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至9日,本刊調研組一行由主編王素莉帶隊,來到美麗的高原古城西寧,就西寧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第六次會員大會賀信精神、弘揚延安精神的情況進行采訪調研。
在西寧,調研組一行訪企業、進學校、到寺院,與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會、西寧市延安精神研究會以及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市教育局、團市委等單位負責同志座談,聽取情況介紹,誠摯交流討論。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延安精神的永恒魅力。西寧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等單位,在西寧市委的領導下,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等有關部門的關心、幫助和指導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發揮了重要作用,彰顯了延安精神的強大生命力和時代價值。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西寧市作為青海省省會,秉承“缺氧不缺信仰,少氧不少精神”的信念,為了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弘揚延安精神,2000年9月成立了西寧市延安精神研究會。20多年來,西寧延研會組織不斷健全,隊伍日益壯大,在西寧市轄五區、兩縣和市直13個單位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會,在市直職業學校和中學成立13個延安精神研究分會。目前,全市區、縣層面延研會已經全覆蓋,部分區縣在鄉鎮和所屬學校成立了分會或延研小組。
西寧市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劉德介紹說,西寧延研會成立以來,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按照黨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總要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在西寧市委的領導和主管部門的支持指導下,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西寧實際,動員各種力量,運用各種形式,大力弘揚延安精神,為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提供精神動力。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深入挖掘延安時期我黨老一輩革命家關心群眾生活,解決群眾困難,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事例,組織宣講活動;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撰寫反映我黨老一輩革命家優秀品格、延安“五老精神”等事跡材料,對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進行宣講;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中,組織理論界專家學者座談討論,分赴基層開展黨課宣講活動。今年以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西寧延研會講師團主動承擔宣講任務,熱情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社區、企業等提供講座,以“學習領悟百年黨史,聚焦傳承延安精神”等不同專題,針對不同層次因眾施策,開展宣講,收到良好效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寧延研會把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延安精神和用好紅色資源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把弘揚延安精神與弘揚在本地產生重大影響的“兩彈一星”精神、青藏高原精神、柴達木精神、青藏“兩路”精神、新青海精神、西寧精神、小高陵精神、尕布龍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打造傳承紅色基因的濃厚氛圍,為西寧經濟社會發展凝心聚力。把延安精神作為研究中共百年執政規律的重點,探索研究延安精神經久不衰的奧秘;深入研究延安精神和黨的精神譜系的關系,講清延安精神在新時代的時代價值,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西寧延研會把認真學習和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與弘揚延安精神緊密結合起來,使延安精神在建黨百年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弘揚延安精神為宗旨,大力開展延安精神進基層的各項活動,為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出新貢獻”的批示精神,西寧延研會把延安精神“六進”(進機關、進黨校、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作為重要抓手,全方位開展延安精神宣傳教育。2020年,在全市農村、非公企業、機關、黨校和城市社區組織開展“六進”活動,西寧延研會講師團19名成員宣講283場(次),聽眾達5萬多人(次)。今年,截至6月底,宣講已經超過175場(次),聽眾達4萬多人(次)。劉德會長圍繞延安精神,撰寫制作了18個針對不同對象和內容的專題開展宣講,2020年全年宣講110場,今年前6個月宣講達到83場。西寧延研會講師團成員還針對不同授課對象確定宣講題目,受到普遍歡迎和好評。
延安精神進企業,是西寧弘揚延安精神的一項重要內容。青海華德集團董事長、西寧市延安精神研究會華德分會會長任黎明介紹說,華德集團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黨員、干部和職工,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把延安精神轉化為1+1>2的紅色生產力,融入企業管理;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和延安精神宣講,華德集團領導層增強了家國情懷,今年又有23名員工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貢獻的意識明顯增強,公司現已發展成為跨行業多種經營為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榮獲全國抗震救災先進集體、青海省優秀民營企業等先進稱號,涌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一批優秀員工。
延安精神進學校,是西寧弘揚延安精神的一又項重要內容。在西寧國靈中學校園我們看到,以延安精神為主題的紅色主題墻格外醒目。學校黨支部書記秦云介紹,國靈中學成立了西寧市延安精神研究會西寧國靈中學分會,將紅色基因特別是延安精神融入到師德師風建設、滲透到德育思政活動、落實到課堂教育,努力探索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新路子。在西寧第七中學文博校區,學生們以弘揚延安精神為主題制作的圖畫詩文展板引人注目。校長朱永才介紹,延安精神進校園不僅成為常態,而且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在今年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中,西寧第七中學將延安精神有機地融合進去,營造出良好的學習宣傳氛圍。西寧市教育局副局長劉子玥說,這種情況在西寧公立中學已經是普遍現象。
西寧延研會針對西寧市多民族、多宗教,信教群眾占比大等實際,從今年開始,在市委統戰部和民族宗教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積極探索“延安精神進寺院”活動,在宗教領域開展“感恩奮進,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宣講活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延安精神宣講,堅定了宗教界知黨恩、感黨恩、跟黨走、一條心的堅定信心。在座談會中,省道教協會副會長、西寧北山土樓觀道士陳誠愚說:“通過在我們道教界人士中弘揚延安精神,組織道觀信徒到革命圣地延安參觀學習,回來后每個人都寫感想、談體會。大家的共同認識是,感謝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老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他們通過浴血奮斗,艱苦創業取得了革命成功,打下了紅色江山,才有了今天的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生活,才有了道家正常的傳道活動。我們感黨恩。”西寧城東區東川基督教堂牧師、省基督教協會秘書長賀增海說:“以前,對延安精神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通過今年的黨史學習教育和延安精神學習,理解加深了,感悟也深了,延安精神對每一個基督教徒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洗禮。”
通過延安精神進農村,廣大農村黨員的政治意識有了新的提高。城中區總寨鎮新莊村黨支部書記孫兆國深有感觸地說:“聽了延安精神在農村的宣講,我們村的黨員都對延安和延安精神有了比較全新的認識,延安精神在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中,有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我們農村現在雖然條件好了,但永遠不能丟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黨員要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p>
延安精神進機關規范有序推進。在今年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中,西寧市直機關工委、交通局、教育局、林業和草原局、水務局、工信局等延安精神研究會分會,將延安精神作為黨史教育的重要內容。全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等做出具體安排,研究分會或邀請講師團成員、或指定本單位有一定理論素養的人認真備課,為黨員授課,宣講延安精神。
這幾年,延安精神進社區已成為常態。城西區彭家寨鎮西川南路社區黨支部書記葉玲說:“在社區弘揚延安精神,具有現實意義。社區工作直接面對最基層群眾,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對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延安精神教育,可以幫助提高服務意識,增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行動自覺。對我個人來說,更加堅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決心和信心。”
西寧延研會在總結前幾年工作的基礎上,今年制定了《西寧市延安精神“六進”五年工作計劃》,使“六進”工作有計劃、有方案、有步驟、有分工、有責任、有督導。他們爭取五年內全市各行業各單位和農村社區達到“延安精神宣講全覆蓋”。

近年來,西寧市各區縣和市直單位、學校延研會弘揚延安精神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湟源縣延研會以延安精神為底色,打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敢為人先、改造山川”小高陵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通縣延研會把弘揚延安精神落實到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精準扶貧實踐中,推進了全縣小康社會的建成;城西區延研會大力挖掘延安精神時代價值,推動全區黨的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系精細措施的落實;教育局延研分會注重延安精神與學校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突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圍繞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入心入腦。
西寧延研會每年堅持開好“理事會大會、理論研討會、區縣和對口單位經驗交流會”,理論研討不局限于延安精神和“四史”,而是拓展范圍,連續三年主動參與市社科聯的社科研究項目,取得了優秀成果;堅持到農村、企業、社區、學校、行政事業單位開展調查研究;主動與省外多家延研會取得聯系,開展工作交流,從中汲取寶貴經驗;指導引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民辦學校建立延安精神研究會分會;在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制度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積累了經驗,形成了特色。
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西寧延研會等單位不斷探索創新,拓展新渠道、開辟新路徑。充分運用黨員智慧黨建教育中心、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教室、紅軍小學、西路軍紀念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平臺載體,推進弘揚延安精神;運用“西寧市黨史學習教育線上平臺”,以VR形式全面展示,實現延安精神宣講從“面對面”到“屏對屏”,打通傳播延安精神的“最后一公里”。
弘揚延安精神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一屆又一屆西寧延研會人以堅強的黨性、堅定的信念、高昂的熱情和敬業精神認真做好弘揚延安精神的各項工作,保證了各研究會、分會工作的高效運轉和良好效果。西寧延研會涌現出了以劉德、馬效飛、劉乃山、潘雄、安云峰、馬志祥、王銘霞、王衛華、葛海濱、賈文德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弘揚延安精神的楷模,他們退休不退志,在崗更愛崗,平日里綻放著愛黨敬黨興黨唱黨的風采,用言行和實踐潛移默化地將延安精神滲透到身邊的點點滴滴中,去影響身邊的群體,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傳幫帶的作用。他們忠誠黨的事業,具有奉獻意識,有熱情,責任感強,不惜犧牲個人退休后的休閑時光,克服各自的家庭困難,義無反顧地選擇延安精神傳承工作,成為黨組織信得過,思想過得硬、作風正、有耐心、有協作精神、有韌勁的“志愿者”隊伍。
劉德同志是大家公認的“拼命三郎”,自從擔任延研會會長后,率先垂范、雷厲風行、忘我工作。他的家人說他退休后,反而比退休前還忙碌。名譽會長劉乃山同志已年逾八旬,仍然為傳承弘延工作奔忙;名譽會長、西寧市原市委書記、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呂興國雖然也年逾八旬,但仍積極參與研究工作,撰寫理論文章;名譽會長、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馬效飛年逾九旬,堅持參加延研會的各項活動,建言獻策;常務副會長李志龍年逾古稀,是西寧延研會的四朝元老,仍積極為組織建設奔波,經常下基層開展建會指導;常務副會長葛海濱、王衛華、李潤農、王廷育克服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等困難,一切從工作考慮,出色完成各自的工作。青年志愿者張新天,利用個人休息時間和節假日,承擔最瑣碎、最耗費精力的組織協調工作,十五年如一日,無怨無悔,贏得各方好評。
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西寧市弘揚延安精神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這個根本,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西寧市委在統籌推進延安精神的宣傳研究普及過程中,堅持把市延研會作為傳承和弘揚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中堅力量,加強頂層設計,選好第一責任人,指導推選西寧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劉德等一批政治信念堅定、理論功底扎實、工作閱歷豐富、組織能力突出、宣講水平較高的老黨員、老干部組成理事會,協調解決辦公地點、優化辦公環境,指導召開聯席會議、理事擴大會議、研討會。積極支持引導市延研會承擔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累計資助經費30多萬元,完成市級社科立項課題11項。聘請市延研會的專家學者搭建智庫研究平臺,創編《智庫專報》《領導參閱》100期,不斷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決策咨詢。
西寧延研會主動請示匯報,爭取市委市政府領導支持。及時報送文件信息,及時向市委及主管部門領導、省延研會領導做匯報,第一時間讓領導同志和有關部門了解延研會的工作重點及思路,獲得認可和支持。2020年劉德會長通過“一封信”匯報工作的方式,向時任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曉同志匯報工作,建議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陜西和延安視察時的重要指示,將延安精神列為黨校干部培訓必備教材。王曉同志及時批示,市委組織部和宣傳部很快做出安排,制定了黨校培訓班必設“延安精神”課,保證了延安精神進黨校課堂,并形成制度,成為常態。今年4月,向新任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瑞峰同志匯報工作,提出工作建議,得到陳瑞鋒書記重視和批示。
市延研會科學調動各區縣延研會的積極性,保證了各級延研會和分會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在市委主管部門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西寧延研會在市委組織部、統戰部、市委黨校、機關工委、民政局、老干部局、教育局、經信委、團市委等部門支持配合下,共同搭建宣講平臺,形成相互支持、齊心協力的良好工作局面,在研究、宣傳、弘揚、踐行延安精神過程中,匯聚起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