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艷杰



黨的輝煌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它猶如一面明鏡,啟迪今人,照鑒未來。為持續深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中共山東省委講師團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全省宣傳宣講工作大局,在全省深入開展黨史專題宣講和基層百姓宣講,用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讓黨史進入田間地頭,努力營造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濃厚氛圍。
村里來了宣講團
“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事件是什么?”“南昌起義!”主持人話音未落,一位村民脫口答道,而其他老鄉也正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在德州樂陵市西段鄉西趙村的廣場上,黨史知識搶答的火熱一幕正在上演,原來這是由中共山東省委講師團、中共山東省委老干部局、“學習強國”山東學習平臺主辦的“啟航新征程永遠跟黨走”宣講志愿服務的現場。
宣講員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例子,讓黨史知識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浸潤著群眾心田。臺上講得激情澎湃、情真意切,臺下聽得津津有味、入腦入心,一陣陣歡聲笑語、一次次熱烈掌聲,從西趙村廣場上傳來。許多群眾被宣講內容深深吸引,不時發出陣陣感慨。村民趙月科說:“村里來了宣講團,宣講接地氣、有溫度,特別是聽到我們當地常大娘入黨的故事,我深受感動。我們老百姓相信,只要永遠跟黨走,農村的發展會越來越快,以后的日子也會越來越有奔頭。”
這一幕只是中共山東省委講師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縮影。今年,中共山東省委講師團精心部署、積極推動,不斷搭建學習平臺、創新學習形式,同共青團山東省委、中共山東省委老干部局、山東省住建廳、“學習強國”山東學習平臺等單位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啟航新征程永遠跟黨走”宣講志愿服務、“青春向黨奮斗強國”黨史學習教育宣講、“紅色基因我傳承”黨史宣講、“我為黨旗添光彩 —— 最美建設者 ” 宣講,在全省迅速興起“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熱潮;同時抓好面向基層的黨史宣講,依托全省963個省、市兩級理論宣講基地,全面推開“基地點單、講師團派單、專家送單、群眾評單”宣講模式,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著力打通黨史學習最后一公里,以“家常話”詮釋“大道理”的形式,把黨史知識送到了農家小院和田間地頭。截至目前,全省范圍內組織黨史宣講5萬余場,受眾800余萬人。
從機關到企業,從學校到社區,從城市到鄉村,一個個生動的紅色故事、一場場理論宣講,一股理論傳播的溫泉淙淙而流,在齊魯大地迅速傳播開來,黨心、民心得到極大凝聚。
讓更多的人走上講臺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剪去長發支援黃岡,為危重病人吸痰、護理;帶領村民發展“山楂經濟”,把小山楂做成了“大文章”,村莊實現全面脫貧……6月3日,在濟南市“中國夢·新時代·跟黨走”百姓宣講預賽上,87名選手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歷和發生在身邊的正能量故事。
為營造共慶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濃厚氛圍,增強廣大黨員及群眾愛黨、信黨、護黨、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統一安排,省委講師團在全省組織開展了“中國夢·新時代·跟黨走”百姓宣講。醫護人員、公安干警、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社區居民,懷揣夢想、敢于創新的“00后”,年過六旬、兩鬢斑白的老黨員紛紛登上講臺,說出他們對身邊黨員干部的敬佩,對同事奮不顧身事跡的贊美,還有對父輩紅色教育的回憶,生動呈現了進入新時代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人民群眾生活變化,表達了基層工作者的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描繪出普通百姓的中國夢。
除了讓黨史學習教育抬頭可見、觸手可及,中共山東省委講師團在抽調精干力量投身全省黨史學習教育、統籌服務好黨史專題宣講的同時,更注重用活用好資源,積極引導、動員社會各界干部群眾廣泛參與到黨史的宣傳教育中,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近日,首部有關宣講題材的大學生原創微電影《山默海嘯》在濱州醫學院首映,瞬間燃爆大學校園。微電影的故事原型——濱州醫學院“熠韶華”大學生時政宣講團,更是成了校園“網紅”。2019年9月,濱州醫學院率先在全國醫學院校成立首個大學生宣講團——“熠韶華”大學生時政宣講團。這支平均年齡不足20歲,連續3個假期成功推出千人下基層的大學生宣講團,分成365個小分隊,跨越全國27個省份、362個市區,開展現場和網絡雙線宣講近300場,受眾人數逾4萬人,成為名副其實的“青年宣講輕騎兵”。
據悉,全省各地統籌宣講資源,打造層次豐富、廣泛覆蓋、專兼結合的宣講隊伍。濟南市萊蕪區打造“區級領導干部帶頭講、街道(鎮)機關干部下沉講、社區(村)干部分眾講、黨小組組長互動講、黨員入戶講、群眾自發講”為框架的宣講模式,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宣講大網格。淄博市依托“明理胡同”等宣講品牌,充分發揮理論專家宣講庫、百姓宣講員、志愿宣講團等各類宣講隊伍作用,推動黨史宣講向基層、向群眾延伸。煙臺市蓬萊區組建由“黨校教師+五老隊伍+社會志愿者+百姓宣講員+紅領巾宣講員+文藝輕騎兵+新聞主播”為主體的多元化宣講隊伍,圍繞黨史知識、蓬萊革命史等內容深入一線開展分領域、差異化宣講。此外,山東師范大學的博士講師團、煙臺萊州市的書記講師、威海文登區的巾幗黨史宣講團……更多的人走上講臺,把黨史中的真理故事、身邊的紅色故事、人民的奮斗故事送到群眾身邊。
黨史宣講接地氣、聚人氣
“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日前,在威海市文登區侯家鎮侯家村柘陽山京劇社排練廳里,20余位京劇愛好者齊聚一堂,用吹拉彈唱的形式為群眾獻上一堂不一樣的黨史學習課。
沒有臺本、沒有妝容、沒有服裝,但京劇愛好者們在京胡、京二胡、月琴、大阮的伴奏下唱出滿腔熱情,《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諸多紅色經典劇目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鏗鏘有力的演唱唱出了振奮人心的贊歌,唱出了不一樣的黨史,唱出了黨群的魚水之情。“黨的百年歷史波瀾壯闊,涌現出無數英雄兒女,而那些經典現代京劇中所歌頌的便是這些人身上的革命精神。”柘陽山京劇社社長侯文旭說,相較于去黨史館等場所,農村群眾更加喜歡通過戲劇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來了解黨史,透過楊子榮、郭建光等英雄角色來感受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