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超


【摘 ?要】項目投資是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增加收益的重要方式,論文對福建某市近幾年市屬國有企業項目投資現狀進行分析總結,認為該市國有企業項目投資管理主要存在著經營性項目投資決策自主性和科學性不足、外部監管未有效發揮規范促進作用、工程項目成本管控不到位等問題,提出建議如下:進一步提升項目投資決策自主性和科學性、改進外部監管工作、加強工程項目成本管控的有關措施。
【Abstract】Project invest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develop and increase their incom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invest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a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ject investment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is city, such as the lack of autonomy and scientificity in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of operational projects, the failure of external supervision to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regulating and promoting the project, and the inadequate cost control of engineering project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further enhance the autonomy and scientificity of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improve the external supervision, and strengthen the relevant measures of project cost control.
【關鍵詞】國有企業;項目投資;管理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oject investment;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276.1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9-0004-03
1 引言
項目投資根據投資目標不同,大致可劃分為經營性投資項目和公益性投資項目。經營性投資項目是企業以盈利為目的而進行的投資項目,核心是經濟效益,優質的經營性投資項目可以幫助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延伸產業鏈,拓展利潤空間,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徑。公益性投資項目則是為在交通、文化、農業等領域提供滿足公眾需求的公共產品而進行的投資項目,核心是社會效益。因此,優化國有企業項目投資管理,提升項目投資效益,尤為重要。本文結合福建某市市屬國有企業近幾年的項目投資現狀,重點對經營性投資項目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改進措施建議。
2 國有企業項目投資現狀思考
據統計,福建某市市屬國有企業2016年至2020年共投資大額項目197個,項目投資額近1804億元。其中,公益性項目投資54個,項目投資額約550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領域;經營性項目投資143個,項目投資額約1254億元,主要集中在股權和固定資產領域,累計至2020年回收投資實現收益不足累計投資總額的3%(見表1和表2)。數據顯示,該市市屬國有企業經營性投資項目的盈利能力總體不強,經濟效益見效緩慢。筆者通過了解項目明細和分析投資結構還發現,某些產業領域存在著重復投資、過剩投資的情況,如在同一個縣域投資了多個膠合木板產業項目,計劃投資總額過百億。由于項目功能定位和產業規劃等方面類似,風險性較高,隨著投資環境和產業市場前景變化,部分處于實施階段的項目選擇了終止。
筆者認為該市市屬國有企業不理想的經營性項目投資狀況主要是投資決策、外部監管和工程項目成本管控方面存在不足造成的,進一步細化分析如下。
2.1 投資決策自主性、科學性不足
經營性投資項目是企業利潤、財富的主要來源,原則上應是由企業根據項目特點、市場前景、自身實際情況等,科學、合法地進行決策。然而,國有企業投資項目與國家利益緊密關聯,項目決策實際常受地方政府決策影響。過去,地方政府相對直接地領導和管理國有企業,對企業的宏觀干預性較強,給企業的經營決策模式造成了深刻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除。政府從“管企業”向“管資本”的轉變還不夠徹底,政企分離程度不足。某些政府領導又過于重視任期內的政績,對項目投資方向、投資進度等要求不盡合理。這樣的背景下,企業有相當一部分的經營性投資項目實質上近似指令性投資,決策自主性不足,且投資前論證不充分、流于形式,科學性不足,市場化程度低,從而增加了項目經濟效益的不確定性,加劇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一定程度上還降低了企業的投資積極性。
2.2 外部監管未有效發揮規范促進作用
進一步提升決策自主性、科學性,不等同于完全放開,更不是讓國有企業自由地“野蠻生長”,只是要盡量減少政府不必要的、不合理的干預,目的是解決在某些領域的重復投資、過剩投資問題,以調動企業的投資積極性。為了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國有企業投資項目仍需要來自外部的、間接的監督和管理。然而,眼下的外部監管還是有些左支右絀,難以真正發揮對項目投資的規范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涉及項目投資的相關制度規定未被嚴格貫徹執行。國資監管機構代表本級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主要以行政手段對國有企業投資項目進行跟蹤、監督和管理。近年來,監管機制的建設總體上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制度落實方面卻收效甚微。雖相繼印發了財務監督管理規定、國有企業投融資監督管理辦法等與項目投資有關的規范性文件,也推動企業建立了“三重一大”決策機制,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企業并未完全按這些制度規定執行,造成部分項目的內部控制及管理行為不符合程序和要求,不利于實現良好投資效益,有的甚至給企業造成一定損失。如何對這些違規的項目投資行為進行追責處理,這在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實施辦法等規范中有明確規定,而實際執行中,定責處罰也可能會受各種社會因素干擾。
第二,監管隊伍履職能力有待提升。無論是在國資監管部門,還是在企業的監事會、內設審計部門,目前都還存在人員專業性不夠、能力水平與工作崗位需要不匹配的情況,給監管隊伍的履職帶來不良影響,不利于投資項目的監督管理,其主要原因是單位沒有根據工作崗位需求招聘人員,且系統化的業務培訓不多。
第三,人員流動性不足。部分重要監管崗位存在著任職人員未及時換屆、未輪崗或者輪崗周期過長的情況,日子久了就容易形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氣”工作方式,從而弱化監督管理作用。
2.3 工程項目成本管控不到位
經營性投資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工程項目,做好工程項目的成本管控,可以有效降低投資成本,創造和擴大投資效益,但目前多數企業在工程項目成本管控方面著實存有薄弱之處。
第一,管控機制不夠完善。成本管控涉及企業的投融資、財務、工程、內部審計等部門,需要各部門共同參與,遇事共商,數據共享,協同聯動,才能取得較好管控效果。而現行的管理機制多半對組織體系考慮不足,導致運行過程中,部門之間溝通不夠,數據信息聯系不足,難以體現出 “1+1>2”的協作優勢。
第二,部分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項目成本的管控意識不強,忽視了投資預算對項目成本的控制作用。一些項目在投資預算未明確前就匆匆上馬,待項目進行到一定程度,才發現成本失控等問題,此時再來彌補,為時已晚,覆水難收。
第三,團隊建設力度不足。實際工作中,管理人員往往依據自身工作經驗進行管理,團隊不同個體間的管控水平差異性較大,不同人管理項目的效果參差不齊、各不相同,管控成效穩定性差,而企業在隊伍結構優化、管理人員系統性業務培訓等方面又沒有下足功夫,沒有及時補充專業人才,管理人員的業務專業水平、綜合素質以及對市場的認知能力也沒有及時得到進一步改進和提升,容易導致團隊的項目成本管控能力變弱。
3 對策和建議
3.1 進一步提升投資決策自主性、科學性
提升投資決策自主性、科學性,是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對企業而言,應構建科學的投資決策體系,可重點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在項目投資前,結合企業自身的可用資金、技術等條件,充分進行市場調查和可行性研究。通過“動態+靜態”“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宏觀效益+微觀效益”的方式,對項目的融資合理性和有效性、技術先進性和合用性等進行全面分析、系統論證、科學預測、多方案比較和客觀歸納評價,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第二,善于利用同類或相似投資項目的后評價輔助決策。項目后評價通過調查研究以及全面系統回顧項目的實施過程、成果和影響,對比投資決策時確定的目標和各項指標,分析總結經驗,有助于改善同類新投資項目的管理和決策。
第三,加強項目管理團隊建設。選用專業能力強、職業素養高的管理人員,成立專職部門或工作隊伍,明確工作職責,積極跟進有關工作,以優化項目投資決策。
此外,政府領導者也應有正確的政績觀,不應過多追求速度,不單純為完成政績考核,著力推動國有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真正意義上實現政企分離。對于經營性投資項目,還是要確保企業董事會作為決策主體和責任主體,若是一些項目影響大或爭論多,可再由國資監管機構組織評估,將專家論證意見提供給企業董事會,最后的決策還由企業董事會把握,以確保投資決策科學性,也充分尊重企業的投資決策自主權。
3.2 改進外部監管工作
培根說:“制度不執行,比沒制度危害更大。”要改進項目投資外部監管工作,首先要在制度執行上下足功夫,推動項目投資監管相關制度進一步落實。這既需要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對項目投資管理的思想認識,加強其對外部監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主動了解有關投資的法律法規,帶領企業依照有關規定和制度要求,規范進行項目投資,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國資監管機構的工作力度,從管資本方向上發力,多開展關于國有企業項目投資相關制度執行情況的排查和調研工作,督促國有企業進行問題整改,嚴肅對待違法違規行為和包庇縱容行為。
其次是要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國資監管部門、國有企業應根據工作崗位需要,盡可能招聘專業、能力匹配的人員,必要時可以引進高層次人才,優化人員組織結構,充實監管隊伍力量,同時多組織系統化的業務培訓,提高人員業務能力,培養業務骨干,提升投資監管效能。
最后則是要適當加強監管人員流動性,重要投資監管崗位應有合適的輪崗周期,企業監事會任期屆滿應及時組織換屆,以保持人員的工作激情,確保監管“血液”鮮活。
3.3 加強工程項目成本管控
第一,要建立健全工程項目成本管控機制。企業應結合實際,在充分考慮組織體系因素的基礎上,制定或完善相關管控制度,形成一套企業各部門都能積極參與、崗位權責清晰的管控機制。
第二,要增強項目成本管控理念。企業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成本管理對工程項目的價值和作用,主動學習先進的項目成本管理知識和管理經驗,正確對待項目投資預算,充分發揮投資預算對項目成本的事前控制作用。
第三,要加強團隊建設。企業應重視項目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通過培訓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專業水平、綜合素質和市場認知能力,增強管理人員的成本管控能力,同時,結合實際,定向招聘或引進專業人才,優化隊伍結構。
第四,建立有效的考評機制。沒有壓力,也就沒有動力,合適的獎懲機制可以激發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因此,企業還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對管理人員的項目成本管控效果進行定期考核,并視情況給予獎懲。
4 結語
項目投資管理的優劣關乎國有企業對項目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為了讓經營性投資項目更好實現預期效益,要優化項目投資管理決策機制,改進項目投資外部監管,提升項目投資管理水平,推動國有企業項目投資實現更良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帥.淺析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管理現狀及解決對策[J].財經界,2019(26):98.
【2】汪興和.項目成本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5(15):175-176.
【3】李揚.項目成本管理問題及解決方式思考[J].納稅,2019,13(31):257+260.
【4】趙立志.淺析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管理現狀及解決對策[J].中國民商,2018(09):61.
【5】林俊忠.淺析國有企業項目投資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今日財富,2020(19):81-82.
【6】沈琳.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管理現狀及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7):21.
【7】馬青華.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管理工作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10):96.
【8】薛延平.淺談如何加強工程項目成本管控[J].商業文化,2021(05):118-120.
【9】劉啟黨.投資項目后評價的應用案例研究[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02):55-57.
【10】佟旸.試論企業發展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8(14):213+215.
【11】譚宏茂.工程項目成本管控策略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0,605(03):20-21.
【12】付偉.企業工程項目成本管控研究[J].大眾投資指南,2021(0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