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娟
古詩詞在小學階段不是一個簡單的內容,很多時候學生在學習古詩時都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會出現對古詩的抵觸情緒,怎樣讓學生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并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每個小學語文老師都會感到頭疼的問題,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改進和提升,采取更加新穎、高效的教學方法。
一、古詩詞教學中的情境代入感
古詩涵蓋了多種情感和情緒,短小精悍的古詩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因此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但是古詩詞包含著豐富的意境,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無邊的想象之中,因此,教師應該找對古詩教學的方法。古詩詞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很多是古詩自身的美感所賦予的,小學古詩詞之中有很多的古詩都有很強的韻律,并且內容的描述大多數不是非常復雜。古詩的意境極富感染力,朗讀能夠帶給學生強烈的空間畫面感,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或者多媒體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對古詩意境進行渲染,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感。
比如,在《出塞》這首古詩中,可以創設良好的情境,帶領學生更好地賞析古詩。這首詩在朗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詩的表現十分具有氣勢和連貫性,教師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對古詩進行整合,將古詩的意境表現出來。前半首詩滿懷熱情的基調,朗讀后總覺熱血沸騰,后半首詩給人呈現了戰亂中人們痛苦不堪的場景,讓學生感到沉痛。整首詩的宏偉畫面和悲痛情感融合在一起,理解起來十分抽象。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詩歌前半段戰場殺敵的場景,通過圖片展示古詩磅礴的氣勢,讓學生感受戰場的熱血沸騰;再給學生展示古詩后半段民不聊生的場景,從而能夠表現出人們渴望和平的愿望,通過多媒體呈現古詩中的場景,從而讓學生的理解更加真實,能夠讓學生通過詩歌想象到詩歌所創設的畫面,心中波瀾壯闊,久久不能平靜。在學習《村居》這一課時,在字里行間都能夠體會到春暖花開、萬物寂靜的美好,能夠給人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去旅行、踏青,讓學生體會“草長鶯飛二月天”的場景。也可以讓學生針對古詩中營造的意境畫出詩歌中描繪的畫面,或者讓學生以白話文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且將自己的情感、情緒代入古詩所創設的情景之中,從而更好地把握詩的情感,領會詩的意境。
二、古詩詞教學中的情境優化
隨著教學的不斷進步,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不斷優化,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古詩進行教學,如果一味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翻譯古詩、解讀詩詞的方式來講解,就會極大地限制學生的思想。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能夠發揮出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支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古詩所表現的事物如此豐富,教師不應直接將古詩的意思告訴學生,應該讓學生反復朗讀古詩,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每一次朗讀都能夠激發出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挖掘出古詩的深層含義,從而能夠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將自己代入到情境之中去。對于抽象難以理解的古詩,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出直觀、具體的畫面,從而能夠讓學生直觀地領悟詩人所表達出的情感,能夠在讀懂古詩的基礎上想象出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畫面,設身處地地想象詩人所描述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飲酒》這首古詩,表現了郊外的幽靜和詩人心境的恬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也為學生了解大自然打開了一扇窗戶,學生也要對大自然保持一種敬畏、熱愛之情。在學習詩人陶淵明《飲酒》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的描述,講述陶淵明寫詩的畫面,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山水田園、蔚藍長空之中,在理解古詩意思的同時,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讓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再次朗讀詩歌時,能夠通過聯想畫面,領悟作者當時的心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詩人作詩時的所思所感,從而對詩歌能有更深的理解。
三、結束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晦澀難懂,通常是他們排斥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古詩環境,從而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通過古詩詞教學中的情境代入感、古詩詞教學中的情境優化提出情境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讓學生通過通俗易懂的教學情境理解詩人表達的內容和古詩的意境,從而提高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