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付曉鑫

▲ 太空中的地球
如果有人說,地球不應該叫做地球,而應該叫做地平,因為地球是平的,你會怎么想呢?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現代,也還是有那么一些人堅定地認為地球是平的,而且這是一個源于美國的組織,它有一個非常直白的名稱叫做“國際地平協會”。
你沒有看錯。美國既出了眾多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也出了一個這么奇葩的協會。NBA 球星凱里·歐文就是這個協會的一員,當他在一檔廣播節目里拋出地球是平的這一說法時,大家都以為他瘋了,但其實他只是代表了所在組織——地平協會的一個觀點。
現在,這個協會的成員有不到500 人。他們無視航天飛行器拍攝的球形地球,認為那是陰謀論的一部分。他們不屑于環繞地球一周去旅行,來親自驗證地球是否為平,因為許多人深信地球是平的,怕掉進地球的深淵里被惡龍吃掉。他們堅信南極是一堵50 米的墻,而北極則是無邊無際的汪洋。
實際上,地平說曾是多種古文明的觀點。但在1522年之后,當麥哲倫的探險隊完成首次環游世界的壯舉,相信地球是平的人就越來越少了。我國的“天圓地方說” 也曾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直到17 世紀,西方科學思想被傳教士傳播進來,人們才逐漸改變了這一認知。
關于平坦的地球有好幾種不同的版本。與美國地平協會一些人認為北極是大洋,南極是冰墻不同,20 世紀初,一些英國人相信世界是浮在一只巨大烏龜背上的一塊平板,烏龜下面還是烏龜,是一直馱下去的烏龜塔,而中世紀的希臘人則相信地球在水上浮動,在它之上有4 種基本元素。
地平協會人之所以不相信地球是圓的,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他們不太相信別人,不相信別人比他們聰明。但事實上,現代科學的任何一個經得起考驗的認知,都是經過數代、不同地方無數頂尖人才懷疑并驗證的結果。也就是說,地球是球狀的這個觀點,并不是某一個時代的一個人或者是一群人的作品,而是數個時代一大群毫不相關、從未謀面的人集體思考的結晶。
人類的發展史本質上是人類認知的發展史。形成一個能經受實踐考驗的認知,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需經歷許多艱難的探索。從地球是平的到認識到地球是球形的,包括地球的位置,人類為之斗爭了幾百年。
讓我們先假設地球是平的,看一看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會發生。

▲ 右 地平協會的單極地圖,他們覺得聯合國旗幟圖案與它很像,暗示了地球是平的真相

▲ 地平協會創始人
首先,如果地球是平的圓盤,那么當發生月食的時候,即地球運行到太陽與月亮之間時,我們會看到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大部分時間都將是橢圓形的,除非月食發生的時候,太陽正好位于圓盤中心的正下方,在這種情況下,地球的影子才是正圓形的;而如果地球是平的大方板,那么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應該是變化的方形,而不是我們實際所看到的圓形。
其次,如果地球是個大平板,不是球狀的,那么從地平線方向駛來的船,不會先露出船帆,然后再露出船身,而應該是船帆船身同時出現。
最后,如果地球真是個大平板,麥哲倫環繞地球的旅行當然不會成功,他不會回到原來出發的地方,而是在旅行的某一個時刻撞上冰墻,或者墜入深淵,被所謂的惡龍所俘獲,從而徹底在人間消失,成為一個千古的傳說……
如今,來一次海上旅行,看看地平線處的輪船,或者觀察一次月食,看看地球在它上面的投影,或者來一次真正的環球旅行,這些都不是什么難事。到時候,一個人心中自然有地球是平還是球的定論。
很有意思的是,盡管地平協會的人不相信地球是球狀的,可是,他們卻很相信太陽和月球都是圓的,準確地說,相信它們是球狀的,因為它們在天空上看起來的確都是那樣的。那么問題來了。一個平板地球,被一個圓球長期吸引而不能變形?這使平板理論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因此,為了維持地平理論的準確性,許多地平協會的人也不承認牛頓引力的存在。他們甚至覺得,地心引力說是在扯淡。

▲ 故事中牛頓被蘋果砸
萬有引力定律說,宇宙中任意物體都被其他物體所吸引,并且,物體的質量越大,相互間距離越近,它們之間的吸引力就越大。也正是這一種力,會使物體下落到地面。鑒于航天飛行器都是以這個理論為基礎來計算航行軌道,并飛離地球成功上天的,所以,在這種宏觀尺度上,萬有引力定律一般沒有什么問題,非常適用。但萬有引力也有一個很嚴重的“bug”,就是蘋果砸牛頓的bug。
蘋果砸到牛頓頭上,從而讓牛頓獲得了靈感,這是很多關于萬有引力的故事版本。這個故事非常有想象力——蘋果賦予了人類如此巨大的能力,但是這個故事十之八九卻是不足為信的。實際上,牛頓說過的原話,僅僅是當他“陷入沉思”“一個蘋果墜落之時”,他獲得了萬有引力的思想,而蘋果并沒有砸到他的頭上。這在物理學家霍金所著的《時間簡史》中也有提及。

▲ 下有惡龍,上有風的地平傳說
地平協會的人,因為怕萬有引力會傷害到地球這個平板,導致其變形,而選擇無視了這個理論。牛頓在想出引力定律之后,同樣遇到了許多新的問題,但他并沒有逃避,而是認真思考起來,且帶動了后來人一起思考。
其中一個是,按照引力理論,恒星即當時認為“不動星”之間應該相互吸引,這意味著“不動星”便無法保持不動,甚至可能一起落到某處。牛頓當時給的解釋是,如果恒星數目有限,并且分布在一個有限的空間里,那么眾多恒星的確會落到一起,可如果存在無限多的恒星,均勻地分布在無限大的空間當中,由于空間不存在一個中心落點,這類情形不會發生。
后來,很多科學家都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們發現,先考慮有限情況,然后再擴展到無限情況,是比較正確的思路。從這個角度來考慮,最后所有的恒星都將會以同樣快的速度落到同一點上。換句話說,萬有引力理論其實在暗示我們,宇宙不可能處于靜止狀態,即當引力總是吸引時,不可能存在一個無限的、靜態的宇宙模型。
有趣的是,非靜態的宇宙模型無論是膨脹還是收縮,在20 世紀之前都沒有人提過。相反,在當時占據主導地位的是靜態宇宙模型。即使是通過牛頓萬有引力的定律,意識到了宇宙不可能處于靜止狀態,科學家們也沒有想到宇宙或許在膨脹??赡茉跐撘庾R中,他們更希望宇宙是永恒的,這樣可以使他們的內心得到些許安慰。所以,他們選擇了去修正牛頓的引力理論,而沒有去探索新的可能性。直到1929年,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進行了里程碑式的觀測,發現宇宙是在膨脹的,才最終證實了宇宙在膨脹,對人類的認知有了一個新的飛躍。
當然,人類的每一個認知都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受到時代發展所限。現在的有些答案,比如對宇宙結構的解釋和宇宙命運的預測,也許有朝一日會變得和地球是球形那么顯而易見,又或許會變得和地平說一樣荒謬。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去印證。
但至少,飛機上天了,火箭上天了,人造衛星上天了,這些以地球引力和地球是球形的作為基礎而研制的飛行器的成功,都在向我們揭示著地球引力和地球是球狀是可信的基礎事實。
地球永遠是“地球”,而不是“地平”,至少在我們的宇宙里是這樣的?!?/p>

▲ 埃德溫·哈勃

▲ 宇宙像一個氣球在膨脹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