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飛

【摘要】議題式教學是落實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重要抓手。筆者結合“消費專題復習”課例,依據“教學評一致性”的理念,對議題式教學在復習課中的范式建立進行了初步探究。提出在復習課中要注重“從情境信息點走向知識體系面”“從典型題目走向經典題型”“從做題者走向命題者”的三個轉變。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復習備考;教學范式
新高考評價改革引領下的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格局正在形成,不少專家學者和一線名師正在努力探尋高中思想政治復習課的教學范式。我們追求的復習課新范式不僅具有環節化的課堂結構和程序化的教學模式的特點,更應體現“教學評一致性”的理念,并通過教學方式創新去實現高效復習的目標。議題式教學越來越成為高中思想政治復習課的“必選項”。現結合肇慶宣卿學校黃海雯老師上的“消費專題復習”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談談如何在復習課中實施議題式教學,建立有效的教學范式。
一、精選議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版)》指出:教學設計能否反映活動型學科課程實施的思路,關鍵在于確定開展活動的議題。議題既要包含學科課程的具體內容,又要展示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既具有開放性、引領性,又要體現教學重點并針對學習難點。因此,復習課在實施議題式教學中關鍵而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確定議題。“消費”這一專題知識點多且復雜,又是命題的熱點。黃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確定“后疫情時代的消費”作為本節課的議題。該議題引導學生圍繞疫情后消費變化的時政話題,具有綜合性和開放性,進行發散性思維,準確、全面地理解和運用消費的核心知識。
二、議題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議題式教學的實施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1.議后重構:從情境信息點走向知識體系面
在復習課堂教學中,以個別提問、背誦抽查的復習課導入,僅局限檢查學生對知識點背得牢不牢;以師生回憶式梳理知識或讓學生自構思維導圖的復習導入,僅局限檢查學生對知識主線把握得準不準。這種“點、線”的復習方式難以滿足高考評價體系下“面”的綜合性要求。碎片化的知識“點”需要置于知識關聯的“線”中,“線”上的知識點置于生活的情境問題“面”中,是學生關鍵能力培養的沃土。因此,復習課第一個環節應該是“議后重構”。本環節的關鍵是引入具有時政性、關聯性、層次性的多則情境信息,并結合復習主題提出情境問題是極為必要的,然后通過情境問題的議學探究重構核心知識體系是更有效的。【見右表中環節(一)-環節(二)】
2.異題共議:從典型題目走向經典題型
經典(classics)是指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經典的高考真題有著取材源于生活、情境設問指向素養和關鍵能力、答案邏輯嚴密等特點,歷久如新。但是,某一道經典真題僅代表某一特定條件及情境。我們時常看到一些與經典真題非常“神似”的模擬題,通過對比分析我們能發現不變的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及情境分析能力的考查,變的是材料條件及情境。因此,在知識動態重構后,應馬上進入“異題共議”模擬實戰環節。“異題共議”分三個步驟開展,形成有效的閉環復習。一是高考真題我來“賞”。“賞”著重把握的命題脈絡和思維邏輯建構,是“怎樣考”的問題;二是模擬變式我來“做”。“做”著重訓練學生運用答題規律應對條件及情境變化的能力,是“還可以怎樣考”的問題;三是異題對比我來“議”。“議”著重對異題同型的題目進行“為什么要這樣考”的套路升華。通過異題共議環節的落實,從會做典型題目走向領悟經典題型,師生定能做好經典真題的“傳唱人”。【見右表中環節(三)-環節(五)】
3.命題評議:從做題者走向命題者
命題訓練越來越多被運用在復習課中,如何找到適切的命題訓練方式?命題訓練要求不明確,過分追求高大上只會起到反效果。同時,開展“命題共議”小組合作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在“命題評議”環節中,首先開展小組內合作“模題、變題”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參照高考典型真題,可采用保留答案變情境材料或保留情境材料變設問的方式開展。其次,開展小組代表“述題”展示。最后開展小組間“評題、修題”的互評活動。互評中,小組代表點評要指向命題各要素,重點是答案生成的思維邏輯,并提出修改建議。從“做題者”走向“命題者”,轉變的不是一道題的表現形式,而是養成學生由內而外的審題、解題的思維習慣。【見上表中環節(六)】
以上教學環節有助于引導學生重構核心知識體系,從會做高考典型真題到領悟典型題型,思維邏輯能力培養貫穿其中,從命題活動中品味命題的脈絡和規律。總之,議題式教學在復習課中的范式建立,是落實活動型課程和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途徑,是高三教學實施的新探索。
【本文系廣東省2019年度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計劃(強師工程)重點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9ZQJK058】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