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禎妮,王加啟,馬廣旭,程廣燕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乳制品是人類理想食物,對人體生命健康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乳制品中含有蛋白質、脂肪、乳糖、鈣、鐵、維生素B2、維生素D等20 多種營養素,包含人體所需的大多數營養物質,且乳制品的營養成分組成比例適宜、容易消化吸收、營養價值較高,是各類人群的理想食品[1]。長期以來我國居民乳制品攝入量偏低,一直是合理膳食中的突出短板問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飲奶300 g或相當量的乳制品,折合每年約109.50 kg。2020年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量約38.30 kg,僅相當于營養推薦量的1/3,分別比全球平均水平、亞洲平均水平低76.40 kg、48.70 kg。
在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背景下,居民對營養健康的關注度空前高漲,對乳制品提升免疫力的觀點認可度較高[2]。2020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把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每天食用牛奶,作為有效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控與救治新冠肺炎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國乳制品消費迎來新的契機,消費需求呈現旺盛增長態勢。
2020年,我國乳制品需求顯著增長,居民乳制品購買意愿提高,消費習慣逐漸養成。據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動物食物與營養政策中心測算,按全年奶類產量與牛奶保持同等增幅計,2020年全國奶類產量3544.00 萬噸,包裝奶、大包粉等各種乳制品凈進口折合原奶量1862.00 萬噸,全年奶類表觀消費量達到5406.00萬噸,與上年相比增8.0%,人均乳制品消費量達38.30 kg,與上年的35.80 kg相比,增長7.8%,明顯高于近15 年3.3%的平均消費增長率,消費增幅處于歷史高位。
本文對液態乳制品的定義范疇包括純牛奶(滅菌乳)、低溫鮮奶(巴氏殺菌乳)、酸奶(常溫酸奶、低溫酸奶)及其他液態乳制品(調制乳、乳酸菌飲料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國乳制品消費一度下降,2020年2月,疫情初期形勢最為嚴峻,據全球最大的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數據,當月國內液態乳制品銷售量呈現斷崖式下跌,同比降幅高達26.6%。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進入常態化防控,液態乳制品銷售量于4月后開始恢復為同比正向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液態乳制品產量2599.43 萬噸,同比增3.3%。
據尼爾森數據,2020年1—12月累計,純牛奶和低溫鮮奶銷量分別為621.48 萬噸、48.44 萬噸,同比各增17.0%、25.6%,分別比上年同期增幅高4.3 個百分點、14.5 個百分點。同期,常溫酸奶和低溫酸奶銷售量分別為141.47 萬噸、175.36 萬噸,同比降幅各為4.2%、10.2%(圖1)。

圖1 2018—2020 年各類液態奶消費量需求對比
從液態乳制品消費結構看,2020年,純牛奶與低溫鮮奶在整個液態乳制品中的占比較2018年提高9.0 個百分點,而低溫酸奶下降了2.0 個百分點,其他液態乳制品的消費占比由2018年的46.0%大幅下降至2020年的39.0%。由此可見,居民對純牛奶和低溫鮮奶需求逐年增長,尤其是低溫鮮奶在液態乳制品中的占比不斷提高,2020年達到3.0%,其中低溫鮮奶占液態奶比重在2020年1月為2.0%,此后占比量一路提高,于12月達到3.8%(圖2)。

圖2 2020 年與2018 年液態乳制品消費結構對比
近年來,烘焙等新業態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提升我國居民干乳制品消費曾多次出現在國家奶業振興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中。據《全球奶酪及國內奶酪進口競爭格局與供需態勢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奶酪人均消費量0.12 kg,總消費量17.00 萬噸,其中進口奶酪10.80 萬噸。2019年,中國奶酪市場規模超過100 億元,2010—2019年復合增速達到22.0%,預計2020—202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12.0%。據尼爾森數據,2020年,奶酪、奶油產品消費量占乳制品總消費量的6.4%,奶酪、奶油消費年均增速分別為12.5%、35.2%。
2020年,我國居民乳制品人均表觀消費量達38.30 kg的歷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長7.6%,增幅創近5 年新高。乳制品產量2780.40 萬噸,同比增長2.8%,其中液態奶2599.40 萬噸,同比增長3.3%。在此期間,低溫鮮奶消費量增長尤為突出,其消費增速顯著增長。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特點。
據尼爾森監測數據,2020年,低溫鮮奶銷售量48.6 萬噸,同比增25.4%,較上年增幅高13.1 個百分點,近4 年平均增速超過20.0%。2021年,低溫鮮奶延續增長勢頭,1—4月累計消費量16.70 萬噸,同比增幅36.1%,在液態乳制品中漲幅最大。
據尼爾森數據,2020 年,低溫鮮奶線上電商渠道和線下傳統渠道的銷售額增速分別達109.0%、20.0%,分別較上年高24.0 個百分點、5.0 個百分點。據天貓商城數據,2020年,低溫鮮奶銷售量增長150.0%以上,是常溫奶銷售量同比增幅的3 倍。
據尼爾森測算,2020年,低溫鮮奶與純牛奶的平均價格比值為1.17∶1。在不具有價格優勢的情況下,消費者對低溫鮮奶的需求依然強勁,低溫鮮奶在液態乳制品中的占比為3.0%,較上年提高0.6 個百分點。
低溫鮮奶消費快速增長,既有近年來政策鼓勵、技術創新、市場培育等相對長期的因素[3~5],也有在疫情下,消費者對低溫鮮奶營養健康價值的關注度提高這一短期催化因素[6]。
2018 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均提出,修訂提高巴氏殺菌乳國家標準、鼓勵使用生鮮乳生產滅菌乳、發酵乳等乳制品,普及巴氏殺菌乳營養知識。
近年來,國產優質巴氏殺菌奶的加工溫度由105 ℃降低到75 ℃,乳鐵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活性因子含量大幅度提升,達到進口乳制品的8 倍,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光明”)、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新希望乳業控股有限公司等國內乳品企業均在低溫奶包裝盒上標識了加工溫度和活性營養因子含量。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低溫鮮奶2020年銷售量約15.00 萬噸,年銷售量同比增長108.0%,增速較上年翻倍。光明推出優倍等優質低溫鮮奶新產品,首創國內生牛乳空運模式。
《2020中國奶商指數報告》顯示,96.0%的消費者認為低溫鮮奶富含乳鐵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活性因子,喝奶能有效提升免疫力。據百度指數,2020年高端、新鮮牛奶的搜索指數較上年提高了46.0%,脫(低、無)脂的關鍵詞搜索較上年增長22.0%。
隨著國內消費升級,特別是后疫情時代居民健康意識提升,低溫鮮奶消費有望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綜合各方面數據初步測算,預計2021年低溫鮮奶消費總量將達到60.60 萬噸,較上年增12.00 萬噸,液態乳制品消費總量比例有望提升至3.4%。目前,發達國家低溫鮮奶消費量占液態奶比例的70.0%以上,我國低溫鮮奶消費比例顯著偏低,這也表明未來我國乳制品消費結構升級和低溫鮮奶發展空間巨大。
長期看,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低溫鮮奶產業發展:一是鼓勵奶源基地建設,支持南方布局奶源基地[7],解決區域性奶源保障問題。二是推動出臺終端市場冷鏈建設標準,解決低溫鮮奶流通問題。三是加強低溫鮮奶科普宣傳教育,提升低溫鮮奶營養認知,擴大三四線城市和偏遠地區低溫鮮奶普及率,引導乳制品消費升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