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娟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層面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知識產權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十三五”時期,山東全面完成知識產權規劃目標任務,知識產權事業實現跨越發展,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和支撐。在此基礎上,山東高點謀劃、統籌推進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為“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作出更大貢獻。
創新引領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領域的創新亦是如此。近年來,山東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力度,獲批建設山東知識產權運營保護中心,首創“知銀保”質押融資模式,全省知識產權運用水平更加高效。
去年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復山東建設知識產權運營保護中心,這是國內首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青島、濟南、煙臺被列為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獲得5億元中央財政無償資金支持。
建設山東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對山東加快以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打造東北亞國際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具有重要意義。山東將重點聚焦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發揮構建生態、輻射區域、引領發展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省市聯動、高效協同工作機制,建設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搭建知識產權運營服務網絡,提升區域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和服務水平,增強區域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為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積極貢獻。
在推動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方面,山東首創的“知銀保”質押融資模式,被國家知識產權局作為典型經驗予以推廣。何為“知銀保”?簡單說來,就是以知識產權作為抵押擔保,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
前不久,山東創偉外墻保溫材料有限公司用4件專利證書做抵押,從濟南農商銀行貸來的500萬元貼息貸款到賬,這是今年濟南市首筆純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有了這筆資金,該公司得以在商河縣購買新廠區,擴大產能。
像山東創偉外墻保溫材料有限公司這樣的小微企業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省財政將按照60%的標準給予貸款貼息。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處處長高兆陽說:“這對解決中小微企業,特別是輕資產的科創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東省出臺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貼息、保險補助、風險補償三項政策,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起到了增信分險的作用。”
量質雙升
當前,中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正在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十三五”時期,山東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創新發展需求,推動知識產權工作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以高質量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助推高質量發展。
從一系列數據中,可以看出山東知識產權的量質之變:“十三五”時期,全省共申請發明專利38.9萬件,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0.6萬件,申請PCT國際專利10192件,分別是“十二五”時期的1.3倍、2.1倍和3.3倍;共申請商標注冊189.8萬件,核準注冊122.5萬件,馬德里國際注冊申請8338件,分別是“十二五”時期的4倍、3.9倍和5.9倍……
從2017年培育以浪潮集團“高端容錯服務器關鍵技術專利群”為代表的首批15項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品牌項目至今,山東已遴選培育了46項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并通過舉辦新舊動能轉換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大力培育高價值專利并促進其轉化實施。
總體而言,山東知識產權各項指標總量居全國前列,但從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和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這兩項指標來看,山東與先進省份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十三五”時期,山東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雖達到12.4件,但與全國平均水平15.8件及江浙粵等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按“十四五”時期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指標測算,2020年底全省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每萬人僅為4.16件,全國平均水平則為6.3件。
今年3月底,山東省政府印發《落實“六穩”“六保”促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第二批)》,提出要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對省級認定的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省財政給予每家最高30萬元經費支持。對此,高兆陽表示,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旨在依托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發揮各自優勢,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培育一批高價值專利創造、推進專利技術轉化實施的“主力軍”,促進全省專利的量、質同步提升。“初步的目標是爭取年內遴選培育高價值專利項目100項、3年300項,歡迎全省符合條件的企業單位,踴躍申報,積極參與。”高兆陽說。
構建體系
通過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工作體系,山東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力全面提升,而便民利民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使得全省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更加便利。
據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侯成君介紹,在“嚴保護”方面,山東堅持日常執法和專項整治相結合,組織開展“雷霆”“溯源”“凈化”“藍天”等執法維權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假冒行為。“十三五”時期,全省共辦理專利行政執法案件1.6萬件,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件8143件。
前不久,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復建設中國(淄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中國(德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至此,山東省已有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7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產業領域涉及海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光電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幅度壓減了專利審批授權周期,山東由此實現了知識產權的“快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是地方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橋頭堡,最大優勢就是借助快速預審渠道,能極大縮短專利授權時間,使技術創新快速轉化為專利,迅速形成地方產業的技術創新優勢。”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保護處處長鐘山說,例如中國(濰坊)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運行以來,共在市級范圍內受理專利預審6000余件,授權周期較普通通道提速近10倍,幫助濰柴集團、歌爾股份等創新主體在機械裝備、光電等地方優勢產業的專利布局中取得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