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中醫院婦產科 鎮平474250)
卵巢囊腫(Ovarian Cyst, OC)屬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好發于育齡女性,發病率為1.3%~23.9%。目前OC 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多認為與遺傳、內分泌、環境等因素有一定關聯,患者臨床多表現為月經紊亂、性交后疼痛等,早期無明顯癥狀,多數患者就診時腫瘤直徑已明顯增長,藥物保守治療已無法達到最佳效果[1~2]。 吸引器分離法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Laparoscopic Ovarian Cystectomy, LOC) 為臨床治療OC 的常用術式,可有效剝除病灶,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術中出血量相對較多,且易引發術后感染、腹痛等并發癥,影響預后。 故臨床應積極優化手術方案,以提高預后。 酚磺乙胺為臨床常用止血藥物,具有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促進機體釋放凝血活性物質的效果。但在吸引器分離法LOC 治療OC 的基礎上,聯合應用酚磺乙胺水墊能否進一步優化圍術期指標,提高手術效果,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仍有待進一步探究。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酚磺乙胺水墊聯合吸引器分離法LOC 治療OC 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前瞻性選取我院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84 例 OC 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 A 組、B 組, 每組 42 例。 A 組年齡 23~38歲,平均年齡(31.62±2.15)歲;囊腫直徑 3.2~7.6 cm,平均囊腫直徑(5.42±0.98)cm。B 組年齡 24~39歲,平均年齡(31.78±2.25)歲;囊腫直徑 3.1~7.7 cm,平均囊腫直徑(5.44±1.09)cm。 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經 CT、MRI、血清腫瘤標記物、腹腔鏡等相關檢查確診為OC;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惡性腫瘤;依從性差;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過敏體質;凝血功能不全;認知功能異常;有精神疾病史;近1 個月內有免疫抑制劑、激素類藥物治療史;合并內分泌系統疾病;不符合手術及麻醉指征。
1.3 手術方法 兩組均于月經干凈后3~5 d 實施手術,囑術前8 h 禁食禁飲。全麻,氣管插管,取膀胱截石位,頭低臀高,于臍下緣作1 cm 左右弧形切口,建立二氧化碳(CO2)氣腹,維持壓力11~13 mm Hg。置入10 mm Trocar 及腹腔鏡進行探查,分別于麥氏點、反麥氏點作主、輔助操作孔,置入10 mm Trocar。A 組以22 號針頭將注射用酚磺乙胺(國藥準字H20040641)1 g 與生理鹽水1 000 ml 混合成的稀釋液注入囊腫壁、 正常卵巢組織的間隙, 形成張力水墊,使囊腫壁和正常卵巢組織自然分離。于囊腫表面以單極電鉤作小切口,吸引器頭伸入囊腫壁、正常卵巢組織的間隙內,實施沖洗、吸引操作,同時緊貼囊腫壁將囊腫剝除,并進行電凝止血。緊靠卵巢皮質以2-0 可吸收線實施間斷內翻縫合, 放置引流管,放氣、關腹。 B 組不實施酚磺乙胺水墊操作,其他方法同A 組。 兩組術后均予以常規對癥支持,包括抗感染、止痛等。
1.4 觀察指標 (1)圍術期指標,包括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月經恢復時間。(2)術前、術后3 個月性激素指標,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 采用化學發光測定儀檢測。(3)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腹痛、囊腫破裂、感染等。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性激素指標對比 術前兩組E2、FSH、LH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且A 組術后3 個月E2、LH 水平與術前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但術后3 個月FSH 水平較術前降低(P<0.05);而術后 3 個月 B 組FSH、LH 水平較術前升高,A 組較 B 組低,B 組 E2水平較術前降低,A 組較 B 組高(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性激素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性激素指標對比()
組別nE2(pg/ml)術前 術后3 個月FSH(U/L)術前 術后3 個月LH(U/L)術前 術后3 個月A 組B 組tP 42 42 143.62±11.47 146.02±11.14 0.973 0.334 141.27±10.96 124.31±8.18 8.037<0.001 5.41±0.31 5.36±0.37 0.671 0.504 4.34±0.47 5.87±0.44 15.401<0.001 3.32±0.41 3.39±0.38 0.807 0.422 3.29±0.39 4.22±0.25 13.011<0.001
2.2 兩組圍術期指標對比 兩組手術時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A 組術中失血量較 B 組少,月經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較B 組短(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圍術期指標對比()

表2 兩組圍術期指標對比()
組別 n 住院時間(d)術中失血量(ml)手術時間(min)月經恢復時間(d)A 組B 組tP 42 42 3.75±0.58 5.27±1.51 6.090<0.001 53.41±5.82 82.62±9.54 16.940<0.001 61.62±11.73 58.81±11.52 1.108 0.271 27.18±2.25 36.61±3.76 13.947<0.001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A 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7.14%較 B 組 23.81%低(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例(%)]
OC 為臨床常見卵巢腫瘤, 發病原因可能與遺傳、環境、內分泌等因素有關,雖屬良性病變,但亦存在一定惡變風險,若病情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控制與治療,可誘發卵巢早衰、惡性癌變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4]。 故臨床應采取有效治療方案,以控制疾病進展。
臨床針對OC 患者多采用吸引器分離法LOC治療,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但由于囊腫壁和周圍皮質間血管豐富,術中實施剝除時易對其產生一定損傷,從而致使術中失血量偏高,引發囊腫破裂、感染等并發癥發生,對患者預后產生不利影響。相關研究發現,剝除囊腫時,若過度頻繁使用電凝止血,易對卵巢皮質及血管產生較大損傷,從而影響機體卵巢儲備功能,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5~6]。 酚磺乙胺為臨床常用止血藥物,可有效增強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降低機體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機體釋放凝血活性物質,加快手術創面止血。 但在吸引器分離法LOC 治療OC 患者基礎上,聯合酚磺乙胺水墊的效果如何仍有待進一步探究。
本研究將酚磺乙胺水墊聯合吸引器分離法LOC 應用于42 例OC 患者治療中, 并與同期行吸引器分離法LOC 治療的42 例OC 患者進行平行對照研究,結果顯示,A 組術中失血量較B 組少,月經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較B 組短, 術后3 個月E2、FSH、LH 水平較B 組優,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14%較B 組23.81%低(P<0.05),由此可見,酚磺乙胺水墊聯合吸引器分離法LOC 治療OC,可進一步優化圍術期指標,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且對血清性激素水平影響較小。 這可能是由于將酚磺乙胺注入囊腫壁、正常卵巢組織間隙,形成水墊,可擴大囊腫壁及正常卵巢組織的間隙, 在實施電凝止血時所產生熱量可被水流快速帶走,加之酚磺乙胺的止血效果,可進一步減少術中失血量,且不會對卵巢皮質、神經及血管產生較大影響,更有效地保護卵巢儲備功能,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更利于患者術后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 酚磺乙胺水墊聯合吸引器分離法LOC 治療OC,可進一步優化圍術期指標,且安全性高, 對血清性激素水平影響較小, 利于保護卵巢功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