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8-0157-04
引言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史和艱苦奮斗史的重要見證和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鑄魂育人的特殊功能。校園文化環境設計是在特定價值觀(理念)的引領之下,通過校園形象、景觀等各種符號系統、物質化構建及行為活動來傳遞文化信息的過程。其中,校園景觀具有實體性和文化性的雙重特性,其作為物質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在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通過物質載體和實體構造,有助于真正發揮景觀在校園文化環境中的育人作用,體現環境設計的根本目的,促使紅色文化教育走深走實、入腦入心。
一、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高校鑄魂育人根本任務的現實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交易往來更加密切,各種意識形態、思想文化也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碰撞與沖擊,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在面臨重大機遇的同時也遭遇著嚴峻挑戰。高校作為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場所和各種意識形態激蕩的前沿陣地,運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顯得尤為迫切。高校大學生處于個人價值塑造的關鍵時期,研判能力和辨別能力有待提高,容易受到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被非主流意識形態荼毒。尤其是歷史虛無主義等詆毀、抹黑、歪曲我們黨和國家的錯誤思潮,將對高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削弱其對于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甚至出現威脅國家安全的行為,嚴重危害到國家總體安全。校園文化環境設計應當加強精神引領,通過文化與實體構造、景觀設計相融合,起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作用。可見,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在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既是時代所迫,也是現實所需。
(二)高校校園特色文化品牌建設的必然選擇
校園文化品牌是學校在發展歷程中所形成的富有文化意蘊的特色標識,如校訓、校園特色雕塑、宣傳語等,是高校文化的濃縮表達和精髓所在,是區別于其他院校的標志,是師生、家長、行業企業等主體認識高校風采風貌的首要選擇。培育高校校園文化品牌要依托于一定的物質載體,不可言之無物,而校園景觀就是其重要依托和支撐。高校校園文化品牌要凸顯的是與其他院校的差異性,明確設計方向和發展目標,彰顯校本特色。紅色文化是高校鑄魂育人的重要資源,在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是發揮環境育人的關鍵。尤其是可以將本校的紅色校史、知名校友、歷屆校長、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校園文化品牌建設中,抓住關鍵時間節點和重大歷史事件,運用好校園紅色文化資源,發揮個性化優勢。在景觀設計中融入具有地域特色或者校本特色的紅色文化,能夠使得高校校園充滿紅色文化氛圍,使得校園文化品牌具有不可替代性。可見,高校應當深度挖掘可運用的紅色文化資源,找準自身發展方向和定位,通過在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加強校園文化品牌建設,更大程度發揮紅色文化在高校鑄魂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三)校園文化環境設計根本目的的集中體現
環境藝術設計要統籌考慮自然與人文雙因素,最終實現空間建造的生態性、文化性與人本性。當代高校校園是集建筑、景觀、文化于一體的綜合環境體,對于高校大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園文化環境設計的根本目的是通過空間符號系統、景觀設計等實體構造來宣傳、凸顯和傳承校園文化,以此實現環境育人功能。在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符合校園文化環境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實現高校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整體統一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校園知名度、美譽度和辨識度的重要途徑。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藝術過程,不僅遵循實用性、舒適性原則,還要追求美觀性、人本性原則。從環境心理學和環境行為學的角度來探討校園景觀設計,首先要關注的是校園景觀的使用者——師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在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既是環境設計的“文化表達”,也是紅色文化的“校本實踐”。可見,只有在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才能使得高校大學生置身于紅色文化氛圍之中體悟紅色文化的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真正體現出校園文化環境設計的根本目的。
二、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的具體原則
(一)功能為首
高校校園景觀設計尤其要注意“形式服從功能”這一原則,不僅要注重發揮景觀的物質功能,更不能忽視景觀的精神功能。一方面,高校校園作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環境,要與他們豐富而充實的學習、課外實踐和放松休閑緊密結合起來,要與構成各種戶外交往的空間形態相結合,更好地體現景觀的物質功能;另一方面,高校校園作為大學生的精神家園,其中的景觀設計要注重精神引領功能的發揮,要將形態美和色彩美有機結合起來,適度運用宜人的心理學因素,發揮潛移默化的精神引導和心理輔助作用。因此,在設計校園景觀時最首要的是確保景觀能夠發揮好物質性和精神性兩大重要功能。
(二)文化為本
紅色文化是高校鑄魂育人的天然資源,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的重要結晶。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校園景觀設計,符合高校校園景觀教育優先的遵循,反映了文化育人的設計美學潮流,是紅色文化全新的藝術表達和闡釋。文化發展和景觀設計之間存在著良性互動關系,將符合時代潮流的文化融入景觀設計能夠推動文化的革新,而革新之后的文化能夠進一步推動景觀設計走向內涵式發展。校園景觀是校園中的代表和象征,代表學校獨具個性的文化特點,師生們不僅希望校園景觀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具有美觀性和欣賞價值,還希望從中領會到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意蘊。因此,學校應當注重以文化環境育人,拓寬渠道,運用群體性力量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或者校本特色的紅色文化,并將其有機融入校園景觀設計中。
(三)整體為要
高校校園景觀應該從景觀內涵和景觀要素兩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牢牢把握住整體性這一重要原則。一是要注重景觀內涵的整體性。高校校園景觀應當綜合考量政治、經濟、文化、美學、生態等方面,即同時將遵循教育大政方針、平衡成本與利益、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符合美學理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因素考慮在內。二是要注重景觀要素的整體性。校園是個有機整體,校園景觀要覆蓋整個校園環境,只有注重色彩體系、構成要素的整體性,才能夠更好地發揮部分功能,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因此,校園景觀設計要運用整體和統一的色彩體系和設計理念,積極營造出適合表達紅色文化的校園文化環境。
三、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爸文化的實施策略
(一)構建紅色文化與特色地域文化相融合的校園景觀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并在一定的地域條件下,如海洋、山脈、河流,以及氣候特點乃至獨有的人文精神等,對某個地域的諸多影響。”各地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貌、環境氣候、人文景觀,擁有不同的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形成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民風民俗,塑造著一個地區標志性的靈魂和根脈,其中不乏紅色文化的展現。因此,要構建出紅色文化與特色地域文化相融合的校園景觀,加強校園文化理念引領,打造地方高校獨特文化品牌,凸顯地方高校獨特地域文化。
一是要巧妙應用地域性建筑風格。在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影響下,中國的傳統建筑逐漸形成四合院、徽派建筑、江南民居、海派建筑等風格各異的八大流派,不同的地區有其特有的文化意蘊,南北方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傳統。南方的景觀設計多為小橋流水、黑瓦白墻等園林式的建筑風格,更顯溫潤婉約;而北方的景觀設計一般具有穩重敦實的特點,再加之北方冬季寒冷、夏季多風沙而形成的封閉感,呈現出不同于江南的剛健之美。一個區域的建筑風格特征與該地高校校園景觀設計具有緊密聯系,校園景觀設計應取材于當地建筑風格,反映出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讓地域文化成為校園文化環境的標志之一。例如,蘇州大學作為南方高校的典型代表,將江南園林式的建筑風格詮釋得淋漓盡致(如圖1所示);而延安大學作為頗具北方特色的高校,也呈現出了西北黃土高坡的特色(如圖2所示)。從設計理念角度分析,在結合地域性文化特征和建筑風格的同時要推陳出新,運用好混搭風格和現代化元素,滿足“90后”、“00后”大學生的審美要求,既張揚年輕化個性,又不缺乏其應有的文化意蘊,以此拉近受眾與環境的距離,增強高校師生的認同感。
二是要深度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內容豐富,各地都有代表地域文化的紅色資源,如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紅色精神、紅色革命文學、紅色影視、紅色新媒體平臺等。因此,在結合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同時,可以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具有紅色文化特色的景觀環境,彰顯紅色文化意蘊。比如,寧波市的高校可以依托于張人亞這一紅色人物,將其守護黨章的感人事跡作為景觀設計的重要靈感來源,構建張人亞“初心”廣場,建造人物雕像,或者是將其主要事跡在文化長廊中加以展示宣傳,賦予景觀物質載體紅色文化內涵,促使高校學生產生家國情懷;“紅船精神”發源地嘉興的高校可以融合江南農耕文化,設計嘉興文化名人勵志長廊以及弘揚“紅船文化”的標志性雕塑“起航”等。這些藝術設計無不體現著紅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得校園文化環境成為了紅色文化教育的天然課堂,讓高校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對紅色文化產生了認同感。
三是要考慮適應當地氣候特征。運用適宜的手段修正氣候環境對于設計表達的影響是景觀設計必須注意的問題。在賦予校園景觀紅色文化元素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在綠地系統、植物選擇、各種校園小品的形式及色彩等方面的選擇。北方相對南方來說,緯度高、氣候低,在設計景觀時可以多用一些紅色、金色、橙色等偏暖色調的顏色,給人以溫暖之感;而南方溫度較北方來說偏高,在景觀設計中運用紅色、金色、橙色等色彩的同時,可以搭配藍色、綠色等冷色,既能凸顯紅色文化,又能夠適應南方的氣候,給人以清爽之感。也就是說,在色彩、植被、小品等元素的使用上,要適應當地的氣候特征,符合自然規律。比如,北方高校構建景觀小品時可以以紅色、金色、橙色為主色調;而南方高校需要適當搭配一些冷色,并輔以綠色植被、彩色花卉等。例如,位于北方的沈陽建筑大學的教學樓、建筑物多以紅色為主,讓人感受到大學校園的熱情奔放和青春活力(如圖3所示);而位于南方的湖州師范學院的教學樓和建筑物多以白色為主,青山綠水間氤氳著大學校園的書香氣(如圖4所示)。
(二)構建紅色文化與校園歷史相融合的校園景觀
校史是校園個性氣質的獨特體現。伴隨著校園歷史的演進,校園建筑早已經不是簡單的客觀存在,紅色校史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及其物質載體,要成為德育資源被學生接受,起到廣泛而深刻的教育作用,就必須要通過一定形式加以轉化。因此,紅色校史是營造紅色文化教育氛圍的獨特資源和重要依托,要構建紅色文化與校園歷史相融合的校園景觀,讓紅色基因滲透到高校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紅色文化環境。
一是要充分挖掘校園歷史中重要人物的先進事跡。校史中的英雄人物是高校的標志和代表,可以是校長、優秀校友、捐贈者、革命英雄、革命烈士等。高校可以專門設計紀念廣場、紀念碑、名人紀念林,或在校史館、文化回廊的宣傳欄中通過圖文并茂、感人至深的講述來渲染氣氛,以重要人物的名字命名教學樓和景觀等,營造出良好的紅色文化教育氛圍;還可以在校園主要軸線,如校園入口區、圖書館、教學樓前等空間中設計校史人物雕塑,在石碑或臺階等景觀上介紹人物生平和英雄事跡。這些均是將校史融合紅色文化,進而融入校園景觀設計的方式。例如,寧波大學結合自身特色,以創立者、捐贈者等“寧波幫”代表人物命名教學樓,彰顯了濃濃的感恩文化(如圖5所示);浙江紡織學院立足紡織特色,以“紅幫文化”為切口,命名校園景觀和教學樓,旨在傳承“紅幫文化”,培育時代新人。以景觀設計為依托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載體,貼近受眾、適應環境,比刻板宣傳更能夠拉近受眾與環境的距離,發揮育人實效。
二是要著重關注重大的校史事件。校史是大學發展歷程的見證和記憶,重大校史事件既是高校發展的重要轉折點,也是高校師生追述篳路藍縷歷程的動力源泉。因此,重大校史事件是在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的典型素材,也是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塑造不可復制的寶貴資源。從校史事件著手更容易打造校園文化特色,可以構建相關景觀小品,如校史回廊、亭臺樓閣、座椅、花架、疊石、花壇、指示系統、文化展示墻等,它們各自成景又相互關聯,在校園文化環境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校訓、校史事件均可以刻寫其上,彰顯校園文化特色和歷史底蘊。比如,寧波大學可以構建感恩文化園,在其中央構建鄧小平同志和包玉剛先生握手的雕像,并將主要事跡刻寫于其下方的石碑上,將學習校史與改革開放史結合起來,促使高校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紅色文化。舉例而言,南開大學就很好地展示了獨特的校園歷史,并以此為依托構建相應的景觀。在南開大學八里臺校區馬蹄湖的湖心島上,屹立著南開校友周恩來同志的紀念碑,頭像旁還鐫刻其手跡“我是愛南開的”,這已經成為這座知名學府的文化符號(如圖6所示)。這是將紅色校史融入景觀小品的典型代表。
三是要充分運用校內古建筑資源。古建筑是校園悠久歷史的見證者,是獨具校園特色和魅力的遺產。有些校園古建筑見證了該校篳路藍縷發展歷程和重大校史事件,有些校園古建筑是紅色文化的天然資源,如湖南第一師范學院作為培養出一大批革命先輩的“紅色搖籃”,沿用了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舊址,成為了訴說紅色故事的見證者(如圖了所示)。有些校園古建筑還成為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為一體的“教科書”,可以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校內古建筑資源時要考慮兩點因素,一方面是校園古建筑與現代建筑的融合搭配是否突兀,是否影響校園整體環境的構建;另一方面是校園古建筑年代較為久遠,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對景觀再利用時,考慮將過去時轉化為現在時,所改造的景觀空間也要注重對過去時擁有的價值進行延續和傳遞。在保護好古建筑、發揮古建筑文化育人作用的同時,更要結合好現有校園文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之下讓校園古建筑成為紅色文化表達的重要載體。
(三)構建紅色文化與校園功能區相融合的校園景觀
高校校園環境由不同區域組成,根據其功能特征和外觀構造大致劃分為入口區、教學區、道路景觀、生活區、文體區與休閑區等,它們在高校校園環境育人中各司其職,具有不同的功能。一般而言,高校校園內部分割成多個功能區。而其中,入口區作為校園對外展示的第一道窗口、教學區作為教育教學的主場所、道路景觀作為連接各區域之間的要道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高校若要將紅色文化滲透于校園景觀設計之中,就必須在確保安全實用的基礎上,在功能區景觀設計上費一番心思。
第一,在入口區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高校校園入口區是外來人員進入校園第一印象,是高校校園空間序列的開頭,不僅具有安全保衛作用,還具有“序幕”作用。入口區設計通常包括校園主大門、校園外圍景觀、門內廣場和裝飾性植物點綴等。高校校園可以結合地方特色、地域文化、優秀校友、重要校史事件等將紅色元素融入到相應的設計中,可以將刻有校訓、校友題字的石碑、人物塑像等立于校園門前,以具有地域特色和學校特色的植物加以裝飾,或者將入口區的植物花卉修剪擺放成相應的標志和圖案,使得進入校園就能夠感受到滿滿的紅色氛圍,折射出熠熠生輝的紅色精神。例如,寧波大學本部校門前屹立著鄧小平同志題寫校名的景觀石,背面是“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的校訓(如圖8所示);校園入口區以植物和花卉為依托,構建出植物景觀“祝福祖國”,漢字和數字均為紅色,體現了濃濃的紅色文化氛圍,發揮了重要的首因效應(如圖9所示)。
第二,在教學區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教學區是體現學校教書育人職能的重要場域,其環境育人功能的發揮顯得更為重要。可以在教學樓中可以張貼紅色標語、紅色文化宣傳欄、校友事跡展示欄等,或在教學樓、圖書館前主廣場設立人物雕像刻寫主要事跡簡介,以此起到榜樣示范和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高校所在地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可利用的紅色資源,這些都是高校校園景觀設計最獨特的內容所在。比如,湖州市的高校可以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融入到景觀設計中,在教學樓的紅色文化宣傳欄中講述“兩山”理論的由來和發展歷程;還可以在校園的教學樓、圖書館前的空地中構建革命烈士錢壯飛或者“海空衛士”張偉的雕像,并將其主要事跡撰寫在雕像下方的石碑上,促使高校學生更好地了解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起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作用。
第三,在道路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校園道路兼具使用和景觀兩大功能,在整體校園環境中起到了各個區域之間的連接作用,是高校師生的必經之路,具有人流量大,輻射廣的顯著特點。高校校園景觀設計要抓好道路景觀這一重點,注重色彩的運用和細節設計,將紅色元素加入到道路景觀設計中。高校校園道路兩邊可以設計相應雕塑、紅色文化宣傳欄等。如圖lO所示,紅色文化宣傳欄可以起到良好的宣傳作用,讓每一位通過道路的師生都能感受到紅色文化氛圍,宣傳欄以紅色、黃色、白色為主色調,以文字(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數字(100)、圖案(黨徽)為主要構成元素,呈現了建黨一百周年的黨史文化。此外,高校還可以在校園基礎設施如排水井蓋上刻寫校訓和校徽,在道路鋪裝材料和圖案的選擇上結合紅色文化和校園特色。在鋪裝材料圖案的選擇上可以多選擇與黨建和紅色文化有關的圖案,如五角星、麥穗、浪潮(暗喻乘風破浪、勇立潮頭)等;在色彩方面多采用紅色、黃色、金色等具有紅色文化質感的顏色,讓每個走過人行道的學生都能直接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氛圍。但需注意的是,運用色彩要適度,避免產生過于壓抑的不適感。考慮到高校大學生多為“90后”、“00后”的年輕人群,應當搭配使用藍色、綠色等具有青春活力的顏色,以及白色等清爽、明亮的顏色,打造舒適的校園文化環境。
結語
環境的優化會影響人們對環境意義評價,從而影響人們參與到環境中,并且成為環境的一部分。環境設計的靈魂和精髓就在于其蘊含的文化意蘊和精神內涵。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不僅要注重外在的美觀性、創新性和獨特性,更要關注其內在的思想性、知識性、文化性和教育性。值得注意的是,依靠簡單的紅色圖片、文字、符號等元素加以堆砌并不能真正滿足在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的特點和要求。這要求我們以設計教育改革為抓手,在注重藝術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過程中,更加關注高校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關注紅色文化與高校校園景觀設計的創意融合,更好地把握校園文化載體的表現力,真正豐富紅色文化教育載體,彰顯紅色文化魅力,打造具有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