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云 李貞祥
關鍵詞:技工院校 機電一體化專業 創新
中國挺進世界制造強國之列,高素質的中高端技能人才將是重要的支撐。技工院校作為大國工匠后備軍的培養基地,人才培養方式也要隨之變化。機電一體化專業如何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將考驗技工院校的辦學質量。筆者結合所在學校實際,闡述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路徑。
面對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筆者從人才的國際化視野、高素質的創新能力等角度發現,課程體系的創新總體需符合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
一、思政引領,推進文化素養課程品質化
思政教育進課堂關系到技工院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只有為國育才、為黨育人才能更好地立德樹人。文化素養課程需滲透三種精神、三種能力。
一是將工匠精神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嚴謹與追求卓越的品質,爭做大國工匠后備軍。二是將勞動教育作為重要教學內容,包括勞動精神、勞模事跡、冠軍榜樣等學習內容,在校園、實訓工場、實踐場所、公益廣場等,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幫助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念,為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打好奮斗的基礎。三是弘揚英雄精神,弘揚英雄精神能夠使人堅定信仰、錘煉品質,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
同時,也要培養創新創業、管理營銷和協調應變能力。職業指導與創新創業融合,融入職場體驗、模擬創業、營銷服務等項目,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企業管理與經濟發展融合,引入現代經營理念、信息化管理、智慧未來等知識,培養學生管理營銷能力。通過心理健康、企校文化等融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其抗壓抗挫折能力和職業能力。
二、拓展延伸,注重專業課程市場化
技工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課程要以就業為導向,不僅要為學生就業打好專業基礎,還要助力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
其一,在學好機械制圖的基礎上加強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要著眼智造,新產品的開發、新工藝的制定需要具有良好的機械設計能力,只有具備這個能力才能適應未來的崗位發展需要。
其二,在掌握機械設備和電氣控制知識的基礎上,拓展數控編程知識。制造業自動化、智能化不斷推進,技能人才需具有延伸拓展能力,數控編程技術有利于學生將機械技術更好地融入自動化生產。
其三,在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基礎上,拓展學習App制作課程內容。在“互聯網+”背景下,智慧工廠、智能產品逐漸普及,產品性能特點、技術參數與應用維護的實時查詢將因需推出,拓展學習App制作知識有利于學生應對市場變化,拓寬就業方向。
三、知行合一,促進技能課程應用化
機械制造行業急需崗位適用性、創新型、研發型和智能型人才。技能課程應體現以能力為本位、就業為導向。
第一,推進鉗工、電工等實操技能校企雙向培養。著眼職業發展,面向產業,設計校企共商、工藝與實操并重的拓展模塊。
第二,強化PLC技術實訓。目前,智慧工廠、智能生產、跨界融合發展迅猛,有針對性地強化PLC技術學習,引聘企業技師參與教學,增加企業項目實踐訓練,將有利于提高技能人才職業競爭力。
第三,拓展數控加工和編程能力。在具備機械與電工電子技術能力基礎上,拓展數控加工技能,將數控編程技術和計算機應用能力集于一身,將有利于學生在就業競爭中展現專業綜合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的強大優勢。
四、產教融合,強化實踐環節崗位化
技工教育與企業發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緊密結合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能人才,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實踐環節只有面向市場、融入產業、著眼未來進行創新才能緊跟社會發展步伐,提高人才核心競爭力。
其一,學生在頂崗實習前開展市場調研。將職業指導交給市場檢驗,將行業發展與人才適配、崗位技能與技術研發、信息化與產品售后等作為主題,定向與不定向結合,讓學生走進企業、進入社會開展調查研究。利于學生知曉專業發展趨勢,感知行業發展動向及新技術新工藝需求方向,從而為學生職業發展規劃的制定提供參考。
其二,鼓勵挑戰創新創業設計。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使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在崗位上得到體現,并且拓展了他們的國際視野,提高了競爭力。其間,學習新工藝、研究新產品、把握新方向、緊貼新時代社會需求等都將促進產學研用的有機融合。
其三,重視頂崗實習的課程特性。頂崗實習階段,學生進入企業,走上崗位,顯現了預就業的性質。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頂崗實習階段還是教學計劃的執行階段,其課程特點需要考核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校企需強化指導老師與企業師傅的雙向指導,定期總結分析,定期考核鑒定,豐富崗位實踐內容,促進崗位技能提升,激發學生培養工匠精神,不斷鉆研進取,提高職業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轉型發展。
五、小結
技工教育是知識型、技能型、創造性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在我國向世界制造強國邁進的征途中,培養高素質的中高端技能人才是時代需要。機電一體化專業創新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對考量文化素養課程、專業與技能課程、崗位實踐課程等方面很有必要。當然,針對課程體系創新優化后的學時數設置、授課性質衡量、校企評價模式等還需進一步推敲。但是,基于社會經濟轉型升級、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多重視角,開展技工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優化,將極大促進中高端技能人才的培養朝著高質量目標發展。
(作者單位:南通市藍領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