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萍
(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院 信陽464099)
肝膽疾病為外科常見疾患, 若未給予高度重視,可加劇病情進展,影響疾病良好轉歸[1]。外科手術是當前治療肝膽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部分患者術后出現胃腸道麻痹狀態,不利于胃腸功能恢復,加之患者對手術缺乏正確認知,擔心胃腸功能無法恢復,極易產生害怕、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影響術后恢復[2~4]。因此加強肝膽外科術后患者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雙環節協同護理模式是臨床重要護理措施,以責任制護理為基礎,鼓勵患者及家屬參與護理,發揮自我護理能力,在2 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中均有數據證實應用效果顯著,但關于其在肝膽疾病中應用效果仍缺乏大量循證依據。 本研究將雙環節協同護理模式應用于肝膽外科術后患者中取得滿意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2 月~2019 年1月收治的86 例肝膽外科術后患者,根據入院順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3 例。 實驗組男23 例,女20例;年齡 20~74 歲,平均(47.01±12.36)歲;疾病類型:膽囊炎13 例,膽囊結石19 例,肝內惡性腫瘤11例;文化程度:初中14 例,高中16 例,大專及以上13 例。 對照組男 25 例,女 18 例;年齡 21~75 歲,平均(48.22±11.17)歲;疾病類型:膽囊炎 14 例,膽囊結石20 例,肝內惡性腫瘤9 例;文化程度:初中16例,高中15 例,大專及以上12 例。 兩組年齡、疾病類型、文化程度、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征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具備明確的手術指征;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具有正常溝通交流能力;患者及家屬知曉并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存在手術禁忌證者;精神障礙者;意識障礙者;近3 個月參與類似研究者;近期接受重大手術治療者;病情危重需行急診手術者; 依從性差無法配合研究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包括監測各項生命體征、體位指導、口頭宣教等。 實驗組基于對照組給予雙環節協同護理模式:(1)與肝膽外科患者建立有效溝通機制,了解患者疾病認知、心理狀態,以此為根據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 要求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2)開展肝膽外科健康宣教,首先介紹協同護理模式概念、 目的: 其次教會患者自我照護方法, 使其意識到主動參與護理及治療在疾病轉歸中重要性; 再次強化患者主動施行自我護理意識并給予指導,如通過聽音樂、看喜劇電影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穩定其情緒,指導家屬時刻陪伴患者,避談死亡、金錢等敏感話題,避免患者情緒大幅度波動,介紹本科室正反面案例, 必要時邀請病情控制良好者現身說法,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信心,以樂觀態度面對疾病; 最后對排便異常困難患者可遵醫囑給予緩瀉劑或指導食用白蘿卜、 小米飯等食物促使早日排便排氣。(3)通過微信、QQ 等手段進行隨訪,及時掌握患者病情,解決現存問題,若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叮囑其及時回院復查,以免病情加重。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恢復情況,包括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排便時間。(2)比較兩組干預前后不良心理狀態。 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5]從焦慮、抑郁等2 個維度評估,采取1~5 級評分法,分值越高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3)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自護能力。 應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ESCA)[6]從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等3 個維度評估,得分越高自護能力越強。
1.5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4.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 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實驗組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排氣時間較短(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組別 n 排便時間(h) 住院時間(d) 排氣時間(h)實驗組對照組43 43 tP 56.62±3.25 60.27±4.02 4.630<0.001 10.13±2.02 13.00±2.04 6.555<0.001 32.31±3.08 36.71±3.34 6.351<0.001
2.2 兩組SCL-90 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干預后實驗組焦慮、抑郁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 SCL-90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 SCL-90 評分比較(分,)
抑郁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對照組組別 n 焦慮干預前 干預后43 43 tP 3.37±0.33 3.26±0.41 1.371 0.174 1.28±0.54 1.84±0.41 5.416<0.001 2.98±0.67 3.01±0.63 0.214 0.831 1.31±0.54 1.80±0.46 4.529<0.001
2.3 兩組ESCA 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實驗組升高程度較對照組明顯(P<0.05)。 見表3。
表3 兩組 ESCA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 ESCA 評分比較(分,)
自我概念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對照組組別 n 自我護理技能干預前 干預后健康知識水平干預前 干預后43 43 tP 25.14±2.64 26.62±4.32 1.917 0.058 41.77±3.53 35.70±3.65 7.839<0.001 27.62±5.03 28.03±4.74 0.389 0.698 46.62±4.83 38.91±5.30 7.051<0.001 15.63±4.36 16.12±3.75 0.559 0.578 28.24±4.51 23.39±4.46 5.014<0.001
肝膽外科術后極易引起應激反應,如代謝紊亂、休克、胃腸功能障礙等,不利于術后康復[7~8]。 一般情況下術后72 h 胃腸功能恢復正常開始排便、 排氣,若胃腸功能恢復較慢,可影響患者進食時間及食物質量,進而影響術后康復[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可見雙環節協同護理模式能加快胃腸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 分析原因在于雙環節協同護理模式針對肝膽外科術后患者胃腸功能進行重點干預, 如食用白蘿卜能加快胃腸蠕動縮短排氣排便時間,小米富含維生素B12、維生素B1等,均能有效保護胃黏膜促進消化,加快胃腸蠕動,促使排氣、排便。此外,干預后實驗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雙環節協同護理模式有助于緩解肝膽外科術后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 有別于常規干預,雙環節協同護理模式要求患者、家屬參與護理過程,可充分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配合護理,同時配合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如聽音樂、看喜劇電影、案例介紹,能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加快疾病轉歸。 干預后實驗組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可能與雙環節協同護理模式可教會患者自我照護方法有關,利于其掌握正確自我照護方法,提高其自護能力。
綜上所述, 雙環節協同護理模式應用于肝膽外科術后患者,有助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改善不良心理狀態,增強自護技能。 同時獲得如下體會:對于肝膽外科手術患者而言,負性情緒尤為明顯,臨床實際中除針對疾病施護外,還需重視患者情緒變化,給予針對性干預以緩解負性情緒,促使疾病良好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