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晚英
(中鐵水利水電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29)
根據流域規劃,壩址選取應能對江河洪水進行有效控制并有較大的庫容,以滿足防洪和興利要求[1]。按照流域綜合規劃開發利用水能水資源,可以盡可能保證工程選址的合理性。但是鑒于某些中小流域尚未批復流域綜合規劃,或者在規劃批復前上下游已有涉河工程,這對于擬建水庫的特征水位選取、水資源利用及上下游銜接均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選址過程中,應綜合考量各影響因素及其權重比例,選定合理的壩址方案。
井山水庫位于撫河流域東鄉河支流黎圩水上游,是一座灌溉、供水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井山水庫校核洪水位(P=0.1%)81.86 m,總庫容2021×104m3;水庫設計洪水位(P=2%)81.19 m,相應庫容1848×104m3;水庫正常蓄水位為81.00 m,相應庫容1800×104m3,死水位69.0 m,相應庫容143×104m3,興利庫容1657×104m3。
根據河段區域地形和地質資料,在黎圩河井山村~石筍村河段初擬上壩址與下壩址進行綜合比選。上壩址位于井山村上游河段1.0 km狹谷段,控制流域面積25.2 km2,下壩址位于南港支流東鄉縣黎圩鎮井山村附近狹谷段,控制流域面積26.7 km2,兩壩址相距0.8 km,見圖1。

圖1 主壩上、下壩線位置示意圖
鑒于壩址左岸壩基分布第二巖組(J3e1-2)流紋質熔結角礫凝灰巖、流紋質熔結凝灰巖;右岸壩基上部分布第三巖組(J3e1-3)流紋質熔結凝灰巖,氣孔發育,巖性較軟,下部分布第二巖組(J3e1-2)流紋質熔結角礫凝灰巖、流紋質熔結凝灰巖。巖體風化程度大,裂隙發育,壩基有斷層分布,不滿足拱壩對基礎的要求。工程區土料較缺乏,若從附近耕地取土,耕地征用面積大,征地壓力及社會影響較大,均質土壩料源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壩線比選采用混凝土重力壩作為代表壩型對上、下壩線進行綜合比選。
兩壩線所處地塊屬于同一構造和地貌單元,地層巖性和地質構造均較為類似,工程地質條件趨近。其地形地質條件詳細比較見表1。

表1 上、下壩線地形地質條件比較表
綜上,兩壩線相距較近,均適宜修建低水頭重力壩,從地形地質方面基本無大的差異,下壩線地形地質條件稍優于上壩線。
兩壩址方案均可通過對外交通完成物資運輸。鑒于導流方案、導流涵管布設、最大壩高、施工布置條件及工期均差異不大,兩壩線施工條件無顯著差異。但是上壩線軸線較長,工程量和施工強度較大,下壩線施工條件稍優于上壩線。
上下壩線地理位置接近,樞紐各主要建筑物布置緊湊,便于管理設施的布設和運行維護。運行管理條件方面,兩方案相當。
上下壩線在工程征地拆遷面積方面稍有差異。上壩線征地拆遷指標為:林地1249.37畝、耕地1804.14畝、拆遷房屋面積12.96×104m2,搬遷人口2097人,淹沒總投資44715.07萬元;下壩線工程占地拆遷實物指標為:林地1232.40畝、耕地1809.46畝、拆遷房屋面積12.96×104m2,搬遷人口2097人,淹沒投資44763.2萬元。
可知,下壩線方案相較于上壩線方案,其水庫淹沒損失多48.21萬元,兩方案在征地拆遷方面的投資基本相當。
由于兩壩線相距較近,兩方案的取水建筑物、副壩、上壩道路、管理設施布置等均相同,僅取主壩和泄水及消能建筑物的工程量、投資進行比較,分析得知下壩線方案主擋水壩工程投資較上壩線減少264.66萬元。
井山水庫工程是一座灌溉、供水等綜合利用的水庫工程,壩址控制流域面積26.7 km2,水庫總庫容2021×104m3。上、下壩線的供水對象及灌溉對象均相同,水庫可向黎圩鎮、甘坑林場、虎圩鄉、崗上積鎮、紅亮墾殖場及孝崗鎮的新建村、河上村共40個村委會年平均日供水2.8×104m3,設計灌溉面積為1.09萬畝,灌溉保證率為85%。因此兩方案的工程效益相當。
綜合對地質、施工條件、管理運行、水庫淹沒及主體建筑工程投資、工程效益等方面比較,列于表2;下壩線方案樞紐工程總投資比上壩線減少216.45萬元,經綜合比較,下壩線方案略優于上壩線方案。因此,選定下壩線為工程主壩的壩線。

表2 壩線選擇比較表
根據文章綜合比選過程來看,就選址區域工程地質和地形條件確定適宜的壩型,然后在片區初擬壩線方案,通過工程布置、施工條件、管理運行及工程效益方面綜合分析研判,對核心因素重點把控,以平衡水庫投資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