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詠 孫希華

摘要:目的:探究雙心護理模式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及對患者自護水平的影響。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2月80例于我院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2組,分別開展常規護理模式與雙心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自護水平。結果:研究組患者自護水平優良情況相較于參照組有顯著優勢,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雙心護理模式應用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自護水平,值得進行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雙心護理模式;老年原發高血壓;自護水平
高血壓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對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影響較大[1]。本次研究主要探究雙心護理模式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及對患者自護水平的影響。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2月80例于我院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2組,兩組患者男女比例分別為23/17與22/18,研究組年齡61~80歲,平均(73.24±2.11)歲,參照組年齡62~85歲,平均(73.48±2.37)歲。組間基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接受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常規健康宣教、血壓測量、人文關懷以及出院健康指導等。研究組接受雙心護理,主要包括:①對患者家庭情況與患病情況進行了解,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增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降低患者的孤獨感,針對思慮較重的患者,為其展開適當的心理護理;③聯系患者家屬,尋求家屬的幫助,確保患者能夠感受到家庭溫暖。④監督并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飲食方式,戒煙戒酒并保持規律運動等,指導患者進行靜臥、靜坐冥想等活動,保持肌肉松弛與情緒穩定,更好地面對疾病。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自護水平,依據患者的治療、護理依從度和患者自身負性情緒恢復情況將患者自護水平分為優秀、良好、較差。
1.4 方法
本研究以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納入。其中涉及數值變量、無序分類數據分別以(±s)、%表示,并行t檢驗、χ2檢驗;以P<0.05為存在顯著性差異。
2結果
研究組患者自護水平優良情況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的患病群體通常為中老年人,對于疾病的認知并不十分充裕,因而高血壓患者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往往需要輔以護理干預,老年患者更需要通過全面的護理改善負性心理并提升自護水平[2]。社會老齡化以及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使得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通常需要獨自面對疾病,治療過程中大部分時間僅與醫護人員進行接觸。久而久之,老年人容易出現如孤獨、恐懼、悲傷等負性情緒[3]。雙心護理模式主要遵循雙心醫學的指導,隨著當代生物醫學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的模式轉變,心理支持已然成為護理中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本次研究中主要為研究組患者開展雙心護理模式,強調在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的心理問題以及精神問題進行充分的關注。該護理模式主要在為患者進行心血管疾病治療的過程中,為患者舒緩心理情緒,尊重患者的主觀感受,倡導老年患者身心全面和諧。研究結果顯示,經雙心護理模式后,研究組患者自護水平優良情況相較于參照組有顯著提升,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護理不僅能夠保障患者的生理健康,更能夠緩解患者的心理障礙,有效改善預后效果,從而促進醫患、護患關系更為和諧。該護理模式在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更好地告知患者如何通過生活方式的轉變對疾病進行控制,幫助患者氧化層低鹽、低脂飲食的習慣,同時戒煙戒酒并適當增加體育運動,則能夠更好地保持精神情況,更有助于控制高血壓疾病。
綜上所述,雙心護理模式應用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自護水平,提升護理依從度,保障患者安全,值得進行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琴,田敏,龍艷,等.協同護理模式及胃腸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不良情緒及自護能力的影響[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A02):231-232.
[2]唐海燕,郭麗,夏玲玲.雙心護理模式對心力衰竭患者自護能力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20,026(006):160-163.
[3]吉鋒,高碧蕓,張淵博.針刺聯合雙心醫學模式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006(04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