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蝦
摘 要:小學是一個人接觸數學的開始,是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計算打基礎,小學數學能力的培養極其重要。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可以讓他們在今后生活中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用數學思維來分析世界,用數學語言來闡述世界。我們的教育目標就是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應用能力。下面,文章將著重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數學;應用能力;思維;探索
小學是一個人思維形成的萌芽階段,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是為將來學習、工作、生活打基礎,為將來國家的科技進步培養優秀人才。傳統數學教學注重死記硬背,學生學習過程中被動吸收,而現代數學教學注重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注重在游戲中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化抽象為具體,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能夠運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事物,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事物,用數學語言來闡述事物。對于小學教師而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那么數學到底有哪些能力,如何去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 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一)引導學生認識觀察的重要性
感知是人類認識事物的開端,而觀察是感知的高級階段,是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的感知。觀察能力、探索能力、應用能力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三大能力,而觀察能力在這里起到的是基礎作用,在數學能力的培養中應該處于優先地位,只有培養好了觀察能力,才能為后續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一般的,當我們拿到一道數學題的時候,首先要對這道題目的題干進行觀察理解,找到已知條件以及這些已知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學生數學觀察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其解決問題的水平,因此,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能力的養成,它是最基本的數學素養。
(二)注重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
一道數學題擺在面前,應該觀察什么、怎樣觀察,這是學生的疑惑。如果學生能夠正確觀察,找出問題的關鍵與本質,那么他們就能夠較快的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多注重觀察方法的指導。第一,需要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養成從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的觀察習慣。第二,可以讓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異同點,并能夠對事例舉一反三。第三,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的習慣,事物的不同性質,都是從不同方面體現的,只有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同一問題,才能對這一問題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一道數學題往往也不止一種解決方法,有時候出現按照常規解法難以解決時,可以換個角度、換個思路,往往會有“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出來。第四,用具體事例培養小學生數學觀察能力。小學生認知事物有局限性,往往表現在觀察目的不明確、不精準、不深刻、觀察無序等。因此,要培養小學生數學觀察能力,就需要提供較多的具體事例,讓他們有感性的認識,幫助他們逐漸學會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數學概念,逐步透過事物表現,理清事物本質。同時,通過觀察能力的培養,學生提高了分析、比較能力。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知識時,我們可以拿一個粉筆盒,讓學生觀察,然后提問學生“粉筆盒”總共有幾個面,每一面是什么形狀的,總共有多少個頂點,有多少條棱?然后再引導學生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遇到過哪些長方體的物體,對比提到的幾個長方體物體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得到相關結論。
(三)培養在觀察中思考的能力
1. 營造數學思考氛圍
數學學習依賴于教師營造有利于數學思考的氛圍,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開展思考探究,筆者認為數學思考氛圍的形成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
(1)教師的精神面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教師應該保持精神飽滿、充滿活力,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這樣才能感染學生。
(2)教師還要善于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知識本身就乏味,如果教師不能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的話,那學生的學習興致就更低了。因而,教師要善于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用有趣、幽默的語言,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思考氛圍中。
2.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數學思考
興趣是學生認知事物、探索知識的重要源泉,創設問題情境在于營造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場景,引發自主思考,進而開展數學思考。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緊扣課題、遵從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助于互動等原則,情境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好引導,不時向學生發問。比如:對于一題多解的情形,我們可以提出:“你們是否還有其他的解法?”對于某個學生對一個問題回答完成之后,我們可以問其他學生:“他對嗎?錯在哪里?”引發大家理解他人思考的方式方法等。
3. 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
教師除了教授學生觀察方法外,還要引導學生平時學會多總結經驗,并適時歸納。通過及時歸納總結平時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學生形成特有的數學知識網絡,從而提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提高觀察的準確性,有效提升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 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一)精心策劃,促進學生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在教學備案時,應精心策劃方案,盡量創造學生動手實踐、互動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既能構建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我們可以模擬真實的買賣生活場景進行教學。首先,將課桌擺放起來當成柜臺,上面放置筆記本、鉛筆、橡皮擦、尺子等學習用品,學生扮演顧客和營業員身份,用自己準備的錢輪流購買學習用品,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置身于商品買賣的活動中,教師在一旁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碰到疑問時及時點撥解答。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達到認識人民幣的目的,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認真學習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