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悅
北京華宇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隨 著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煤炭資源利用率大幅增加,煤炭洗選行業的潔凈煤技術也得到飛速發展。煉焦煤作為稀缺煤種,總儲量相對較少,僅占我國煤炭儲量的 27%,而且我國煉焦煤的可選性不強,難選型和極難選型煉焦煤儲量占比高達 62%[1]。我國對于煉焦煤精煤品質的要求是灰分含量為 6%~ 10%,《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要對煤炭資源的洗選程序進行高精度發展,實現煤炭資源的提質[2]。因此,需要對煉焦煤原煤進行深度洗選,以保證稀缺的煉焦煤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3]。
常村煤礦選煤廠年洗選能力為 120萬 t,主要洗選原煤為煉焦煤,屬于煉焦煤的群礦型選煤廠,為多家煤礦企業進行煉焦煤洗選工作,而多來源原煤造成煤質存在較大差異。
選煤廠原選煤工藝采用的是不分級混合入選,經過跳汰—浮選—濃縮壓濾,將原煤分選為精煤、中煤及煤矸石。由于洗選原煤煤質差異過大,對于部分煤質較差的煉焦原煤,現有的洗選設備及洗選工藝無法適應,導致跳汰洗選時精煤產量降低,跳汰中煤內精煤含量增加,造成稀缺的優質煉焦煤資源的浪費,并降低了選煤廠的經濟利益[4-5]。為解決這一問題,選煤廠集中技術力量對跳汰中煤做了篩分試驗和浮沉試驗,分別統計跳汰中煤內精煤的含量,結果如表 1、2 所列。

表1 跳汰中煤篩分試驗結果Tab.1 Results of sieving test for jigging middle coal
由表 1 可知,跳汰中煤的顆粒度較粗,主要為-50 +6 mm。通過提升斗和振動篩進行脫水后,-0.5 mm 的煤泥含量很少;顆粒度越小,灰分含量越高,證明矸石的破碎程度比煤高。
由表 2 可知,1.4 g/cm3密度級以下的產率累計為 18.18%,灰分含量累計為 13.45%。密度級低的中煤產率高、灰分低,證明跳汰中煤含有精煤。

表2 跳汰中煤浮沉試驗結果Tab.2 Results of float-and-sink test for jigging middle coal
為統計跳汰中煤精煤的含量,選煤廠對一周內(2020 年 3 月 11 日至 3 月 17日) 的中煤產品進行了檢測,結果如表 3 所列。

表3 跳汰中煤中的精煤含量Tab.3 Content of clean coal in jigging middle coal
由表 3 可知,跳汰中煤內精煤含率較高,為8.13%~ 10.57%。可見,精煤損失量較大,需要對洗選工藝進行優化升級。
針對洗選工藝的優化升級,選煤廠制定 3 種方案:方案 1,將主洗選設備中的跳汰分選設備更換為三產品重介質旋流器,保留煤泥處理系統;方案 2,對跳汰分選的中煤進行深加工,采用三產品重介質旋流器進一步分選;方案 3,使用原系統對跳汰中煤進行二次分選。
為確定以上方案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對比。方案 3 優點明顯,工藝簡單,且無需資金投入;缺點是中煤與原煤的密度級差異明顯,會導致灰分含量難以控制,造成其他產品的質量受到影響,同時對中煤進行二次分選時,一定會占用原煤的分選量,影響企業分選效率。因此,首先否決方案 3。
方案 1 和方案 2 在業內應用較為廣泛,在同煤質的原煤洗選上,精煤灰分含量相差不大,精煤產率相當,主要是對成本進行比較,結果如表 4 所列。

表4 各方案的成本對比Tab.4 Comparison of various schemes in cost
由表 4 可知,方案 2 的投入成本少于方案 1,改造后的生產成本也較方案 1 更低。因此選擇方案 2 對洗選工藝進行優化升級,在精煤產率和產品收益相當的情況下,節約成本支出。
文獻 [4] 認為中煤是矸石與煤炭的混合體,通過對矸石的解離操作能夠提高中煤二次洗選的精煤產率。文獻 [6-8] 對中煤的解離度無法制定系統標準,只能根據實際煤質來確定最符合企業需求的解離度,需要考慮成本投入和收益的對比。因此,選煤廠對中煤二次洗選的解離度進行試驗研究,分別選擇 6、13、25 mm 粒級的中煤進行破碎—篩分試驗和破碎—浮沉試驗,試驗結果分別如表 5、6 所列。對破碎后的中煤可選性進行分析,繪制了各粒級的可選性曲線,分別如圖 1~ 3 所示。分析結果如表 7 所列。

圖1 25 mm 以下的中煤可選性曲線Fig.1 Separability curve of middle coal under 25 mm

表5 中煤破碎—篩分試驗結果Tab.5 Results of breaking and sieving test for middle coal

表6 中煤破碎—浮沉試驗結果Tab.6 Results of breaking and float-and-sink test for middle coal

表7 中煤破碎后的可選性分析Tab.7 Separability analysis on broken middle coal

圖2 13 mm 以下的中煤可選性曲線Fig.2 Separability curve of middle coal under 13 mm

圖3 6 mm 以下的中煤可選性曲線Fig.3 Separability curve of middle coal under 6 mm
由表 5、6 可知,當中煤的破碎等級為 25 mm時,1.4 g/cm3密度級以下的累計產率最高。這是因為當破碎等級為 13 和 6 mm 時,破碎煤泥量大幅增加,大量的低密度物質進入到煤泥中,造成大于 0.5 mm粒級的產量降低而導致的。
對圖 1~ 3 及表 7 進行分析可知:在保證精煤灰分含量為 9.5% 的情況下,13 mm 破碎級中煤可選性最好;破碎至 25 mm 級時,精煤的產率最大,可達27.86%,并且破碎煤中泥量最小。因此,選擇 25 mm破碎級進行中煤二次洗選。
經以上分析可知,本次優化升級的工藝是將中煤破碎至 25 mm 后,采用無壓三產品重介質旋流器進行二次分選。工藝優化后的洗選流程如圖 4 所示。

圖4 工藝優化后的洗選流程Fig.4 Concentration process f low after technical optimization
2020 年 10 月,選煤廠完成本次洗選工藝的優化升級,優化后的洗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工藝優化前后的產率對比如表 8 所列。
由表 8 可知,優化升級后,1.4 g/cm3以下密度物質含量顯著減少,精煤產量得到提高,中煤產量以及發熱量有所降低,矸石產量略有增加。按精煤價格為 850 元/t、中煤價格為 260 元/t,選煤廠設計年洗選量 120萬 t 計算,優化升級后,每年洗選煤炭銷售額為 8 955萬元,增收將近 3 500萬元,除去優化升級后增加的生產成本 360萬元,每年可為洗煤廠帶來3 140萬元的經濟效益。

表8 改造前后產品產率對比Tab.8 Comparison of product yield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
常村選煤廠對原洗選工藝進行升級優化,新增無壓入料三產品重介質旋流器對跳汰中煤進行了二次分選,升級方案用時 4 個月,簡便易行。優化后的洗選系統效果顯著,精煤產率明顯提高,不僅避免了稀缺煉焦煤的浪費,而且為選煤廠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