐的行動不太方便,這是她唯一感到遺憾的地方。她逢人便說:“我總覺得自己對國家貢獻太少,在我有生之年,我還要為國家效力,為人民做事。”
2021年3月28日,86歲渡江英雄馬毛姐決定回故鄉看看,她十多年沒有回家了。在馬壩村,村民奔走相告,大家很快圍到了文化廣場上。馬毛姐看到一群少先隊員手捧鮮花,朝自己走來,不由挺直身子,熱情地注視著他們,微笑著舉起雙手。孩子們的到來讓馬毛姐打開了話匣子。“是英勇的中國共產黨和解放軍,讓窮人過上了好日子。”她向少年們講述自己年少的苦難生活和參加戰斗的細節,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引導他們牢記黨和國家歷史、珍惜幸福生活、用心學習本領、創造美好未來。
如今,馬毛姐住在社區衛生院,接受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她驕傲地告訴記者,自己身體很好,耳不聾眼不花,“現在政策好,我前段時間還回了趟無為老家,看到了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真是越來越好了。”
2021年6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為馬毛姐頒授 “七一勛章 ”。在采訪中,馬毛姐表示,會讓女兒把勛章送到渡江戰役紀念館去,“讓后面的人看看,以便更好地為黨和人民服務。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