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建花
(浙江省杭州牙科醫院 杭州310051)
牙髓炎主要是由細菌侵入牙髓所致,由于牙髓組織內含豐富的血管與神經,當牙髓發生炎癥時,常引起連續、劇烈的疼痛,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1~2]。 隨著病情進行性發展,若病癥未得到科學規范的治療,炎癥會延伸到牙齒根尖處,進而引發根尖炎。 根尖炎為牙根尖處的急性炎性反應,多以根尖區組織壞死為病理學特征。 現階段,臨床多采用根管治療術治療牙髓炎與根尖炎,能夠完全清除根管系統內炎性物質,轉變牙周狀況[3~4]。 但根管治療術需輔以特殊物質進行嚴密填充,以充分清除根管內部感染,加快根尖病變愈合。 氧化鋅碘仿丁香油粘固粉與氫氧化鈣糊劑為臨床根管治療術的常用填充劑,但不同填充物質其效果存有一定差異性。 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氫氧化鈣糊劑與氧化鋅碘仿丁香油粘固粉聯合根管治療術在牙髓炎或根尖炎中的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11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 例。 對照組男32 例,女28例;年齡 21~49 歲,平均年齡(38.56±1.42)歲;患牙種類:下頜后磨牙34 顆,上頜前牙18 顆,下頜前牙8 顆。 觀察組男 31 例,女 29 例;年齡 23~50 歲,平均年齡(38.63±1.48)歲;患牙種類:下頜后磨牙35 顆,上頜前牙16 顆,下頜前牙9 顆。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病理檢查確診為牙周炎或根尖炎;符合根管治療術手術指征;伴有患牙疼痛、水腫癥狀;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依從性較差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慢性傳染性疾病者;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根管治療術,術前行X 線片拍攝,明晰牙髓、根尖、病變等狀況,以確定根管長度;之后備洞、開髓、拔髓,以擴大針擴大根管,將根管中壞死部位與殘髓完全清除,用0.9%氯化鈉注射液與3%過氧化氫液反復沖洗, 確保根管內部清除干凈,后以棉捻吸干根管。對照組予以氧化鋅碘仿丁香油粘固粉(國藥準字H31020740)封洞,觀察組用氫氧化鈣糊劑(國藥準字H42022320)封洞,7 d后復診。 若患者患牙未出現紅腫等情況, 則對照組將氧化鋅碘仿丁香油粘固粉填充至根尖, 觀察組將氫氧化鈣糊劑填充至根管內部, 行根管充填操作。兩組均隨訪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患牙炎癥消失,咀嚼功能正常;有效:炎癥改善,咀嚼功能基本恢復;無效:炎癥、咀嚼功能無變化。 總有效=顯效+有效。(2)炎癥介質水平:采集兩組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獲取血清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白介素 -8(IL-8)、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白介素 -6(IL-6)。(3)牙周指數:牙齦指數(GI)以鈍頭牙周探針病菌結合視診與探診檢查, 每顆牙分數為4 個牙面得分均值。 0 分,牙齦健康;1 分,牙齦顏色輕微改變,探診無出血;2 分,牙齦中度炎癥,牙齦色紅,水腫光亮,探診出血;3 分,牙齦有自動出血現象。菌斑指數(PLI)采用視診結合探針檢查,按菌斑量與厚度記分,分 4 級,0 分,無菌斑;1 分,探針尖輕劃種植體表面即見菌斑;2 分,肉眼見中等菌斑;3 分,齦溝內及鄰面有大量軟垢。
1.4 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 IL-8、TNF-α、IL-6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 7 d 后,觀察組 IL-8、TNF-α、IL-6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ng/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ng/L,)
IL-6治療前 治療7 d 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IL-8治療前 治療7 d 后TNF-α治療前 治療7 d 后60 60 tP 825.79±27.46 825.87±27.54 0.016 0.987 563.36±23.35 449.58±21.23 27.927 0.000 75.58±9.36 75.67±9.47 0.052 0.958 64.29±7.34 57.94±6.58 4.990 0.000 6.88±1.41 6.92±1.46 0.153 0.879 4.53±0.94 2.27±0.75 14.557 0.000
2.2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指數比較 治療前, 兩組GI、PLI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 7 d 后,觀察組 GI、PLI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指數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指數比較(分,)
組別 n GI治療前 治療7 d 后PLI治療前 治療7 d 后對照組觀察組tP 60 60 2.27±0.56 2.31±0.59 0.381 0.704 1.34±0.35 0.87±0.24 8.579 0.000 3.24±0.78 3.19±0.75 0.358 0.721 1.98±0.49 1.24±0.31 9.886 0.000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牙髓炎與根尖炎為臨床多發口腔疾病,給患者帶來強烈疼痛,需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5~6]。 根管治療術能夠清除牙髓炎與根尖炎患者根管系統組織中的感染,配合嚴密填充可明顯減少再感染風險,加快牙周病灶處好轉,在臨床口腔疾病治療中得以廣泛應用[7~8]。
氧化鋅碘仿丁香油粘固粉作為口腔科多見填充物質,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但牙髓炎或根尖炎治療周期較長,患者疼痛感難以得到快速緩解,無法滿足臨床所需,需尋求更為有效的填充物質。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IL-8、TNF-α、IL-6、GI、PLI 均低于對照組, 這提示氫氧化鈣糊劑聯合根管治療術在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治療中效果確切,可明顯降低其炎癥介質水平,改善牙周健康。 氫氧化鈣糊劑內的氫氧化鈣溶于水,氨基通過擴散至根管,以發揮抗菌消炎、抑制牙齒吸收與降解細菌脂多糖之功能。同時,氫氧化鈣的氫氧離子通過滲透到患者患牙的根尖組織,抑制破骨細胞活動,增強堿性磷酸酶有關活性,進而減輕炎性反應,緩解臨床癥狀[9~10]。 此外,氫氧離子還能夠進入損傷細胞膜獲得蛋白質變性效果,通過使蛋白質變性,破壞細菌DNA,進而取得良好的殺菌效果,從而改善患者牙周狀況。 另外,氫氧化鈣長時間存于根管內,可誘導硬組織生成,形成硬組織屏障,進而有效防止再感染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 氫氧化鈣糊劑聯合根管治療術能夠有效緩解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牙根尖、 牙髓與其四周組織的炎癥反應,促進其患牙牙周狀況復常,療效確切,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