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芝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但又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明明自己不想去做一件事情,但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強迫癥。
在治療強迫癥方面,除了按醫囑堅持用藥外,臨床上還有一種三步階梯法。
1三步階梯法治強迫癥
“一針”指針刺,結合強迫癥患者辨證選穴。
“二灸”指艾柱灸,即以艾絨等在穴位或病變部位,進行燒灼、溫熨,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治病。中醫認為強迫癥為正氣已虛,復感邪氣所致,故治療強迫癥宜灸之以增強正氣,加強療效。
“三鞏固”是指埋皮內針以鞏固療效。皮內針法是后世醫家根據內經“浮刺”與“久留針”相結合發展而成的,是皮部理論與腧穴理論相結合的具體運用。
2日常生活中如何緩解強迫癥
1.1 認同事情不是完美的。
讓自己對不觸碰原則的細節更加隨意,能夠有意識地在細節上鍛煉自己的忍耐力。
1.2 培養自己的幽默感。
強迫癥患者需要看更多有趣的故事來放松神經,感受世界上的驚喜和樂趣。
1.3 學會放松。
在感受到壓力時,嘗試做一些放松運動,使整個身體活躍起來。這時,大腦會分泌出更多的“愉悅元素”,從而改善心情。
1.4 多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病情。
不要把強迫癥當成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默默獨自承受。經常有人把強迫癥放在心里,不斷折磨自己,不和他人傾訴,因為他認為患上一種精神病是很難開口的。一旦不良情緒得不到釋放,強迫癥狀會逐漸加重。
3強迫癥患者需轉變思想
3.1 不要把自己的原因歸結于他人身上
大多數強迫癥患者沒有獨立性,往往將自己的問題歸因于環境或其他人,并希望自己可以改變環境或使他人作出改變。在治療過程中,許多患者將他們當前的問題與其他事情聯系在一起,認為他們的問題是由別人(主要是父母)引起的,與他們自己無關,只有讓別人做出改變,生活才會變得好起來。這種把原因只歸結于他人而不去思考自己是否做錯了,只會使強迫癥的病情越發嚴重,且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因為想要改變環境或他人是非常困難的,這會引起患者的焦慮。
3.2 與其陷入不良情緒之中,不如積極解決問題
絕大多數有心理問題的人渴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其中,有些人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能迅速擺脫不良心理狀態,但有些人則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克服。兩者之間的重大區別在于,前者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能積極關注自己的問題,并及時肯定自己的進步;而后者通常會忽略癥狀的減輕,或者總是注意自己不好的一面。
3.3 適當的擔心和恐懼是有好處的
焦慮、恐懼和擔心等情緒并非一無是處,因為任何情緒都像硬幣一樣,均有自己的兩面性。這些情緒能夠讓我們重視問題,并采取適當的手段去解決,例如適度焦慮能提高人們的工作、學習效率。
3.4 不要認為自己應該受到別人的照顧
在潛意識中,每個人都會自然地認為“病人”需要特別的照顧,只有當疾病完全治愈時,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而一些有強迫癥的人總是覺得自己有“病”,認為很多事情不能靠自己完成,別人應該來幫自己完成,這種想法并不利于強迫癥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