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1日晚,話劇《楊闇公》在成都城市音樂廳首演,為觀眾塑造了一個鐵血楊闇公。這是一部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藍本的主旋律話劇,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建黨早期革命者同反動派英勇斗爭的故事,展現了共產黨員堅定崇高的信仰,謳歌了革命烈士英勇頑強的精神,傳遞了偉大的革命精神力量。
1927年春,反動軍閥與蔣介石勾結起來,加緊策劃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實行大屠殺。3月31日,在楊闇公等人的主持下,重慶市群眾在打槍壩集會,抗議英、美帝國主義軍艦炮轟南京城的罪行。“三·三一”慘案發生之后,楊闇公受到敵人的追捕。4月4日,他在動身去武漢向中央匯報工作時不幸被捕,反動派對他威逼利誘、殘酷折磨,但他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敵人以死威脅:“難道你不怕死嗎?”他回答:“你們只能砍下我的頭,可絕不能絲毫動搖我的信仰。我的頭可斷,志不可奪!”軍閥聽后震懼,割其舌,斷其手,剜其目,最后他身中三彈,于1927年4月6日壯烈犧牲于重慶佛圖關。他以生命和熱血實踐了自己的人生格言:“人生如馬掌鐵,磨滅方休。”
“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作出的重要論斷。
《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做好新的文藝組織和文藝群體工作”,并闡述了這一工作的意義、提出了具體措施和工作要求,這具有重要的時代特色和現實意義。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文化走廊建設,按照四川省文聯工作部署,四川省戲劇家協會啟動川渝地區“雙城劇匯”活動。由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支持,四川省戲劇家協會、重慶市戲劇家協會指導,重慶市渝北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成都市新文藝組織成都大庸戲劇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庸戲劇”)聯合出品,四川盛世新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大庸戲劇共同制作演出的紅色題材話劇《楊闇公》,3月在成都落地排練。
這次多方共同打造、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藍本的紅色題材話劇《楊闇公》,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建黨早期革命者同反動派英勇斗爭的故事,展現了共產黨員堅定崇高的信仰,謳歌了革命烈士英勇頑強的精神,傳遞了偉大的革命精神力量。它立足于成渝兩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楊闇公生于四川(今重慶)潼南縣雙江鎮,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四川黨團組織主要創建人和大革命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他曾轉戰成渝地區,曾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兼軍委書記,于1927年4月6日犧牲。他是黨的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員,被中共中央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2021年2月,主創團隊赴楊闇公故居——重慶潼南進行采風,并查閱資料、學習歷史,著手案頭工作。這一次,我們希望不僅僅只是描繪歷史、刻畫人物,而是能夠把愛與希望的正能量通過戲劇、通過舞臺傳遞出來,用獨特的形式保存革命歷程上的精神財富。
在話劇《楊闇公》中,我運用多元視角轉換、虛實結合的手法,把革命先烈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價值觀與國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理性和感性相互碰撞,從而傳遞出共產黨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通過演員的人物塑造與舞美設計還有音樂,呈現出我黨早期革命先烈為了革命的終極目標頑強拼搏的精神,傳遞愛黨、愛國的正能量。
此次話劇中較為特別的是我們啟用了兩位演員在舞臺上飾演楊闇公。一名飾演監獄中受刑的楊闇公,另一名則飾演“回憶”中的楊闇公。通過兩條時間線交織的設計,讓觀眾跟隨獄中楊闇公回憶人生重要節點的同時,能更好的豐富他的人物形象,更好地感受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是父親的兒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同事的戰友……
舞美設計上摒棄了現實主義的舞臺美術風格,通過專業舞臺燈光的運用,大量使用黑白灰為主的低飽和度色彩并將主要的表演空間設計為一個可以上下升降、前后傾斜的平臺,它能在不同的高度下產生不同的氛圍和情緒,虛實相交的還原那個動蕩年代的場景,讓觀眾從視覺上更有代入感。音樂上導演選用了交響樂為主體旋律,結合情節的發展,呈現出恢弘大氣的場面,讓觀眾在視聽感受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從生活到藝術,讓現實故事在舞臺上升華、雋永。我們將利用情節、矛盾、人物、場面等要素,以及演員的塑造和舞美的設計,讓觀眾能置身于早期革命年代,看到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上的真實故事,深刻體會到我黨的艱苦不易。能夠讓參加過革命的老一輩人共情共鳴,能夠讓新時代的年輕人看到那一代人的信仰,那一代人的犧牲,那一代人的精神。
相信通過精心設計,充滿創意和想法的話劇《楊闇公》,將成為黨史教育上一部將正能量傳遞到每一位中國人心中的作品。
黃婭
《楊闇公》制作人、執行導演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四川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大庸戲劇創始人,大庸戲劇導演,大庸戲劇青少年教育戲劇課程研發主編,本科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影視表演專業,北京理工大學傳媒管理碩士,進修結業于上海戲劇學院國際導演大師班。曾任四川音樂學院影視表演專業骨干教師,開創New Release(新釋放)戲劇影視表演教學法,從事青少年戲劇教育20余年。
饒春
《楊闇公》編劇、導演
中國導演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青年編導,就職于重慶市川劇院,畢業于四川省藝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編導作品有戲曲《鄭成功》《巴蔓子》《涼山情》《折桂斧》《血色浪漫》等;話劇《忠魂》《演戲的人》《楊闇公》《重慶·青春》《蘭陵王》《扶貧話劇:丈量》等。
創作“楊闇公”一劇還要從2017年開始說起。記得2017年夏天的一個午后,正和朋友坐在一起聊天,談到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話題,當時我心里就萌生了為慶祝建黨百年做一個劇目的想法,朋友們聽我說了這個想法后,很是贊同。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是黨心、民心的再凝聚,是朝著第二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動員再出發,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若能為此作一個劇目,用藝術的方式致敬革命先烈,獻禮建黨百年,會是我們無上的榮耀。
從2017年中期到2018年初,我一直在尋找劇本創作的人物背景和故事。期間有朋友推薦的人物和故事,有我自己翻閱的關于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但都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感覺。但一件事只要想做、認真去做、執著去做,它一定會在某刻不經意間出現。
2018年上半年,我參加了重慶舉辦的“高級編導人才培訓班”。徐冀秘書長交給我一個任務——去接重慶黨校文國偉院長。在車上我主動給文院長說了我的創作想法,他聽后很支持,我又繼續說了關于劇本創作遇到的困惑,即當下不知道選哪個人物更合適。他思索了一下,叫我寫“楊闇公”,又講了一些關于楊闇公的事跡,我當即就被吸引了。回家后立即查閱楊闇公的資料,得知年僅29歲被軍閥挖眼、割舌、斷腕,最后身中三槍壯烈犧牲,被他的事件和革命精神所觸動的我立馬決定就寫“楊闇公”。
這部劇歷時三年多,經歷了無數次改動和三次大改,人物,背景,社會關系等全部重新創作。這部劇的創作,給我的最大感觸是什么?是堅持、是喜愛、是保持持之以恒的決心。通過這一次的創作,我更深地體會到革命者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堅定的革命信仰。于我而言,這是一種歷練,也是一種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