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3天內全網點擊量超50億,48小時內熱搜上榜19次,河南廣播電視臺制作的《端午奇妙游》最近火爆出圈。其中演繹水下飛天的舞蹈《洛神水賦》收獲億萬網友點贊,還獲得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發文推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微博也轉發相關舞蹈視頻。
這已經是半年之中,河南廣電第二次驚艷全國觀眾了。今年春節,運用5G+AR技術,讓虛擬場景和現實舞臺結合的《唐宮夜宴》全網刷屏,河南春晚一舉成為春晚大戰中的最大黑馬。前不久,河南衛視官微又宣布將與B站合作舞蹈新綜藝《上下 “舞”千年》,可謂大屏小屏全面開花。
從名不見經傳到火遍全網,一個并非位于頭部位置的電視臺緣何一路“開掛”、爆款頻出?屢次“出圈”的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運營智慧?正所謂“全臺上下一盤棋”,河南廣播電視臺臺長王仁海在接受《綜藝報》專訪時給出答案,“系列節目的成功出圈,根本原因是河南廣播電視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創新管理機制、推動媒體融合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重要指示。”
文化基因·內容創新
深厚的文化底蘊是“火”的基礎。在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三千年,漫長的文明進程給河南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燦若星辰,成為河南最引以為傲的文化自信,也是藝術創新取之不竭的靈感源泉。
河南廣電堅持“傳統文化創新表達、打造中國傳統文化IP”戰略,多年來將文化基因深植到內容創新之中,持續深耕本土文化資源,培育出以戲曲、武術、文物為內核的《梨園春》《武林風》《華豫之門》三大品牌文化欄目,近年來又連續推出《漢字英雄》《隱秘的細節》《一出好戲》等系列文化創新節目。
今年以來,河南廣電緊扣傳統節日文化主題,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連續推出“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清明時節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系列特別節目。“我們將傳統文化內核最為飽滿的中國節日作為創作主線,以‘依托文化、構思精巧、技術賦能、制作精良為創作理念,創作出穿越時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奇妙系列,讓幾千年沉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變成看得見、摸得著、可體驗的融媒產品。”王仁海說。
除了在重要節日用系列特別節目穿珠成鏈,河南廣電還改革節目孵化機制,醞釀出多個文化創新節目,形成了國潮文化節目集群:大型詩詞展演節目《跟著總書記學詩詞——天地詩心》,選取八首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過的詩詞,以“戲劇+歌舞+紀實”的形式將詩歌唱出來、舞出來;大型情景詩劇《恰是百年風華》,創新舞臺演繹,融合歌舞、戲劇、跨時空對話等形式,重現歷史、展現百年風華;歷史場景類文化節目《隱秘的細節》,結合精密地理數據,借助三維特效制作手段,展現細微的古代生活場景……另外,整合河南獨有雜技資源的《技高一籌》、結合四大書院的《先生有禮了》、整合少林和太極功夫資源的《幸會小師傅》等國潮節目也列隊待發。
王仁海表示,河南廣電緊緊抓住“華夏文明當代表達、技術賦能”這一核心,以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為依托,將“老家河南”的符號融入節目,通過鮮活、有趣的藝術演繹,走出了一條以傳統文化創新表達+科技賦能的創造性轉化實現文化破圈傳播的發展路徑,對打造文化河南新名片,推進文化強省建設,起到了關鍵作用。
創新機制成就爆款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異軍突起,河南臺與全國其他省廣電媒體一樣,面臨著異常困難的處境。
要擺脫困境,唯有改革。2018年7月,河南廣播電視臺黨組就提出“融、轉、用”發展理念,作為河南廣電推進改革的指導思想。王仁海表示,融,是融合傳播;轉,是轉型發展;用,是有用有效。“融”是基礎,“轉”是抓手,“用”是目標,三者有機融合、互為一體,“這是實現河南廣電事業產業發展、探索廣播電視頻率頻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遵循和基本思路。”
在“融轉用”思想的指導下,河南廣電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2020年9月,臺黨組推進頻率頻道改革,將11套廣播整合為新聞、交通、都市、生活四個事業部;電視改革方面,將都市頻道、電視劇頻道作為頻道和公司一體化運營的試點,調整發展結構,賦予河南廣電發展新動能。
與推進廣播電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步實施的還有薪酬制度改革。河南廣電建立多勞多得的薪酬激勵制度,打破人員身份、級別界限,統一基礎工資標準,降低固定工資,大幅提高業績績效工資占比,并向宣傳一線、創作制作等關鍵崗位傾斜,對在社會效益、節目創新、媒體融合等方面有突出貢獻或者重大突破的項目,給予優秀項目獎勵;與此同時,宣傳改革更是接連不斷,組織開展全臺季度、年度廣播電視節目創優評優活動。
更為關鍵的一步是打造河南臺自主可控的新媒體平臺——大象新聞客戶端,以廣電融媒云為技術支撐,整合河南廣電現有的音視頻資源,打通直播頻道、IPTV、有線電視、縣級融媒體中心四大平臺,使其成為跨媒體跨屏幕移動傳播平臺。王仁海介紹,在一系列媒體融合發展舉措推動下,河南臺確立了“一端一中心一云一平臺”的全新發展格局,將主陣地轉移到移動互聯上來。“一端”是建立以“大象客戶端”為核心的新型傳播體系;“一中心”是建立以河南廣電“云媒中心”為中樞的內容生產管理體系;“一云”是建立以“大象云”為基礎的技術支撐體系;“一平臺”是建立以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為載體的融資運營體系。
在王仁海看來,體制、機制的創新是河南廣電能夠持續制造爆款的根本所在,“以改革強傳播,以改革提士氣,抓住供需矛盾,深化供給側改革,倡導‘有為有位的用人導向,通過機制體制、新媒體陣地建設,新聞宣傳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打破了傳統的機制體制束縛,解放了思想意識,樹立了全媒體傳播的互聯網思維,極大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激發了河南廣電的活力。”
建設全媒體人才隊伍
在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中,河南廣電一直強調要積極探索建設具有互聯網思維、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全媒體人才隊伍。王仁海表示,在培養新生代全媒體人才方面,一是加強選拔培養,推動干部隊伍年輕化;二是加強教育培訓,建立新型人才培養計劃。利用多平臺互動的全媒體信息傳播模式,持續增強培訓專屬品牌“廣電大講堂”影響力,組織無人機實操、打造卓越管理團隊等各具特色的專項業務培訓,線上培訓實現臺本級85%以上的人員覆蓋,基本實現全過程數字化管理;三是實施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面對近年來廣電媒體頻頻出現跳槽現象,骨干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嚴重的問題,河南廣電在創新考核機制和人才激勵機制方面,更是打出一套組合拳:一是建立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制定崗位分流管理、內部退崗管理等暫行辦法,對人員實行雙向選擇和分流,落選人員進入“蓄水池”待崗培訓,有效解決長期存在的“人浮于事”問題;二是建立人盡其才的項目化擇優機制。以項目為抓手,實行競聘上崗機制,吸引業務骨干擔任項目負責人,賦予其選人用人權、自主運營權、資金支配權,激發項目組活力。
王仁海表示,河南廣電未來將繼續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適應移動互聯和市場競爭的靈活用人體系,特別是制作、包裝等專業人才,采用全臺調配、雙向選擇、社會聘用等方式,實現強者愈強,資源集中;干部任用實行崗位和職級分離機制,實現從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建立向一線傾斜、向核心崗位傾斜、向優秀人才傾斜的人才激勵體系和考核機制。
探索年輕化傳播路徑
《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作品的連續出圈,是河南廣電媒體融合深度發展的結果,也是探索年輕化傳播路徑,用互聯網思維策劃、生產、推廣的結果。
河南廣電深化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把文藝部、紀錄片工作室、精品創作部與技術制作、演藝場所、市場營銷整合成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作為河南廣電強化傳播、對接市場的專業平臺。像春節、元宵、清明、端午這四場節日大戲的導演團隊,就是在這個中心公開競聘產生的。
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大膽起用新人,每一個大型活動和項目,都會采用競聘和內部招標的形式,公開選拔,能者居之。競聘成功后,導演會獲得對節目相當大的主控權。王仁海介紹,承接四場特別節目的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共有280名工作人員,其中綜合行政人員僅4名,其他人員成立18個導演工作室,實施目標管理,未完成目標任務的予以撤銷,“團隊成員均為80后中堅力量,他們思想新銳,當潮不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王仁海還具體介紹了四場特別節目在分發和傳播上形成“移動優先”的全系列方案:在節目創意時就把“小屏”作為重要的傳播陣地,選取B站跨界潮人合作,帶動B站話題熱炒;對王牌節目提前釋放精彩片段,帶動網友反向尋找;與快手App合作,在網絡上比大屏端提前半小時直播,以小屏“爆火”帶動大屏。此外,河南廣電建立了全媒體聯動宣推機制,改變以往各宣傳單位單打獨斗的局面,由總編室統一協調,統籌全臺優質新媒體賬號,聯合騰訊、今日頭條、新浪、百度、抖音、快手、一點資訊等國內頭部互聯網平臺對節目進行全網宣推,實現重大報道在手機端、PAD 端、網頁端、傳統電視及 IPTV 用戶端等各種屏類終端全覆蓋,同時在微博、抖音、快手等網絡社交平臺統一設置話題。
節日是傳統的,表達是青春的;節目是歷史的,傳播是現代的。王仁海表示,河南廣播電視臺將以“中國節日”品牌戰略為抓手,繼續探索傳統文化年輕化表達、世界化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