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亞萍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糖尿病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對疾病的改善效果。方法:選取江陰市利港醫院內科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院時間為2020年3月-2021年3月,隨機將患者住院號作為分組標準,均分為兩組,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模式,40例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對組間不同干預階段患者ESCA自我護理能力展開測評,并對兩組干預后生活質量指標納入癥狀自評量表予以評測,觀察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結果:護理干預階段,由ESCA自我護理能力測量量表所測分值顯示,觀察組各項自我護理能力分值提升明顯,單項分值所得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組間生活質量涉及內容分值評定顯示,觀察組本次測評單項分值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優異,差異顯著(P<0.05)。干預后,兩組血糖水平與正常值比較,觀察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糖化血紅蛋白值較為理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模式輔助疾病改善,可提升療效,促進血糖水平的平穩,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綜合護理;臨床療效;血糖水平;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243-01
前言
糖尿病作為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是見于老年人群中的高發疾病。糖尿病的發生不僅造成其多器官損害,且伴隨致殘或致死率的提高[1]。在臨床治療階段,糖尿病患者普遍采取藥物進行疾病控制,期間結合有效護理干預協同治療,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2]。綜合護理作為護理干預中較為全面且細致的護理措施,在臨床的應用十分廣泛,可幫助患者促進血糖水平的管理[3]。對此,本研究將探討綜合護理干預,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改善中,現狀方法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江陰市利港醫院內科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院時間為2020年3月-2021年3月,隨機將患者住院號作為分組標準,均分為兩組,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模式,對照組所抽取的40例中,男性共有21例,女性共有19例,年齡分布在46~79歲內,對平均年齡評測,結果示(52.91±9.34)歲;40例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模式,所抽取的40例中,男性共有22例,女性共有18例,年齡分布在47~79歲內,對平均年齡評測,結果示(52.99±9.56)歲;兩組基線資料水平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模式,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1)心理方面:由于糖尿病治療過程較為漫長,患者在治療期間容易受自身情緒影響,加之所造成的經濟負擔,在面對各項操作時依從性不高,進而影響治療及護理工作的開展,護理人員在執行各項操作前,需評估患者情緒波動,了解其內心的焦慮和煩躁問題出處,針對性進行解決,強化患者治療信心;(2)健康指導:患者由于年齡較大,對疾病的認識不足,且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需展開健康教育講座或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等方式,提高患者對疾病的重視,便于臨床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3)護理觀察:在患者血糖控制期間,需提高對患者病情變化的了解,注重對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4)飲食方面:血糖管理的合理性,與良好的飲食習慣有一定聯系,多食用低糖食物,控制進食熱量,以粗糧作為主食,少吃含糖量過高食物,以新鮮蔬菜為主;(5)運動指導: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和自身身體耐受的條件下展開運動,計劃主要采取慢跑、太極、散步等方式,每次運動時間不能超過60min。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采用ESCA自我護理能力測量量表,衡量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包含43個條目,即自我概念、健康知識、自我護理技能及自護責任水平,總分為0-172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2)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評對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對應進行分值評估,涉及焦慮、恐懼、敵對、抑郁、軀體化等5項內容,分值呈更高顯示則表明生活質量較低。
(3)對比兩組血糖水平:以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值變化,以血糖正常水平為參考,接近正常值為控制效果較佳,其中空腹血糖正常值為3.9~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正常值為≤7.8mmol/L。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采用(),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采用(%),使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護理干預階段,由ESCA自我護理能力測量量表所測分值顯示,觀察組各項自我護理能力分值提升明顯,單項分值所得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組間生活質量涉及內容分值評定顯示,觀察組本次測評單項分值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優異,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比較兩組血糖水平
干預后,兩組血糖水平與正常值比較,觀察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糖化血紅蛋白值較為理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3.
3 討論
現階段,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導致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且多為中老年人群[4]。糖尿病受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導致血糖水平不易控制,加之老年患者自控力較差,且缺乏疾病治療知識,導致血糖值居高不下,造成生活質量降低,加重致殘致死率的提升[5]。在治療期間,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注重患者心理變化,展開健康教育,突出飲食和運動干預開展的有效性。全方面為患者疾病改善和血糖水平制定有效措施,使患者提高對血糖管理的重視,增強自我護理能力,促進血糖指標的合理性,提升生活質量。就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疾病治療期間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后,該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明顯提升,生活質量不斷改善,血糖控制水平較為良好,突出綜合護理干預應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模式輔助疾病改善,可提升療效,促進血糖水平的平穩,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紅爽,何莉,錢萍. 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四川解剖學雜志,2019,27(01):115-116.
[2]王麗娟. 口腔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7):168-169.
[3]方園,王曉玲,徐姍姍,等. Orem自護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華全科醫學,2019,17(08):1424-1426.
[4]趙曉玲,董新寨. 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和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9,33(20):3616-3619.
[5]張軍,王斌,黃瑩,等.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焦慮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海南醫學,2020,31(05):67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