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珍 姚亮發(fā)
(1.福建省長泰縣第五中學 363900;2.福建省長泰縣第二中學 363902)
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是考試的重點及難點.所以,如何加強學生的化學實驗探究題解題能力,是現(xiàn)階段初中化學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這也給本文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意義.通過相關的研究,有助于尋找到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方法,進而引導學生正確、高效地解題.
在初中化學實驗探究題解答中,學生想要實現(xiàn)自我解題能力的提升,就必須先從審題開始,對相關化學實驗探究題中的背景材料展開閱讀、分析以及思考,以從中尋找到已學的化學知識,并利用對應的化學知識進行題干實驗內(nèi)容的分析與探究,進而尋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其中,教師可以先從指導學生認真讀題、看題開始,讓學生認真閱讀化學實驗探究題、看清題目的內(nèi)容及考查的知識點,以明白實驗探究題所要表達的關鍵意思,從而幫助學生理清題目中的內(nèi)容,進而為下一步的解題做好準備.然后,教師仍然需要發(fā)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在學生讀題、看題之后,要求學生們用筆對題目中的關鍵數(shù)據(jù)、文字信息進行及時地勾畫,而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進行適當提示,以旁敲側擊的方式幫助學生找出題目的關鍵詞.
例1小宏同學利用紅磷進行了如圖1所示實驗,在化學反應過程中,觀察到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小于1/5,那么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請你說出一個原因.

圖1
分析在拿到這道初中化學實驗探究題時,學生應該先做好題目的審題工作,將其中的重要信息與關鍵詞尋找出來.其中,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提示性語言,如“哇”、“請看”等,指導學生讀題和看題.在學生讀題和看題之后,大致可以尋找到“紅磷”、“進入”、“小于”、“1/5”等關鍵文字以及數(shù)據(jù).那么根據(jù)這些關鍵詞和數(shù)據(jù),學生可以聯(lián)想到已學過的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有關實驗探究知識點,而學生可以根據(jù)有關知識點進行該道實驗探究題的分析與解答.
解答通過分析之后,學生可以利用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能消耗密閉裝置內(nèi)空氣中的氧氣的有關解題思路,分析為什么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小于1/5.其中,最為可能的原因有:第一,集氣瓶中的紅磷量不足未能完全耗盡集氣瓶中的氧氣;第二,學生尚未等到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就立即打開止水夾,從而導致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小于1/5.
與其它化學題型不同,實驗探究題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題型,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特點,學生不僅要從原本實驗內(nèi)容展開分析,還要懂得從化學視角對題目做出科學的猜想和假設,促使學生可以對題目展開創(chuàng)新性的探究學習,從而在解答化學實驗探究題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其中,學生作出解題猜想或者假設時,必須要有一定的化學依據(jù),以基于正確的初中化學學習視角,做出科學的解題猜想與假設,從而更好地對題目展開分析與探究,進而尋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
例2 在寒假,小明在家與奶奶一起做面包,發(fā)現(xiàn)奶奶在揉面時加入了一種白色的粉末,使得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吃起來口感非常的棒!為此,小明對這個白色粉末非常感興趣,并想著探究白色粉末中的成分.于是拿來了發(fā)酵粉或者食用小蘇打、純堿等物質,這些物質分別含有碳酸鈉、碳酸氫鈉,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在20℃時,在100g水中加入12g的白色粉末,充分溶解之后,如果有白色固體剩余,則是什么物質?否則為什么物質?
分析在進行實驗問題解答時,學生除了認真審題,尋找其中的重要信息之外,還應該懂得對題目進行科學的假設與猜想,這樣才能有效地展開更為深入的實驗問題探究,進而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在上面這道題中,學生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發(fā)酵粉、食用小蘇打、純堿等物質,對題目進行大膽的假設與猜想,猜想題目中白色粉末有剩余是碳酸氫鈉,無剩余是碳酸鈉.在假設之后,學生可以結合題目中給出的實驗探究內(nèi)容與方式,進行白色粉末的有關實驗探究.
解答在分析中,學生可以根據(jù)假設的碳酸氫鈉、碳酸鈉這兩種化學物質對問題進行解答.其中,根據(j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溶解性,學生可以知道在2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21.6g,但碳酸氫鈉的溶解度為9.8g.所以,題目中如果有白色粉末剩余,則應該為碳酸氫鈉,而沒有剩余則為碳酸鈉.可見,通過適當?shù)募僭O,可以幫助學生大膽展開研究,并根據(jù)自己的假設尋找化學依據(jù),從而根據(jù)化學有關性質尋找出問題的答案,進而快速地解答問題.
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和掌握化學知識的常用方法,在探究實驗題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以一步步引導學生對探究問題做出解釋與結論.其中,并行式實驗課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實驗樣式.教師可以一邊講授化學知識,一邊組織學生參與基礎實驗,有利于化學實驗與知識的有效結合,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機會,使得學生可以針對實驗探究題的內(nèi)容展開具體的實驗操作.但是,教師需要留足時間給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使得學生的探究欲望得到完全的滿足,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實驗題目的內(nèi)容.
例3 某校組織同學探究鐵制品銹蝕的條件,其中,在2支試管A、B中分別放入一根光亮的鐵釘,其中A試管里面加入的水,B試管里面加入的是植物油與水,那么將這2支試管靜置一周之后,分別會看到哪些現(xiàn)象?為什么?
分析這道例題中,如果學生只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驗問題的解答,不一定解答出正確的答案,也不會加深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結合鐵的物理及化學性質,利用課余時間展開化學實驗的設計與實踐,根據(jù)題目中所述的問題,設計具體的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以及注意事項等,從而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中尋找到該題的答案.
解答通過一定的實踐操作,學生可以看到A試管中的鐵釘表面出現(xiàn)了銹跡,而B試管中的鐵釘表面并無明顯變化,則說明了鐵需要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才有可能出現(xiàn)鐵制品生銹的現(xiàn)象.同時,在具體的實踐中,學生也發(fā)現(xiàn)單研究A、B試管現(xiàn)象還不夠,還應該再拿1支干燥的試管,并放入鐵釘,用橡膠塞封緊試管口,以跟A、B試管進行對比,這樣的實驗設計方案才更為合理和嚴謹,才更好地探究出促使鐵制品生銹的條件.
綜上所述,在解答初中化學實驗探究題時,教師可以從題目的審題、猜想與假設、化學實驗的設計與實踐等方面,引導學生具體的解答實驗探究問題,促使其在解答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解答能力,從而將所學的化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的化學實驗問題解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