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百家”工程·文藝講壇是藝術類綜合性公益講壇。講壇邀請省內外知名文藝家,根據不同藝術門類,每月現場舉辦一期,線上線下同步,直播永不落幕。講壇旨在為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及文藝愛好者搭建一個面對面交流、互鑒、學習、共享的平臺,宣薦優秀文藝作品,推出優秀文藝人才,探索優秀文藝理論,助力文藝作品高質量創作,推動文藝川軍從高原向高峰邁進,為文化強省文化強國貢獻文藝力量。
中國當代詩學-哲學派奠基人,內空間意識哲學創始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文藝群體評論工作專委會委員。主要代表論著有《文學過程學體系》《意識內空間哲學導論》等。2013年與中國20所大學學者合作,主編《新世紀中國后先鋒文學編年史》專著;2014年與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劉悅笛、北京大學王岳川合編《中國學者新世紀學術貢獻前沿理論選集》學術專著;2015年受邀于美國過程哲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聯合主辦美國克萊蒙大學“世界過程哲學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文藝評論與文藝創作,兩者猶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相輔相成,相互推進。好的文藝評論不僅對欣賞者有導向、引領作用,而且對文藝創作亦有鏡鑒、聚焦的助推作用,可以培養高尚情操,彰顯時代精神,提升審美品位,促進文藝創作的大發展大繁榮。
2019年,四川印發《建設文化強省中長期規劃綱要(2019-2025年)》,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藝評論,打響川派評論品牌”;2020年,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先后在川西、 川東、川北三個片區組織召開“川派評論:理論與實踐”系列學術研討會,并分別發布川派評論:文藝理論與實踐系列論壇西昌倡議、川東行動計劃、川北行動計劃;2020年11月28日,由《現代藝術》雜志社參與策劃的“川派評論”系列研討會的最后一站放在了成都,會議全面總結系列研討會的成果,規劃“川派評論”的未來,正式吹響了評論川軍的集結號;2021年,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全黨上下廣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和關于文藝評論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國文聯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實施方案》和中國文聯加強改進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座談會以及全國文聯“文藝兩新”工作座談會部署安排,6月16日—19日,2021全國“文藝評論兩新”錦江論壇在四川成都開幕。論壇以“新文藝群體評論工作者的時代聲音”為主題,結合當前全國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評論工作者的生存現狀和發展情況,圍繞新文藝群體評論的價值、生態、話語體系、文化治理以及新媒體語境下的新文藝群體評論表達與傳播等內容和話題展開,參會代表開展分組研討并審議錦江論壇倡議書,吹響了“文藝評論兩新”的集結號。
為助力文藝評論「川軍」的崛起,團結凝聚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中的評論工作者,2021年7月7日下午2時,四川省文聯《現代藝術》雜志社“文藝百家”工程·文藝講壇2021年第7期(總第43期)特別邀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文藝群體評論工作專委會委員陳亞平,為大家帶來題為《為「文藝兩新」組織代言——論文藝評論「川軍」的崛起與「錦江論壇」的召開》的講壇分享。此次講壇由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現代藝術》雜志社主辦,蘭潤堂當代藝術館、大音渃曦聲創藝術學校承辦。
陳亞平向聽眾介紹了新文藝群體的概念,他指出新文藝群體是國際混合媒體語境下的數字化現實,既體現信息化時代第三階段不可逆的大趨勢,又涉及概念準則上的學理共識。縱觀相關研究現狀,其中, “藝術思維新”的論觀,必然會引出藝術新思維緣何發生的前提性思考。陳亞平從對新文藝群體的哲學審思、對新文藝群體的美學審思、新文藝群體的創造機制、新文藝群體語境下的川派評論原創性研究四個方面對新文藝群體“思維新”的發生學認知等多個根基,做出探討。他提出,媒體融合的時代和開放的文化環境,必將進一步促進新文藝群體向藝術開放的歷史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