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17年黨的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提出“高質量發展”要求,指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陜西省位于中國內陸中心,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我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近年來,陜西發展了一批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他們不僅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還具備強大的技術力量。論文通過對陜西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當前陜西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的必要性和優勢性,為陜西企業在境外直接投資提出優化的對策建議。
【Abstract】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n 2017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or the first time, pointing out that China's economy has shifted from a stage of high-speed growth to a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2020, the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once again stressed the need to implement high-level opening up and promot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reinforce each other.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China's interior, Shaanxi Provinc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It 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a. It is blessed with natural resources and labor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Shaanxi has developed a number of large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 groups, which not only have a strong economic strength, but also have a strong technical for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s in Shaanxi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s in Shaanxi Province.
【關鍵詞】對外開放;陜西企業;OFDI;對策
【Keywords】opening up; Shaanxi's enterprises; OFDI;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276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9-0091-03
1 引言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各自貿區要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2020年10月,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強調要繼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一項基本要求,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一個基本路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OFDI)活動的迅速發展促使了資源在全球范圍的最優配置。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資本對外直接投資的額度和領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8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同比增長18.3%,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越南、老撾、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阿聯酋、哈薩克斯坦和以色列等國家。陜西省位于中國內陸中心,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西北地區的龍頭。改革開放40年,陜西省的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但在對外投資方面,尤其是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方面出現下滑現象。2020年,陜西省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金額3.4億美元,同比下降29.8%,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投資額1.1億美元,同比下降42.1%。根據統計,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優勢企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適時有效的對外直接投資,促進了沿海地區資金的雙向流動和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陜西省屬于西北內陸地區,在對外投資方面存在天然的不利條件,對外直接投資嚴重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區。陜西省要及時改變對外直接投資的落后局面,合理利用陜西省自身的優勢資源,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強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對外投資水平,推進陜西省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達到陜西省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本文通過對陜西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當前陜西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的必要性和優勢性,為陜西企業在境外直接投資中獲得突出成績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2 陜西企業OFDI的現狀分析
2.1 陜西企業OFDI數量分析
通過分析2016-2020年陜西企業OFDI數據(見表1)可知,陜西企業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只有2016年的7.04億美元是正增長,同比增長比例為5.53%,2017-2020年的OFDI逐漸出現遞減趨勢,由于疫情影響,2020年OFDI下降比例最高達到-29.8%,由于貿易摩擦的影響,2019年OFDI下降比例為-25.%,說明陜西省企業OFDI不僅落后于沿海地區,自身的OFDI近5年也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為有效利用OFDI帶來的雙向流動和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效應,陜西省應該盡快改善OFDI的下降趨勢,提高陜西省企業的高水平對外開放。
2.2 陜西企業OFDI地區和行業分布
通過分析2016-2020年陜西企業OFDI地區和行業分布可知,陜西省企業近5年OFDI主要分布于香港、馬來西亞、吉爾吉斯斯坦、澳大利亞等地,亞洲地區的OFDI額度達到80%以上,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額度較大,其中2020年對“一帶一路”沿線10個國家(地區)投資額1.1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32.3%,主要投向馬來西亞和吉爾吉斯斯坦。近5年陜西省OFDI涉及的行業以批發零售業、制造業和租賃商務服務業為典型特點,缺乏高水平的經濟技術合作和對外投資。
2.3 陜西企業OFDI企業數量分析
通過分析2016-2020年陜西企業OFDI企業規模情況(見表2)和趨勢變化(見圖1)可知,2016-2017年,陜西企業OFDI企業數量有明顯下降,同比下降企業數量40家,2017-2018年下降趨勢明顯減少,同比只下降4家企業,2018年起陜西企業OFDI企業數量有明顯的增長趨勢,僅2019年1年,陜西OFDI企業同比增加19家企業,由于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嚴重影響的情況下,陜西企業OFDI企業數量只下降了2家,說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下,陜西企業自身也有開拓境外直接投資市場的需求和內生動力,進一步說明了陜西企業OFDI的必要性。
3 陜西企業OFDI的必要性和優勢性分析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的要求,掀起了新一輪境外投資高潮,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為最具潛力的經濟合作帶,陜西省作為絲路的起點,具有得天獨厚的外部環境優勢,同時通過陜西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分析可知,陜西企業OFDI也具有強勁的內生動力。
3.1 陜西企業OFDI的必要性分析
3.1.1 規避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擴大海外市場
隨著世界經濟的區域化和集團化發展,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出現,使我國出口貿易也遭遇到一定的影響。對外直接投資一般指商品是在東道國生產、東道國銷售或利用東道國的渠道運往其他國家銷售的,一方面可以避開某些國家對陜西企業產品的進口限制和高額關稅,另一方面也是陜西企業走出中國擴大海外市場的重要途徑。
3.1.2 吸收先進技術和前沿信息
根據國際貿易學中的比較優勢理論,各個國家在國際分工中都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對外直接投資可使投資國和東道國企業進行比較優勢互補,陜西企業進行OFDI可以在較發達地區的東道國OFDI獲得先進技術和前沿信息,以促進陜西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陜西是國家重點投資省區,擁有許多國有大中型企業,企業進行OFDI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前沿信息是十分有必要的。
3.1.3 擴展融資渠道
陜西省位于西部地區,相對于沿海地區,屬于資源匱乏地區。資產負債率是判斷一家企業資產狀況的直觀指標。若資產負債率過高,那么其財務風險也相對較大。2020年上半年披露陜西56家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平均為44.1%,企業OFDI是企業擴展融資渠道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國OFDI中,一般投資總額中60%是以設備、物資、技術作為投資的,其他的40%主要是靠國際金融市場融資和在東道國當地籌資解決,這一點對于資金力量尚不雄厚的陜西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2 陜西企業OFDI的優勢分析
從歷史發展角度看,陜西省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關鍵門戶。從古絲綢之路到當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一帶一路”,不斷打開陜西對外開放的新格局。1978年陜西省外貿出口僅為0.12億美元,對外貿易主要以商品出口為主,進口甚微,1985年出口首次突破1億美元。目前,全省進出口企業超過3000家,年出口上億美元的企業達到10家,貿易伙伴遍及全球181個國家和地區。陜西省擁有重要的航空和鐵路交通樞紐,為陜西企業OFDI互聯互通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陜西省也擁有一批優秀的本土企業,他們經濟實力雄厚,技術力量強 大,有能力在境外進行直接投資,這些企業在境外承包工程遍及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項目涉及建筑、路橋、水電和大型輸變電站建設等多個領域。陜西省大學院校較多,普通高校95所,本科高校57所,??圃盒?8所,高等教育比較發達,勞動力素質比較高,同時陜西省也是重要的國防科技工業基地,有些頂端技術,如航天、遙控遙測、通訊技術等已達世界先進水平,可通過技術入股等方式向境外直接投資。陜西省還是資源大省,不僅擁有大自然饋贈的天然資源,還擁有祖先遺留的人文歷史資源,陜西省可以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利用企業OFDI開闊境外投資市場。近些年,陜西省不斷推進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充分發揮陜西省“一帶一路”和“自貿區”戰略優勢,為陜西企業OFDI開拓新的發展空間。陜西各方面的優勢性條件對陜西企業OFDI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4 優化陜西企業OFDI的對策建議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國際發展市場不斷打開,陜西企業更應該抓住機遇“走出去”,發揮自己各項優勢在境外進行直接投資,參與國際競爭,促進陜西經濟高水平對外開放,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本文從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陜西企業高水平對外開放視角,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對陜西企業OFDI提出優化的對策建議。
4.1 政府層面
①國家層面應加強與對外國家發展友好的外交關系,使東道國清晰地認識到與中國開展全面合作的積極意義,從而達成“互識、互信、共贏”的合作共識。同時,政府應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來宣傳和尋找文化的融合點,減少當地企業和國民對中國企業進入的抵觸感,為企業在境外投資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陜西企業在OFDI的風險。
②陜西政府要優化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國際人才培養合作機制。陜西省應充分利用自身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集中的優勢資源,不斷提高教育和科研水平,加強與境外企業互通往來,開展高層次和深層次國際合作。以創新為發展動力,不斷為陜西企業OFDI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③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應對陜西企業OFDI提供優惠的融資和稅收條件。企業在境外投資要比在境內投資面臨更多的風險。陜西省位于西部內陸地區,資源相對匱乏,陜西企業要在國際市場中發揮重要優勢,必須要有重要和可靠的融資渠道作為支撐,政府應在一定范圍內為陜西企業OFDI提供良好的融資渠道。一般情況下,跨境企業既要面臨主權國家征收所得稅的壓力,又要面臨東道國規定征收的相關稅收要求,政府應該根據具體企業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優惠稅收政策,從而對陜西企業OFDI提供便利條件,促進陜西企業OFDI更好地發展。
4.2 企業層面
①加強自主創新,打造國際品牌。陜西省要立足于優勢產業,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掌握核心科技,在走出去時整合資源、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等,將整條生產鏈帶出去,既包括上游生產線也包括售后服務。同時,要結合陜西省對外直接投資的現實情況和陜西省產業特點,發掘和利用陜西省已有的品牌優勢、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
②企業在境外直接投資過程中要讓東道國清楚地認識到“互識、互信、共贏”的合作意愿。企業在東道國創造價值財富時也必須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具體措施如下:第一,保護目標投資國的生態環境、提升當地職工工作條件以及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募捐活動等;第二,在一定條件下改善目標投資國的基礎設施,如提供安全互聯網服務器。
③提高企業自身防御投資風險的能力。企業是OFDI的主體,既是投資收益的獲得者,也是投資風險的直接遭遇者,因此,企業在進行OFDI時,必須準確客觀評估投資風險大小和影響因素,進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控風險。企業在選擇目標投資國前對該國投資風險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陜西企業在東道國的直接投資風險。應注意以下原則:第一,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如絲路沿線亞洲地區的一些國家,企業在投資時應重點防范其政治和社會風險;第二,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水平中等并與我國政府具有友好外交關系的國家,如絲路沿線東歐和近東地區的國家,企業在投資時應重點防范其經濟風險,以防由于經濟風險而引起更大的政治風險;第三,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企業首先要防范的是由于巨大差異而造成的政治風險,如絲路沿線西歐地區的國家;第四,隨時關注目標投資國風險波動程度,一般波動程度較大反映該國投資風險難以控制,企業投資存在較大風險。
【參考文獻】
【1】李聰.陜西企業駐中亞五國的營商環境分析——基于“全球營商環境報告”[J].商訊,2020(35):1-2+6.
【2】王石.陜西企業對“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研究[J].智庫時代,2019(36):40-41.
【3】賈妮莎,申晨,雷宏振,等.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就業效應”:理論機制與實證檢驗[J].管理評論,2019,31(06):49-59.
【4】涂玉俠.中國企業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投資風險及防范對策分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6):219-220.
【5】解娟,楊洋,邊燕杰.人際情報網絡何以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基于陜西走出去企業的實證研究[J].情報雜志,2018,37(05):59-6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