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陰道試產后中轉剖宮產是因為產婦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受相關因素的影響導致難產,由順產中途轉剖宮產[1-4]。本研究探討了陰道試產后中轉剖宮產的影響因素以及產后護理對策,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進行分娩隨后由陰道試產中轉剖宮產的23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17例,其中觀察組患者最大年齡為44歲,最小年齡為18歲,平均(32.3±2.2)歲,孕周36~41 周,平均(38.2±0.3)周,經產婦23例,初產婦16例;對照組最大年齡為45歲,最小年齡為22歲,平均(32.5±2.2)歲,孕周36~41 周,平均(38.3±0.4)周,經產婦22例,初產婦17例;治療前所有產婦及家屬均知情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意向書;排除合并妊娠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妊娠并發癥者;排除合并精神異常者;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產婦實施全面護理方法以及術中助產,主要包括:①術前心理護理與術中助產:護理人員需在產婦試產前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交流,了解產婦是否存在負性心理情緒;與產婦講解本次分娩方式和在分娩中可能出現的異常,使產婦能夠做好心理準備,保證能夠在出現異常時能夠及時通知護理人員并配合搶救;與產婦講解分娩成功案例舒緩其緊張、焦慮等負性心理情緒;囑咐產婦家屬多陪伴產婦,使產婦感受到家人的關心和支持,從而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分娩;在產婦進行生產時選擇生產前護理產婦的護理人員進入生產室助產,熟悉的護理人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婦的緊張感。在剖宮產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注意患者的生產進展、宮縮情況以及胎兒胎心狀況;另外,助產人員在生產過程中向產婦說明正確的呼吸方法,并不斷鼓勵產婦。②術后護理:(1)護理人員在生產結束送產婦回病房,在產婦意識還未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先向產婦家屬大概說明相關的注意事項,做好產婦的保暖工作,待產婦意識清醒之后,再向產婦說明產后需要注意的細節事項。(2)產后鎮痛鎮靜:采用VAS 表評估產婦的疼痛程度,當產后疼痛感超出相應的標準后,對產婦給予藥物鎮靜鎮痛,此外,護理人員可嘗試轉移產婦注意力來提高其疼痛耐受性,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有看電視節目和聽音樂等。(3)產后由護理人員告知產婦要盡早下床走動,并說明下床走動的必要性,同時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新生兒護理指導。(4)飲食指導:產婦在生產后,一般身體都比較虛弱,需要補充一定的營養物質,對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或者對產婦飲食內容進行合理干預,通過飲食營養物質的補充來促進產婦產后身體的恢復。
觀察記錄兩組產婦的恢復情況,包括產后排氣時間和首次下床時間。
采用問卷形式調查兩組產婦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滿分設置100 分,分為滿意、較滿意以及不滿意,分值在0~100 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值在80~100 分為滿意,對護理分值在60~79 分為較滿意,護理分值在59 分及以下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為滿意度以及較滿意度總和。
將數據納入SPSS 22.0 軟件中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不同護理方法后,觀察組產婦產后身體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身體恢復情況對比分析()

表1 兩組產婦產后身體恢復情況對比分析()
觀察組整體護理服務滿意度97.4%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9%,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對比[n(%)]
通過對234例產婦的病案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在陰道自然生產過程中,胎兒過大或窘迫、產程延長、胎兒方位異常以及產婦妊娠合并癥等都會導致產婦在順產過程中不得已選擇剖宮產,而另外一種則是患者主觀選擇剖宮產,產婦由于自身的心理和身體因素而主動選擇剖宮產[5-8]。
在生產前或生產過程中,可以采取措施來預防生產過程中出現陰道試產后中轉剖宮產的情況,具體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①降低妊娠合并癥發病率,妊娠合并癥對產婦的自然生產過程會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在妊娠過程中要采取預防措施來降低妊娠合并癥的發病率。②及時準確診斷胎兒不安全因素,但要避免過度診斷,正確處理產程,減少頭位難產發病率。④降低瘢痕子宮剖宮產率。⑤降低選擇性剖宮產概率,護理人員可向產婦說明順產的好處,引導產婦選擇順產。⑥不斷完善和提升生產過程中的助產技術,降低中轉剖宮產的概率,比如安排家屬和患者熟悉的護理人員全程陪伴患者。⑦醫務人員在接生過程中,正確觀察產程,對產婦產時做出正確評估,進一步降低產婦中轉剖的概率。
本研究發現,在陰道試產后中轉剖宮產產后的臨床護理中,相比較傳統的護理方法,全面護理方法的護理效果更為顯著,通過對比兩組產婦產后身體恢復情況,觀察組產婦的產后排氣時間和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均早于對照組,護理服務滿意度也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應用價值高,建議在以后的臨床護理中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