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真
摘 要:新形勢下,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和變革,靈活就業就成為了緩解當前就業壓力的主要方式。在不同的歷史原因下,靈活就業的人員缺少穩定的生活保障,并且大部分都處于社會保障制度之外的位置,保持游離的狀態,總體參保率很低。靈活就業的呈現增強了勞動力市場的整體活力,進一步提升了就業和經濟增長。靈活就業門檻低、包容性大,人數也迅速增加,規模日益龐大,屬于不可別忽視的群體。作為社會的一員,都有享受社會保障的基本權利。因此,本文首先提出問題,立足我國國情,結合現存的問題,針對性的構建出科學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新型 靈活就業人員 社會保障
1 問題的提出
在全球化轉型的歷史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就業問題更成了當前全球關注的焦點。互聯網技術呈現到大家的視野當中以后,靈活就業者得到了爆發式的發展。雇傭勞動關系出現了變化,社會保障權利也出現了眾多的空白和不足,給勞動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性。一般的情況下,男子16歲~60周歲,女子為16歲~55周歲,屬于勞動年齡人口[1]。截止到2021年的1月,我國勞動適齡人口數達到了8.8億人,全國就業人員75064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6271萬人,其中正規部門就業人員只有2.9億[2]。在這樣的龐大趨勢中,就可以看到靈活群體的數量巨大,屬于不可被忽視的人群。保護新型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權益,不僅是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內在要求,與此同時,還可以提高就業質量,保證人民穩定的收入水平,滿足社會保障權益迫切的保護需求。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雇主與雇員勞動關系模糊,勞動力市場存在性別歧視,靈活就業法律制度的缺失,法律機制不健全,缺乏實效性,制度不明確,缺乏針對性。社保險種設計不盡合理,經辦機構信息化建設滯后。社會保障管理與監察存在缺陷,平臺企業不重視從業者社會保障權益的保護。靈活就業人員流動性大,參保意愿不強。鑒于此,如何完善我國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制度?就成為了當前形勢下,眾多學者需要解決為主要問題之一。
2 新型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問題解決方式
2.1 轉變原有的思想觀念,提高對應的管理能力
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問題一直都是大家重點關注的點。從當前的形勢上看,勞動合作關系中,存在雇傭和被雇傭之間的約定關系,體現了很強的短暫性和流動性。在現實的生活中,經常都會出現“有勞動沒有關系”的現象和問題,也會出現“多重勞動關系”的現象和問題。甚至可以同時在幾家企業中提供臨時性的服務項目建設。在復雜的勞動關系中,靈活就業的人群想要參加保障,那么就會導致新問題和新矛盾的出現。這些制度關系,缺少法律的定制,并且存在很強的排斥性。此時,就需要相關的部門和人群,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轉變原有的思維方式,找到靈活就業人員和社會保障之間的關系,并且突破原有的限制揮或者是束縛,找到合理的依附關系,找到靈活就業人群的就業變化,并且使用累積的方式,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在建立社會保險管理制度的時候,還需要結合現實的需要,分析其中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之后,根據不一樣的勞動關系,合理的分類[3]。部分人員已經解除了勞動關系的,就需要重新簽訂,并且建立統一化的管理。建立不同層次的繳納金額,在原理原單位的基礎上,需要辦理申報手續。沒有勞動關系的靈活就業者就需要結合社會保障制度的需要,建立代繳服務窗口,保持不同地區的合理分配性。
2.2 完善各險種的制度設計,保持靈活化和具體化
第一,參保形式靈活化。首先,是繳費基數靈活化。一般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人員的工作方式,時間,地點等都處于隨機的狀態,缺少固定性。他們自身的素養和文化水平也處于層次不同的地步,有的參保能力十分有限。此時,就需要結合現實的需要,靈活的建立繳費基數的內涵需要,保持相關人員的最低保障建設。靈活就業者的群體中,有的是這個月收入可以,但是到了下個月就失去了經濟來源。考慮到這些情況以后,相關的部門和人員就需要結合這些情況,靈活的制定繳費時間,按年、按月或按季都是可以的。最后,還需要保持繳費地點的靈活,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手續的相關內容和建設。
第二,完善工傷保險。2020年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死亡27412人,比上年減少2107人,同比下降7.14%[4]。雖然說,死亡的人數是有所下降,但是人數的基數較大,并且還存在疫情影響下,很多工作項目無法正常進行所導致的。一般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的文化層次偏低,基本的技能也比較單一,大部分都是從事建筑等勞動密集型較大的產業。不僅勞動強度較大,危險性較高,那么工商施工的人數較多。如果沒有工傷保險進行賠償,他們的家庭基本上都是處于沒有保障的狀態。此時,就需要結合現實的需要,實行雇主繳費制,確保從事高危職業的人員快速的參保,并且靈活就業人員無需繳費。一旦出現問題,確定是工商,那么就需要一次性賠付靈活就業人員對應的費用。
第三,完善醫療保險。在《指導意見》呈現到大家的視野當中以后,就需要在政策上,加大基本醫療保險的相關規定建設,并且維護了靈活就業人員的眾多權益[5]。在開始的時候,需要降低參保門檻,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其次,需要用重考慮靈活就業群體的現狀,結合醫療保險實際情況,降低比例,擴大參保的范圍,加大靈活性。之后,就需要結合實際,分析“有病投保,無病退保”的相關問題,并且保持醫療保險的安全性,在半年的時間內,可以享受對應的待遇。但是這屬于個人的賬戶基金,不是統籌的資金,還需要根據當前現實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小降低風險,保持醫療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完善養老保險。在城鎮化發展的歷程中,老齡化開始嚴重,并且各種社會問題也開始逐漸的呈現到大家的視野當中。在完善制度設計的時候,首先,養老保險項目建設和設計需要滿足“低門檻、廣覆蓋”的發展路徑。其次,需要應適當降低繳費,切實擴大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范圍。最后,需要延長繳費的時間,最大限度的保障障靈活就業人員年老時的生活水準,將養老保險控制到一個合適的范圍當中,為以后的發展和保障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2.3 加快社保經辦機構信息化建設,提升經辦服務的水平
第一,建立全國社保信息網,最大限度的加快社保信息數據庫的有效建設,并且分析便利性,保持獨立性,找到適應工作崗位的流動性。整合數據資源,形成一體化的數據庫,建立統一的管理辦法,并且完成跨地區的信息共享,探究社會保險關系的轉移、接續和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和工作。
第二,需要研制全國通用社保卡,實施金保工程“一卡通”的覆蓋性。也就是說,需要在統一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人手一卡,一卡多用,全國通用”的總體設計目標[6]。一般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的流動性強,并且工作的地點也不能很好的詮釋和確定。此時,就需要結合現實的需要,整合思想,加分析這些內容之間的社會保險關系,并且做好對應的轉移、接續工作,最大限度的解決轉移社保賬戶困難的問題,并且還可以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保障登記制度,建立錄、接續、轉移等內容的有效延伸,為以后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第三,需要開設多種繳費平臺,加快“一站式窗口”服務模式的建設。也就是說,需要社保經辦機構,結合自身的實際,分析靈活就業人員特點,加大服務窗口的有效建設。構建專門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服務電話,相關的人員,使用電話、網絡、微信、支付寶等多元化的方式,就可以完成對應的繳費工作,創設靈活的思維空間與環境建設,為下一步的優化提供建設基礎。
2.4 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配套措施
就業是民生之本,良好的就業環境,需要就業保障的協助和建設,為以后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準備。第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使用財政補貼生活困難的靈活就業人員,推動其參保、續保的可持續發展。是針對“4050”下崗人員,補貼標準為其繳納養老保險費的60%[7]。加大社會保障立法的力度,完善法律體系。依法對社會保障制度實施過程中法律監督與行政管控相互結合起來,健全社會保保障司法制度。使用互聯網、手機等方式,就可以加大政策解說,并且提高宣傳的力度。加大管理培訓的力度,提高業務水平。加大政策因掃,做好社會社保管子的轉移交接服務工作。第二,完善用工制度。通過相互口頭協商確定具體的工作就算是沒有合同,也一樣形成勞動關系,并且企業內部勞動關需要向著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實施發展和延伸。在實踐中,探究“互聯網+就業服務”的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健全完善多層次、多方位的就業培訓服務體系,提升相關人員的就業素養。第三,建立社區社會保障服務平臺,構建援助體系,幫助下崗人員再就業。建立多元化的服務項目,例如:家庭幫工、老人護理等都屬于便民的服務范疇,需要保持繳費方式的便利性,了解相關的政策保障,在合理的關注中,分析社會制度化的程度,加大服務管理的理念。
3 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歷程中,衍生出了靈活就業的方向。不僅可以滿足社會主義發展的建設和需求,也可以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建立新的就業方式。此時,就需要相關的部門或者是人員,提高靈活就業者的社會地位,保障其發言權。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維護合法社保權益。加強立法,完善有關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破除歧視,維護公平的市場秩序,健全社會保障配套措施。化解各種矛盾,促進社會保障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辛.北京市低收入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問題研究——以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為例[J]. 北方經貿, 2018, 000(010):34-36.
[2] 亓名杰,朱海倫.我國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研究現狀評述[J]. 嘉興學院學報, 2019(5):31-32.
[3] 任海霞.構建我國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緊迫性和謹慎性思考[J]. 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 2018, 000(004):113-116.
[4] 朱則,謝展風.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參保率低的原因和對策思考[J]. 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 2011(10):6-9.
[5] 楊攀,周婧.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擴面問題研究——以南昌市為例[J]. 社會科學前沿,2021,10(2):11.
[6] 陽程文.我國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制度與需求問題研究述評——基于中西方研究對比的視角[J].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01):68-72.
[7] 趙海珠,朱俊生.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減免機制研究——以阜新市為例[J]. 社會保障研究, 2017(1):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