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娣
2021年初春的清晨,薛家村青翠的茶園里,歡歌笑語,王婷和茶農們一起唱著土家山歌,享受著豐收的喜悅。她戴著土家族印花頭巾,腰里別著小竹簍,手指靈巧,不停地采摘鮮嫩的葉芽。村民們說,王婷跟他父親一樣好,她像一株樸實無華、芬芳馥郁的山茶花,盛開在薛家村茶農的心窩里。

2013年的7月,驕陽似火,剛從河北省石家莊市公安局退休的王新法,千里迢迢來到湖南省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尋找恩人曾德美報恩!30多年前,王新法是“反扒精英”,但是,他卻因故含冤入獄了。當時,曾德美是石家莊市人大代表,被王新法的正直所感動,為他伸張正義,最終幫他恢復了名譽。
王新法來到恩人故里,但萬萬沒有想到著名的湘鄂邊革命老區,竟然這樣貧困。他在村里走訪時,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禮,村邊有座六塔山,1930年,一支紅軍隊伍被敵人追到了薛家村六塔山的剪刀峽,子彈打光后,68名紅軍戰士壯烈跳崖。王新法毅然決定扎根薛家村義務扶貧。
王新法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請烈士回家。他捐出12.8萬元,把六塔山300多畝荒山改造成安葬烈士的陵園,取名山河圓。他希望以此來凝聚人心,同時推行殯葬改革。
剛開始,茶農不理解王新法的做法。他們說:“不是官派的,自己貼錢,千里迢迢來扶貧,世上哪會有這種人?”王新法不解釋,而是一心做事。他為低保老人架電線,還買來節能燈泡和烤爐,分發給困難戶;他走村入戶摸底,一次又一次做大家的工作,推行殯葬改革。
時間久了,茶農們終于明白,王新法是在騰出土地種茶樹,幫助大家脫貧致富。在王新法和黨員干部的不懈努力下,茶農集中遷出了71具親人遺骸,并安葬在山河圓公墓區。
王新法不圖名不圖利,花自己的錢,為村里干實事兒,慢慢地,茶農們都和他親近了起來。2014年4月,王新法被選為“榮譽村主任”,他的干勁兒更足了。他請來專家做指導,推行有機茶種植,他不讓茶農對茶林噴灑農藥,從而大大提高了茶葉品質。為了把茶葉順利賣到山外,王新法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號召茶農義務出工,架橋修路。

王新法

王婷
讓茶農出義務工,他們一時想不通,就有人嚷嚷:“出義務工不給錢,誰跟著你干?”王新法沒有退縮,他在村委會上提出自己的方案:“我先上,村干部跟著上,黨員跟著上,我相信群眾會跟著一起上的。”
王新法每天第一個扛著鋤頭到工地,他帶著干糧,中午都不回去休息。烈日炎炎似火燒,身上曬脫了皮,肩膀上的皮也磨爛了。遠在北京的妻子忙著幫女兒照顧孩子,不能趕過來照顧他,只能在心里默默為丈夫心疼難受。
王新法的實干精神果真影響了茶農們,沒過多久,越來越多的茶農義務出工修路,自發參與村莊建設。3年多的時間,共建成5座渡河橋,鋪設了8.5萬米安全飲水管網,拓寬了26里道路,茶葉種植的經濟效益也逐漸提高。
2016年,薛家村退出省定貧困村名單,被評為湖南省文明村鎮。
王新法帶領薛家村茶農成立茶葉公司,人均年收入從2013年的2000元增加到2017年的6000元。越來越多的茶農希望能加入茶葉公司共同致富,王新法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2017年2月下旬,王新法連續超強度勞動,白天去勘察河道,晚上和茶農座談,熬夜繪制地圖,夜里一兩點鐘睡覺,早晨不到六點就起床,他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中,完全忘了自己是一個退休老人。23日一大早,王新法就去查看河道,接近中午時,他正在村里第六座便民橋的施工工地勞動,突發心梗,不幸離世,享年64歲。


“我是一名黨員,是一名軍人,我就想把黨員的帶頭作用和軍人的團隊精神,帶給老百姓。”王新法在薛家村扶貧近4年時間,捐出了自己全部積蓄100多萬元,3個春節都沒有回家和親人團聚。如今,他永遠留在了薛家村。
接到父親去世的噩耗,王婷放下北京的工作,立刻帶著家人趕到薛家村。
父親的遺體從薛家村運到石門縣城殯儀館,薛家村全體村民自發組織起來,趕了260多里山路到殯儀館,為王新法送行。從幼稚孩童,到七旬老人,都喊著恩人的名字痛哭流涕。茶農們懇求王婷一家將王新法的骨灰安葬在薛家村。
王婷和母親最終答應了鄉親們的請求,將王新法安葬在他生前開辟的烈士陵園“山河圓”。
清理遺物時,王婷看到了父親寫的薛家村“4個三年”發展規劃,終于理解了父親當初的決定。“爸爸,薛家村需要您。您離開了,沒做完的事,我來!”她辭去北京的工作,扛起了父親的扶貧大旗。
從2017年2月至今,王婷一直在北京和薛家村之間奔波。2018年冬,歷經10多個小時的顛簸,王婷趕到村里參與茶廠選址。下車后,她臉色蒼白,頭冒虛汗,嘔吐不止。一檢查才知道自己已有孕在身。但她惜時如金,不顧村民勸阻,休息了一會兒,就開始忙活了。
后來,王婷剛坐完月子,就帶著孩子從北京回到薛家村。路途顛簸,天寒地凍,孩子發高燒轉成肺炎……
王婷把工作重點放在父親生前剛剛打開局面的茶葉產業上,她出任湖南石門素緣康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立志幫茶農拔掉窮根。
王婷對種茶、采茶、賣茶是門外漢。她深知茶葉是茶農的命根子,是父親最為看重的脫貧致富的根本。她便從頭學起,拜訪了很多茶企專家,從種茶到采茶再到賣茶,還學習了種植頂端有機茶技術,然后,帶領茶農一起種植。
薛家村雖然種茶歷史悠久,但傳統的栽種方式,一直嚴重制約著茶葉品質的提升。父親生前,有少數茶農種植有機茶,并取得成功,收益得到較大幅度提高。但是,全村近千畝茶園,要讓所有茶農轉變觀念,并非易事。
于是,王婷便像父親生前一樣,挨家挨戶走訪茶農,認真了解種植情況,聽取他們的心聲。茶農們一直擔心,種植成本增加了,出工出力增多了,如果茶葉賣不出去怎么辦?這個問題也正是王婷急于為大家解決的。為此,從茶葉的品牌定位、包裝設計到營銷策略,王婷帶領公司的骨干反復琢磨,認真研究。
即使回到北京和丈夫、孩子短暫相聚,王婷念念不忘的還是為薛家村的茶葉開辟更廣闊的市場,以致丈夫都快成了半個茶葉專家,不斷為她出謀劃策。
做通茶農徹底改變傳統種茶方式、按照有機茶生產要求配管、采摘的思想工作后,王婷把茶葉的加工、銷售放在首位,圍繞父親生前打造的“共富”茶葉品牌,以及父親和湖南知名茶葉專家合作研制的“體茶”系列茶產品,不斷開辟新市場,并與茶農全面實施了訂單的生產銷售,解決了茶農賣茶難的后顧之憂。
茶農們認真經營茶林,千畝茶山,生機盎然,有機茶樹長勢喜人。怎樣能夠把優質茶葉銷售出去,讓薛家村的錦繡茶山早日變成金山銀山呢?王婷動起了腦筋,她把茶葉產業當成加快薛家村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重頭戲。
王婷和她的專業團隊共同打造的“共富茶”品牌,緊跟石門茶產業發展勢頭。她依據“一顆紅心,守護青山綠水”理念確定了兩個細分茶品牌,其中“一顆紅心”茶,采用躋身湖南十大名茶之一的特級石門小紅茶方法烘培;“青山綠水”茶,則融入了湖南著名品牌之一的石門銀峰制法。王婷說:這是凝聚了父親精神和心愿的產品,也是老百姓早日脫貧致富的期盼。
王婷有一個夢想:把薛家村的生態茶按市場運作,造福村民,實現父親生前的夙愿。
優質有機茶,精加工好品牌,如何銷售出去呢?王婷絞盡腦汁,終于想出了好辦法:她借力消費扶貧,引入互聯網前沿概念,積極與國內一線電商平臺合作,通過茶葉的網絡營銷、茶園認領和茶文化旅游等方式,不斷提升茶葉經濟的附加值,引導薛家村生態茶園全面快速升級改造,助力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采茶累了,短暫的休息時間里,村民們圍坐在茶樹下,讓王婷講關于茶葉的新鮮事。王婷借機給大家講解外面世界對“一顆紅心”和“青山綠水”茶的良好反應,對有機茶葉的需求量,還有對茶葉改良的進一步要求等。她娓娓動聽地講述著茶葉精加工的美好前景,給茶農們帶來了極大的鼓舞,他們聽完后,渾身充滿了力量。
王婷隔三差五就請來年輕的創客們到茶園里考察、講課。他們每次講的品牌包裝、網絡銷售、體驗店等等事情,茶農們聽了既激動又興奮。
在王婷的帶領下,薛家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建了一座現代化的茶葉加工廠,設計年產量500噸,產值可達3000萬元。茶廠投產后,將輻射薛家村和周邊上萬畝茶園,能使2500多戶茶農受益。
當年,王新法為了幫助薛家村人脫貧致富,嘔心瀝血,團結了100多位退伍軍人,組建了“與民共富軍人團隊”。如今,這支團隊人數逐漸增加,對薛家村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
村委會也搬進了多功能的三層吊腳樓,20多戶移民搬進了寬敞舒適的新居,六塔山道路改造升級全面鋪開,冷水魚養殖基地投入使用,烈士陵園生態改造即將啟動。村里在外務工的300多名年輕人,已有150多人回村創業。1600多畝茶園已經成為薛家村的“綠色銀行”,村民人均純收入超萬元。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王婷和父親王新法同時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聽完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王婷的心更加敞亮了,她已經為薛家村描繪出新藍圖:發展茶旅產業,以茶帶旅、以旅興茶,做到富硒、富心、富民,走出一條茶旅融合的發展之路。王婷決心讓薛家村的茶園更青翠,茶香飄滿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