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濛
形體舞的訓練是指人們為達到形體健美的目的,采用徒手或器械等專門的、綜合性的鍛煉方法和手段,以達到增強體質、端正姿態、改善形體、培養氣質等目的一種體育鍛煉形式。形體舞借鑒和綜合了健美操、體操和舞蹈等練習的內容,形式新穎,符合青少年的運動特點和需要。
(一)改善體型,培養良好體態
人的體型由骨骼、關節和肌肉決定。骨骼、關節和肌肉發育正常與否,將決定一個人的體型良好與否。人的體態主要是指人體各主要部位的姿態。
形體舞能對身體某些部位的生長發育產生較大的影響,使關節周圍的肌肉發達,加強關節的穩固性。形體舞有許多伸展性的練習,常鍛煉,可使關節囊、韌帶和關節周圍肌肉群的伸展性增強,提高關節靈活性。
科學的、系統的、具有針對性的形體舞鍛煉,可減少肌肉中脂肪含量,達到消脂減肥的目的,從而更有效地改善體型。
(二)培養高雅的氣質和風度
氣質是人們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特征,它是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動力性特征。
風度是指人的言談、舉止和態度的良好表現。
形體舞在塑造人形體的同時,還塑造美的心靈。只要具備高尚的情操,時刻注意自身的修養,就會逐漸形成一種高雅氣質和瀟灑的風度。
(三)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肌肉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等基本性能的總稱,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體質增強的重要表現。
在形體舞中,為了達到形體健美的目的,通常采用多種綜合性的訓練手段,這樣可使關節的柔韌性、靈活性和協調性得到提升,內臟器官的新陳代謝得到改善、心肺功能增強。形體舞的內容豐富多樣,決定著它對身體影響的全面性。因此,長期科學練習形體舞,可達到增強體質、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的作用。
(一)基本姿態與練習
基本姿態是人體最基本的姿勢,包括立、坐、走等。形體健美鍛煉應從最基本的姿態開始。
1.站姿
站立姿勢:兩腿伸直并立,兩腳自然成小“八”字,頭頸、軀干、腿在一條直線上,直頸、挺胸、立腰、收腹、夾臀、提氣,兩肩放松下沉,兩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顯示出人體的曲線美和高雅的氣質。站姿練習方法如下:
(1)靠墻站立。保持站立姿勢,腳跟、腿、臀部、肩胛骨和頭部緊靠墻。此練習是借助墻的平面來培養和訓練站立時上體挺拔,頭、軀干和腿在一條垂直線上的良好方法。
(2)分腿站立。保持正確站立姿勢,兩腿在小“八”字站立的基礎上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雙肘微向前扣。此練習主要是訓練臀部、腹部及上體,夾臀與收腹協同緊張。
(3)單腿站立。保持正確站立姿勢,雙手叉腰,一腿支撐,另一腿屈膝上抬,繃腳貼于支撐腿上,此練習是訓練腿的挺直及控制力。
2.坐姿
坐姿:身體重心落在臀部,挺胸收腹,立腰提氣,肋骨上提,頭頸向上伸,微收下頜,肩放松,四肢擺放要注意規范、端正。坐姿練習方法如下:
(1)盤腿坐(地面)
保持正確坐姿,兩腿彎曲,兩腳腳心相對盤于腹前,雙肘放松,手腕搭于膝關節上,也可雙手背于身后。
(2)正步坐
兩腳并攏,腳尖正對前方,兩膝稍稍分開,兩臂自然彎曲,兩手自然扶于大腿處,上體正直,微向前傾,肩放松下沉,立腰,頭、肩、臀在一條直線上。
(3)側坐
保持正確坐姿,上體微向側轉,兩臂自然放松扶于大腿處,兩腿彎曲并攏,雙膝稍移向一邊,靠外側的腿略在前,這樣可使臀部和大腿看起來比較美觀。
(4)雙腿交疊坐
保持正確坐姿,上體端正,一腿垂直于地面,另一腿重疊在其膝的上方,腳尖繃直,兩手交叉于腹前。
3.走姿
走姿:兩腳在一條直線的左、右側交替前移,膝關節正對前方,身體保持站立時的正確姿態,步幅適度,重心移動平穩,頭正,雙肩下沉稍外展,兩臂前后自然擺動。走姿練習方法如下:
(1)步幅、步頻控制練習
在行走過程中,保持正確站立姿勢,對步幅、步頻進行控制,女生步幅約30厘米,步頻為120步/分鐘,可根據自身條件適當調整,通過口令或音樂反復練習。
(2)提踵走
保持正確站立姿勢,提腳跟,用腳前掌行走。此練習可提高身體在行進過程中的穩定性及控制力,避免出現搖晃、擰轉、弓腰等不良姿態。
(二)徒手練習
徒手練習是進行形體健美鍛煉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強此練習可提高和發展身體柔韌性、身體力量,提高身體的協調性,使體形勻稱健美、姿態端正,培養高雅的氣質和風度。
1.手形
手的基本形態是五指并攏,自然伸長,拇指和中指向下,其余手指向上翹起,五指間有空隙。
2.手位
(1)一位手
動作:兩臂微屈成弧形置于體前,與身體約距10~20厘米,掌心向內,指尖相對。
(2)二位手
動作:兩臂成弧形前舉,稍低于肩的位置,掌心向內。
(3)三位手
動作:兩臂成弧形上舉至額頭上方(稍抬下顎,用眼的余光可看到手),掌心向下。
(4)四位手
動作:兩臂成弧形,一臂保持三位不動,另一臂由三位下落至二位。
(5)五位手
動作:一臂保持三位不動,另一臂由二位向側打開至側舉,掌心向前。
(6)六位手
動作:側舉的手臂不動,另一臂由三位下落至二位。
(7)七位手
動作:側舉的手臂不動,另一臂由二位向側打開至側舉,掌心向前。
動作要點:手臂保持弧形,身體要挺拔,眼睛看手,頭部要隨手臂的變換有規律地轉動。
3.腳的基本位置
(1)一位腳
動作:腳跟靠攏,兩腳尖向側打開成“一”字,兩腿內側夾緊,重心在兩腳上。
(2)二位腳
動作:在一位的基礎上,重心移至一腳,另一腳向側擦地,約一腳距離,腳跟落下,重心在兩腳上。
(3)三位腳
動作:在二位的基礎上,一腳保持不動,另一腳向內擦地收回,使前腳在后腳弓處成平行半重疊站立,重心在兩腳上。
(4)四位腳
動作:在三位的基礎上,后腳不動,前腳向前擦地,約一腳距離,使前腳尖與后腳跟平行站立,重心在兩腳上。
(5)五位腳
動作:在四位的基礎上,前腳擦地收回,使兩腳前后重疊平行相靠,重心在兩腳上。
動作要點:五個站立腳位都要保持上體直立,肩部放松,胯打開,膝蓋伸直。
4.站立姿勢
(1)小“八”字步
動作:兩腳跟靠攏,兩腳尖向外側分開成“八”字形。
(2)正步
動作:兩腳跟靠攏,腳尖向前,重心在兩腳上。
(3)“丁”字步
動作:兩腳尖對斜前方,前腳跟靠在后腳弓處成垂直形態。
動作要點:所有的站立姿勢要保持身體挺拔、兩腿夾緊、收腹立腰、梗頭、肩部放松。
5.形體操組合訓練
(1)組合一
第1個8拍(1~4),一位站好,兩手成二位。
第1個8拍(5~8),二位向旁打開成七位,左腳擦地出去。
第2個8拍(1~8),左手成三位,右手還原成一位,并向右下旁腰,右肩放松。
第3個8拍(1~8),兩手還原成七位。
第4個8拍(1~8),兩手還原成一位,保持手形,臂形,左腳擦地收回。
(2)組合二
第1個8拍(1~2),身體向右轉45°,一位站立,左腳向前擦地出去。
第1個8拍(3~4),半蹲。
第1個8拍(5~8),移重心,重心在左腿,右腳點地;右手向前延伸,左手向旁延伸。
第2個8拍(1~4),抬起右腿成45°,右手前伸,左手向與右手相反的方向伸。
第2個8拍(5~8),右腿還原點地。
第3個8拍(1~8),移動重心。重心在右腿,左腳點地,手成五位。
第4個8拍(1~2),手成六位。
第4個8拍(3~4),手成七位。
第4個8拍(5~8),手還原成一位,腳還原成一位。
(3)組合三
第1個8拍(1~4),身體向右轉45°,右腿向后擦出去,手打開成七位。
第1個8拍(5~8),右腳擦地回來成一位,手還原成一位。
第2個8拍(1~4),右腳向后擦地,手成二位。
第2個8拍(5~8),移動重心至兩腿之間。
第3個8拍(1~8),移動重心至右腿,左腳點地,兩臂同時打開。右手向下延伸,左手斜向上45°延伸,上身稍前傾,身體稍向左擰。
第4個8拍(1~4),右腿向上直立,左腳點地,手成七位。
第4個8拍(5~8),左腳擦地收回,手還原成一位。
(三)把桿練習
把桿練習是輔助身體形態練習的一種訓練手段,初學者可借助把桿保持身體平衡,以便更快地掌握把桿動作技術及要領。
把桿方法:一是雙手把桿,身體離把桿約一個前臂長的距離,面對把桿站立,雙手距離與肩同寬,屈臂肘部下垂,手心向下輕扶把桿。二是單手把桿,身體離把桿約一個前臂長的距離,側對把桿站立,內側手臂外展輕扶把桿。
把桿練習包括擦地、小踢腿、蹲、移重心、壓腿、大踢腿、波浪等動作,通過練習可改進身體姿勢和形態,有助于發展和改善身體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增強腰部和腿部力量,同時也是徒手練習的基礎。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