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王 芳 劉惠娟 石 巖 張文斌
1.甘肅醫學院,甘肅 平涼 744000;2 甘肅醫學院附屬醫院,甘肅 平涼 744000
中藥作為我國流傳千年的傳統藥物,其在中醫理論指導之下,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疾病或調節人體機能,是在我國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中藥質量評價是中藥現代化的基礎,與單一指標相比,多指標的質量評價模式更符合中藥多成分、多功效的特點[1]。但中藥對照品由于其本身化學性質、分離難度而導致的高價等因素,始終處于一個無法大批量、穩定、廉價供應的狀態。使得多指標成分分析受到一定限制。2006年,王智民等[2]首次提出一測多評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 QAMS),論證其基本原理,同時通過對木通藥材的檢測,實踐證實了一測多評法在中藥檢測領域有優良表現。隨后,以《中國藥典》2010 年版為代表的質量標準已經確立了“從單指標向多指標、從指標性成分向藥效成分控制”的發展方向[3]。2015版《中國藥典》新增8個藥材使用一測多評法進行質量分析[4]。隨著發展,一測多評法在中藥檢測上的研究應用仍舊不斷被發掘出新的應用,說明該種方法是中藥現代化進步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向。
一測多評法的基本原理為,在一定的線性范圍內,其組分量(質量或者濃度),與檢測器的響應值成正比。在多指標質量評價中,設置一種穩定且廉價易得的對照品作為內標參照物,同時建立其與其他待測組之間的相對校正因子(f),通過即可計算其他組分含有量[2],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一測多評法基本原理示意圖
2.1 一測多評法在單一藥材及飲片中的應用 自從一測多評法提出以來,在多種中藥材及其飲片的質量控制標準研究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應用。表1列出了近3年一測多評法在中藥材及其飲片中的的應用情況,由表1可以看出,其應用多見于同類成分的測定。同類成分,紫外吸收相近,有利于檢測波長的選擇。測定結果準確,體現一測多評法的優勢[5]。

表1 一測多評法在中藥材及其飲片中的應用

表1 一測多評法在中藥材及其飲片中的應用
2.2 一測多評在成方制劑中的應用 中藥制劑,相對于單味藥材和飲片來說,成分更為復雜。在2015版《中國藥典》中已經收錄了銀杏葉滴丸、銀杏葉膠囊、以及咳特靈膠囊的一測多評法應用方法。近年來,QAMS在中藥制劑的質量分析的應用迅速增加。表2列出來近3年的應用實例。

表2 一測多評法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
3.1 相對校正因子的測定 相對校正因子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含量測定結果。目前,常見的測定方法為多點校正和斜率法。多點矯正法適用于濃度值在一定范圍內的成分分析[5],其應用更加廣泛[32]。斜率法是基于標準曲線進行,結果相對比較準確。
在使用一測多評法進行中藥質量控制中,相對校正因子受測試條件的影響較大。不同實驗室,不同儀器和色譜柱、不同的PH值、柱溫和檢測波長的變動等均會引起值的改變。因此,在進行一測多評對中藥進行檢測時,需要充分考慮實際實驗因素對相對校正因子的影響,對導致其產生較大波動的因素進行限定,以保證最終實驗結果具有可重現性。
3.2 色譜峰的定位 在使用一測多評法時,供試品的測試中只有內標參照物使用對照品,其余成分不設置對照品。因此,如何對待測成分的目標峰進行定位是目前一測多評法存在的關鍵問題之一。常見的方法有時間差法和相對保留時間法。時間差法,據報道在不同的儀器和色譜柱上,會有較大的波動[33]。而相對保留時間法,應用比較廣泛。其原理是先利用各自對照品的保留時間,計算出相對保留時間(為相對保留時間,為內參物對照品峰保留時間,為待測組分對照品峰保留時間),后在供試品中根據確定待測組分的位置。如圖2所示,峰5(內標參照物)的保留時間為24.33 min,峰1的R為0.81,即供試品中相對保留時間為0.81的色譜峰就定位為成分1。其他成分依法確定。本方法適用于定位與參照物性質類似的成分。如果結構相差較大,誤差較大。同時,還可結合待測峰形狀、紫外光譜信息以及液質聯用技術給出的質譜信息等進行相關輔助確認。如仍舊不能定位,可以采用待測成分中藥對照提取物定位。

圖2 典型色譜圖
對于目前的中藥現代化研究來說,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即是化學對照品與質量檢測需求之間的矛盾,而一測多評法的出現,能夠顯著降低檢測成本,取得了方便、廉價、穩定的效果。因此,雖然一測多評法在實際應用當中尚存在不少問題,依然是中藥現代化一個重要的前進方向,其對于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的闡明、中藥新藥研究和開發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