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
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隨著會議的召開,意味著中國校園足球的發展即將全面鋪張開來。時至今日,校園足球在這短短的6年時間了,如雨后春筍般煥發新生,不管是從開展校園足的學校數量上(2015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8627所,2018年達到2萬所,到2025年之前要再創建3萬所),還是從學生的體質方面、足球基本功等方面上,我們都看到了量和質上的飛躍提升。
校園足球的迅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隨著校園足球的全面普及,問題也隨之顯現出來。目前還有許多學校沒有開展足球課教學活動,而這些沒有開展足球課的學校,多數都是因為學校沒有場地或者場地太小從而沒辦法開展活動。其實本人覺得這都不是重點所在,因為我們不能因為沒有場地、場地太小,學生就不進行體育鍛煉,不上體育課。所以既然學生要上體育課,要進行體育鍛煉,那么足球課的教學也同樣能開展。只是我們在開展足球課的時候,要“因地施教”,根據場地的大小,學生活動的范圍,制定合適的足球課教育教學計劃、目標和實現計劃、目標的具體方法。
我記得在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的莊弼教授的課上,莊教授就曾跟我們說過,“足球的技術和動作的分開的”。我們可以從足球的基本功教學和足球比賽的技戰術教學兩個方面來開展足球教學。首先,在日常的體育體鍛課中,我們要融入足球課的教學。在進行基本功教學訓練的時候,我們要分兩步走。第一步,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莊教授也說過“低年級的學生不要教技術,而是要培養學生的球感”。那么,我們在低年級中進行足球教學的首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對足球產生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足球。那么在日常的足球課教學中,我們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控球,將足球控制在自己的腳下。第二步,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通過基本控球技術的學習后,在沒有場地給我們實施對抗性的足球教學的時候,我們怎么辦呢?我覺得可以通過讓學生學習顛球來實現對運球及傳球的技術訓練。當然,一味的基本功訓練會使得學生覺得枯燥無味。但是我們有一個詞叫做“寓教于樂”,我們要把單一的基本功教學變成趣味的足球游戲、競賽。低年級的學生,上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小游戲加入其中,比如有個數字游戲,就是不同的數字代表各自的身體部位,老師說出數字,學生就需要用相應的肢體去碰觸足球。而高年級學生的顛球訓練,我們可以通過小競賽來增加趣味。比如,定期地進行個人的顛球、團隊的顛球賽還有顛球的接力賽等。這些游戲和競賽對于場地的要求也是不大的,小場地完全能夠開展。
足球除了基本功之外,還有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就是技戰術。那么怎么在沒有場地的情況下進行技戰術的教學呢?我覺得可以將技戰術的教學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理論教學,一部分實踐教學。對于理論部分的教學,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多媒體在實現。比如,在教室里播放某一段足球比賽,通過視頻,來分析各個球員的站位、跑動、補位、傳球、進攻、防守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其實我們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來進行。這是對于小場地學校沒有實戰的情況下,進行技戰術教學一個很好的途徑。
我們都知道紙上談兵永遠比不上實干一場來得深刻。所以,沒有場地的小學校也不能只是光有理論沒有實踐。那么小場地學校的技戰術實踐活動,就只能依靠“走出去”的辦法來實現了。這個“走出去”的途徑可以是跟臨近的有場地的兄弟學校進行友誼賽的拉練。這是一個很好的實戰鍛煉途徑。所有的實戰比賽,都是為了讓我們的技戰術教學,能從理論變為實踐。這也解決了我們小場地學校,沒辦法進行足球對抗類教學。將小場地學校足球教學由“不可能”變成“可以”。
“走出去”的方式還可以是讓學生組隊參加鎮、區、市舉行的校園足球比賽,通過參加教育部門舉辦的足球聯賽,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有能將理論化為實際的可能。像我們潮州市、潮安區、湘橋區就幾乎每年都有舉行校園足球比賽,這是教育部門為我們發展校園足球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為學生創造的一個非常好的實戰鍛煉機會。
雖然在發展校園足球階段,在我們普及校園足球教學的過程中還會出現這些或那些的問題。阻礙永遠是伴隨著發展一起出現的。但是學校運動場地小這個問題,它并不是我們日常不能開展足球教學的根本原因。
足球不僅要不限于課堂,還應該不限于場地。我還是覺得,只要有足球,就能進行足球課的教學。不能因為場地小,而放棄對足球的教學。我們應該積極地推動校園足球的發展,積極地在我們日常的體育、體鍛課教學融入足球課教學。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的肖建忠教授說過,“校園足球的目的是:通過足球推動校園體育的建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的體制。”這也是我們作為一名參與校園足球建設的體育老師,所要遵循和實現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國足球學校.校園足球手冊[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8.
[2]廣州體育學院足球教研室.足球教學與訓練[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