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議論文又稱說理文、論說文,就如何寫好一篇議論文,我做了如下分析。
一、巧飾鳳頭,巧點文志
什么樣的開篇才能讓讀者眼前一亮,心中一喜呢?有人說好的開篇要像“鳳頭”。那么我們一起探究怎樣才能巧飾風頭,巧點文志。
1.由象入理——類比起興,形象鮮明
中國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理念,這種理念折射到文學中就形成了類比起興的手法。人們借助雎鳩的關關之鳴抒寫愛情的纏綿,借助孔雀的遭遇惋惜劉蘭芝的人生際遇。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信筆拈來,句句含情。
2.言之成理——引用名言,文采斐然
如果說一篇文章是一片廣闊的天空,那么詩詞佳句就是閃爍在天幕上的星星;如果說一篇文章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那么名言警句就是飛舞在叢林中的熒光。從精妙語言中取材自可登高望遠;以古詩格言、警句妙語開篇,定能彰顯作者對事物的把握、對人生的洞悉。
3.由問思理——設置懸念,扣人心弦
“無限風光在險峰”,平直有時就會淡而無味,就會淺顯而平白。一句輕輕的詢問,一個小小的問號,可以引人思索,啟人深入。盡管這種問很快就知道結果,甚至是無疑而問,可它還是帶來了一種疑惑解除后的愉悅,深入思考后的暢快,一種柳暗花明、撥云見日的喜悅。
二、緊密承轉,貫通文脈
“起承轉合”自古以來就是文章的關鍵,起是指文章的開頭,合自然是指文章的結尾,首尾呼應可以使一篇文章結構更加完整,然而中間部分的承轉亦非常重要。
1.材料與論點的過渡
很多文章是引用材料方式開頭的,因而在材料和論點之間應有必要的過渡。
2.論點與論述的過渡
我們在寫議論文時,通常喜歡在文章的開始就提出自己的中心論點,進而選取一些和我們實際生活相接近的事件作為我們的素材對論點進行論證,如果我們直接由論點到論據,卻沒有一些過渡的語言的話,就有可能導致論點和論據的分離。從而使我們整篇文章看起來比較散。
三、聲似洪鐘,響如豹尾
1.自然收束式
不論是哪種文體的文章,主要內容寫完后都應該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如果過于刻意則顯得結尾與全文兩層皮,使用自然收束式結尾,不僅可以避免文章的結尾出現畫蛇添足,無病呻吟的毛病,還可以文章顯得簡潔明快、樸素無華。
2.首尾呼應式
這種結尾的方式,常常是文章結尾既呼應了文章的開頭,又不是簡單地重復。使用這種方式收束全文,能產生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喚起讀者心中的美感,使文章呈現出一種對稱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