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麗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腫瘤科 江蘇 南京 210000)
癌痛是癌癥患者中晚期的主要臨床表現,會進一步加劇患者焦躁、恐懼、不安等不良心理情緒,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對于生命期在3 個月以上癌癥患者,實施人性化、規范化護理干預,是提高癌癥患者生命存期質量的重要措施。在癌癥患者護理中,常規護理以用藥、飲食及健康指導等為主,護理效果難以滿足癌癥患者需求。規范化護理堅持以人為本,在癌痛評估的基礎之上,針對不同疼痛等級實施差異化護理干預,并積極開展護理,對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均表現出較好的應用效果[1]。因此,本文以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2 例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2 例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基于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 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其中男21 例,女20 例,年齡(57.15±4.31)歲。從病種來看,乳腺癌9 例,肝癌11 例,胃癌13 例,胰腺癌4 例,結腸癌3 例,其他1 例。觀察組實施規范化癌痛護理,其中男22 例,女19 例,年齡(56.81±4.72)歲。從病種來看:乳腺癌10 例,肝癌13 例,胃癌11 例,胰腺癌4 例,結腸癌2 例,其他1 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經病理學診斷為腫瘤癌痛者;(2)年齡15 ~80 歲,意識清楚,可正常交流;(3)生存期預計3 個月以上,且具有較好依從性者;(4)患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不適用止痛藥者;(2)合并有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3)精神障礙,無法配合正常護理治療者。
對照組:對照組癌癥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1)做好生活飲食護理,指導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以清淡飲食為主,保持營養需求;(2)做好健康知識宣講,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管理能力;(3)做好用藥指導,告知止痛藥物應用方法;(4)指導患者適當運動,增強自身體質,提高抵抗力。
觀察組:觀察組癌癥患者實施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主要包括:(1)疼痛評估。科室成立癌痛評估小組,應用VAS 法從患者的癌痛感受、年齡、病種等方面評估患者癌痛情況,并做好評估結果記錄;(2)護理實施。將疼痛評估結果及時反饋給醫生,針對不同癌痛患者情況,采取差異化、針對性護理干預。①輕度疼痛者:主要以放松治療為主,如音樂療法等,可以有效舒緩患者焦慮、煩躁、恐懼等情緒[2];②中度疼痛者:在放松療法的基礎之上,適當梯度用藥(如西樂葆、布洛芬等藥物),緩解患者疼痛程度,并做好觀察記錄;③重度疼痛者:予以嗎啡、杜冷丁等麻醉性鎮痛藥物,并在用藥后給予放松療法,幫助患者保持放松的心理狀態。(3)心理干預。針對癌癥患者焦躁、恐懼等心理特點,精心制定患者“心理健康手冊”、心理輔導視頻,幫助患者疏導心理,建立自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4)健康知識宣講。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相關禁忌證,宣講自我護理管理知識,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癌癥疾病,做到知行合一。
(1)生活質量評價。在生活質量評價中,采用SF-36 生活質量量表[3],從飲食、精神、睡眠等方面,對患者生命質量進行評價。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2)心理狀況評價。在心理狀況評價中,主要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價法,對患者護理實施前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價。評分越高,則說明患者心理情緒越差。(3)癌痛評價。在癌痛評價中,采用疼數字評分法(NRS)進行評價[4]。用0 ~10 分表示疼痛等的程度。其中,0 分無痛、1 ~3 分輕度疼痛、4 ~6 分中度疼痛、7 ~9 分重度疼痛、10 分劇痛。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飲食、精神水平、睡眠狀態及疲乏感等指標值均優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x- ± s,分)
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分別是(38.42±3.07)分、(36.73±4.01)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9.53±3.28)分和(48.82±3.2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較(x- ± s,分)
在癌痛方面,護理后觀察組癌痛評分(3.35±0.60)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24±0.6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癌痛情況比較(x- ± s,分)
在癌癥中晚期,患者面臨癌痛的巨大折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情緒等均形成了較大影響。對于中度以上癌痛患者,癌痛折磨會挫傷患者的自信心,極大的痛苦感給患者的心理帶來負擔。因此,在癌癥患者治療中,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患者心理情緒、改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規范化癌痛護理堅持以人為本,針對患者個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規范化護理措施及心理干預,可滿足癌癥患者的護理需求,表現出良好的應用效果[5]。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經規范化護理干預的癌癥患者,其生活質量評價指標值均優于常規護理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規范化護理能夠基于患者的癌痛情況,實施差異化、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減輕疲乏感、提高精神水平等,均具有更好效果,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在規范化護理中,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對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顯著效果。本文研究顯示,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分別是(38.42±3.07)分、(36.73±4.01)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9.53±3.28)分和(48.82±3.2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心理干預實施之下,患者抑郁、焦躁等不良心理情緒得到緩解,可幫助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心。癌痛是中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期所面臨的巨大問題,經規范化癌痛護理,患者癌痛評分(3.37±0.60)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患者的(5.24±0.6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在規范化護理干預之下,身心處于舒緩、放松狀態,且針對不同疼痛程度實施梯度用藥,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癌痛感,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在癌癥患者護理中,相比于常規護理,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改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