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李光,朱晨銘,樊英鑫,唐河濱,張玉江,喬永明
(1.曹妃甸區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服務中心,河北 曹妃甸 063200;2.河北師范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3.河北北方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4.海港區宣傳部,河北 海港 066000;5.曹妃甸區農業農村局,河北 唐山 063200)
河北省東臨渤海,西接山西省,北連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河南省、山東省相鄰,中部與京津地區毗鄰;約有高等植物3 000 余種[1]。
2020 年4 月—10 月,筆者在河北省范圍內進行植物資源調查過程中發現了3 種植物,通過查閱《河北植物志》[2-3]《中國植物志》[4-6]《山東植物志》[7]《山西植物志》[8]和近年來發表的河北省新記錄論文[9-14],確定這3種植物均為河北省新記錄種。這3 種新記錄植物的發現,對研究河北省的生物多樣性的具有重要意義,為河北省植物區系研究提供了新資料。此次報道的3 種新記錄植物憑證標本存放在曹妃甸區濕地管理服務中心植物標本室。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圖1 河北省3 個新記錄植物Figure 1 New records in Hebei province
SolanumlyratumThunb.Fl.Japon.92.1784.et Icon.Pl.Japon.5.f.2.1805.——S.dulcamaraL.var.pubescensBlume,Bijdr.698.1825;Rehd.in Journ.Arn.Arb.8:195.1927.
草質藤本,莖及小枝均密被具節長柔毛。葉互生,多數為琴形,兩面被長柔毛。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花冠藍紫色或白色,花冠筒隱于萼內,5 深裂。漿果球狀,成熟時紅黑色。花果期8 月。
喜山谷草地或路旁、田邊。發現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唐海鎮洪水擋,生境為林下,海拔1 m,2020 年8 月8 日,采集人孫李光,采集號202080801。
分布于秦嶺以南各??;日本、朝鮮、中南半島也有分布。河北省分布新記錄。
Leersiaoryzoides (L.) Swartz.Prodr.Veg.Ind.Occ.21 .1788;海南植物志4:397 .1977.——Phalaris oryzoidesL.Sp.PI.55.1753;新疆植物志6:46 .1996.
多年生,具根狀莖。稈下部傾臥,節著土生根,具分枝,節生鬢毛,花序以下部分粗糙。葉鞘被倒生刺毛;葉片線狀披針形,兩面與邊緣具小刺狀粗糙。圓錐花序疏展,分枝具3~ 5 枚小枝,下部長裸露,3 至數枚著生于主軸各節;小穗長橢圓形,基部具短柄;外稃壓扁,散生糙毛,脊具刺狀纖毛;內稃與外稃相似,具3 脈,脊上生刺毛;雄蕊3 枚。有時上部葉鞘中具隱藏花序,其小穗多不發育?;ü?—9 月。本種與假稻L.japonica(Makino) Honda 的區別在于前者葉鞘中常具隱花序和小穗,雄蕊3 枚。
分布于新疆(新源)、湖南、福建、黑龍江、浙江等地;亞洲、歐洲和非洲、美洲溫帶與亞熱帶地區也有分布。河北省分布新記錄。生于河岸沼澤濕地。發現于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牽馬嶺村,生境為水邊,海拔220 m,2020 年8 月30 日,采集人孫李光,采集號2020083005。之前亦在唐山市曹妃甸區第五農場水稻田中發現。
Schoenoplectus mucronatussubsp.robustus(Miquel) T.Koyama Fl.Taiwan.5:214.1978.
無匍匐根狀莖,稈叢生,銳三棱形,無葉片。苞片1 枚,為稈的延長,直立或稍展開。小穗5~ 12 個聚集成頭狀,假側生,鱗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頂端急縮成短尖,背面具1 條脈;雄蕊3,柱頭3。小堅果成熟時暗棕色?;ü?—8 月。本種與螢藺S.juncoides的區別為前者莖稈三棱形,與三棱水蔥S.triqueter的區別為前者頭狀花序假側生。
分布于安徽、山東、山西、廣東、廣西、江蘇、江西、貴州、海南、黑龍江、河南、四川、浙江、云南等??;在朝鮮、日本以及亞洲其他國家,馬爾加什、歐洲等都有分布。河北省分布新記錄。發現于水塘邊、沼澤地、湖邊等。分布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東蘇撐子橋,生境為稻田,海拔120 m,2020 年8 月28 日,采集人孫李光,采集號202008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