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賀
(淮安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南華分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水利工程建設中,通過對BIM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促進水利工程設計水平的提高,不過受人員認知、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影響,BIM技術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依然處于初級階段,沒有能夠將BIM技術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對此,水利工程設計人員需要加強對BIM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以BIM技術為支撐,切實提高水利工程設計的質量和水平。
將BIM技術應用到水利工程設計中,有著相當明顯的優勢,一是能夠真實模擬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從多個角度來對方案內容進行設計,選擇最為恰當的方案類型;二是能夠對工程整體進行展示,使得工程能夠具備可視化特征,也可以在BIM模型中融入具體規劃設計的理念和內容,降低設計控制難度[1];三是能夠提高水利工程設計的效率。在傳統水利工程設計中,采用的是二維圖形設計方式,依照二維圖形進行模型構建,操作難度大,過程繁瑣,效率低下。BIM技術的應用,能夠直接構建水利工程BIM模型,簡化操作流程,水利工程設計的效率也可以得到顯著提升;四是能夠提高工程設計質量。借助BIM技術,設計人員可以建立起可視化工程模型,及時發現設計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做好優化改進,對設計內容進行完善,從而不斷提高水利工程設計的質量;五是能夠對水利工程設計的效果進行改善,設計內容更加直觀地呈現出來。從技術人員的角度,可以對照可視化的設計內容,直接找出設計中存在的缺陷,做好糾正;從施工人員的角度,可以利用BIM技術,掌握工程施工的程序要求,嚴格依照設計理念進行施工作業[2]。
橫江水庫位于韶關市南雄市市區東北19 km,水庫大壩位于南雄市珠璣鎮的周地排村,工程地理位置見圖1。橫江水庫是一座多年調節的中型水庫,壩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積24.25 km2,主干河流長度10.2 km,河床坡降0.01。正常蓄水位204.00 m,相應庫容1285.64萬m3;設計水位205.89 m,相應庫容1445萬m3;校核水位206.70 m,總庫容1524萬m3,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發電、供水等綜合功能。根據國家防洪標準(GB 50201-2014)以及《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17)劃分工程等級及確定洪水標準[3],本工程屬Ⅲ等中型水庫工程,主要建筑物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水庫設計洪水標準為50 a一遇(P=2%),校核洪水標準為1000 a一遇(P=0.1%),消能防沖采用30 a一遇(P=3.33%)。

圖1 工程地理位置
橫江水庫建庫時受歷史條件限制,設計標準偏低,施工工藝較差,導致大壩建成后,在運行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一是土壩外坡左側標高181.00 m處嚴重漏水,漏水流量為0.0015 m3/s,并發生后坡跌窩現象;二是土壩外坡左端壩高32 m無反濾體,壩外一級壩坡大面積滲水濕潤成“牛皮脹”(見圖2);三是標高186.00 m處存在幾種滲水點,滲水量隨水庫內水位的升降而增減;四是輸水涵管施工質量差,砼結構不密實,透水性大,漏水現象十分嚴重,壓力水進入土壩,在土壩外坡壩腳沿涵管的周圍都出現許多處冒水。對此,需要對水庫大壩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和改造,以保證水庫整體的運行安全[4]。

圖2 大壩下游壩面現狀
在運用BIM技術對水庫大壩進行重新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大壩的實際情況,做好相關數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構建起完善的BIM水利工程模型。具體來講,BIM工程模型的構建分為兩個核心內容。
2.2.1 地形模型
地形模型能夠為施工布局提供可靠支撐,水庫庫區位于南雄盆地東北翼邊緣,位于山區。局部相對較陡,植物生長茂盛,無水土流失現象,少有崩塌現象出現[5]。在構建地形模型的過程中,涉及內容眾多,曲面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從提高曲面創建效果的角度,必須對工程中的各種數據信息進行全面分析,總結數據規律,對河道結構特征進行考察,保證等高線準確。這里采用三角網對曲面進行創建,可以將庫區地形的起伏變化清晰反映出來。
2.2.2 工程模型
水利工程建筑BIM模型構建中,主要利用BIM技術的可視化仿真功能,考慮到不同數字信息模型有著不同的特征,在建模環節,需要在順序、方法等不同角度,將差異性特征體現出來。建筑工程領域,很多部門對BIM技術的應用都提出了比較明確的規定,不過因為BIM技術在水利行業中的應用時間較短,缺乏相對完善的規定[6]。結合實踐經驗,在針對水利工程建筑BIM模型進行構建的過程中,應該從現實需求的角度,確定好BIM技術的應用方法,明確BIM模型的應用階段,提高建模的準確性(見圖3)。同時需要對CAD圖紙的內容進行豐富和完善,從不同層面了解水利工程的具體情況,把握好相關注意事項,合理分配施工人員的工作,確保其能夠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應該提升工程項目管理的有效性,加強模型圖形及信息管理,將BIM技術的應用與水利工程設計要求緊密結合起來,推動設計理念的精準落實。對于建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該做好詳細記錄和數據保存[7],對照行業標準來對BIM建模的質量進行控制,提升建模效果。

圖3 水庫BIM模型
在進行水利工程設計的過程中,BIM技術的應用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工程的設計質量,需要設計人員的高度重視。BIM技術本身在概念和操作方面,有著比較突出的優勢,理論上可以被應用到水利工程的各個環節,不過在實踐中,往往很難全面滲透。從目前來看,水利工程設計對BIM的最優化利用,是借助BIM模型來為施工提供指導[8],模型中包含了設計方案的尺寸數據、結構、原料、位置信息等,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對BIM信息模型的分析,獲取更多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與設計存在密切關聯,可以將設計效果直觀體現出來。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水利工程的施工能夠順利展開。不過結合實際效果分析,BIM模型在水利行業中的應用依然處于初級階段,尚不夠成熟,無法將模型信息和后續的施工建設結合在一起,需要技術人員做好更加深入的研究[9]。
利用BIM模型,技術人員能夠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將水利工程建筑實體和功能特點表現出來,模型本身的特點十分鮮明,效率和精準度可以得到保證,專業性較強,通用性好。BIM技術在模型中一般都是表現為信息載體的形式,二維圖紙到三維圖紙的轉變環節,技術內容本身并不復雜,不過想要保證建模的效率,要求技術人員能夠做好對于建模知識和相關技術的研究學習。結合水利工程領域的現實特征,選擇恰當的模型構建方法,可以為BIM技術在設計環節的應用提供便利[10]。需要明確,BIM設計所呈現出的三維效果,并非單純的通過該效果圖體現出來,而是表現為更加精準的效果呈現形式。在將BIM技術應用到水利工程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以基礎數據為支撐,如尺寸、面積、體積等。模型是承載數據信息的關鍵,通過提高BIM實踐水平的方式,能夠對實際應用效果進行強化,確保水利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以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支撐,建模工具變得越發多樣化,其中比較常用的建模工具有Autodesk、3Dmax等,不過因為技術條件的限制,建模平臺的通用性不夠理想,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建模平臺,提升模型數據的通用性,保證BIM技術的應用效果[11]。
BIM模型中包含了豐富的數據信息,這也是水利工程設計中需要關注的重點,通過對模型信息的有效提取,可以很好地滿足實際需求。新的發展環境下,應該將二維表達、模型及模型信息展現結合起來,在運用BIM技術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從圖紙、文字層面,對模型進行表達。在相關規范中明確提出,BIM設計應用成果應該體現在多個方面,如BIM交付可優化的設計方案、綜合協調成果、可視化溝通手段等,而這些全部都是信息模型中常見的表現方法。從實際表達的角度,BIM信息模型有著多樣化及豐富化的特點,而模型信息的表達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現階段,BIM設計實踐一般是利用二維圖紙進行表達,這種方法相對成熟,三維方法的表達效果雖然更好,不過其尚處于探索階段,需要技術人員做好深入研究,將其所具備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保證設計有效性的同時,對設計成本進行嚴格控制[12]。
總而言之,可持續發展理念持續深化背景下,我國水利工程的數量不斷增加,一些老舊水利工程的維護翻新也受到了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考慮到傳統水利工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將BIM技術應用到水利工程設計中,借助水利工程的優勢來提升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推動工程設計與施工的緊密結合,切實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