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源 閆苗弟 劉佳偉
新技術推動教育向數字化、智能化、泛在化方向發展,智慧教育應運而生。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是加快我國由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的重要戰略抉擇?!爸腔劢逃弊鳛樾聲r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線,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從教研到課堂再到評價,新技術改變了教育教學傳統模式。智慧教育如何推進教研形態升級?智慧教育如何打造課堂教學新樣態?智慧教育如何賦能中小學教育評價改革?本期《教育家》雜志線上論壇,我們邀請一線中小學校長圍繞新技術帶來的教育新模式展開深入探討,呈現智慧教育的發展現狀。
議題一
智慧教育如何推進教研形態升級?
徐海龍:教育信息化浪潮勢不可擋,怎樣順應人工智能時代發展,成為一名能夠駕馭智慧教育的個性化學習引領者,是當前每一位教師都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教師教學、教研形態升級——
善于利用信息技術高效完成教學準備。在教學資源日益豐富的今天,教師需要具備強大的資源搜索、整合能力,能夠在海量信息面前高效完成教學、教研準備工作。如果僅依靠百度等搜索引擎整合教學資源無異于大海撈針,現代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之江匯”“學科網”等專業資源平臺并逐漸形成自己的資源庫。
善于利用大數據精準診斷學情。近幾年,隨著大數據分析技術日臻成熟,學生常規課堂數據、學習過程數據和網上閱卷數據分析系統迅猛發展。現代教師應主動借力,用技術武裝自己 ,利用互聯網平臺精準診斷學情,實現個性化教學、教研。
善于利用互聯網拓寬教研渠道、增強教師專業影響力。一直以來,教師的專業成長更多依賴于校本研修和學時進修,這些學習方式存在針對性不強、時效性不高兩大弊端。因此,現代教師應充分利用官方教師學習平臺、名師網絡工作室、教學專業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網絡平臺,這些平臺可以提供更個性化的學習資源,降低了教研的參與門檻,拓寬了教師參與教研的渠道。另外,大部分教師的教研交流活動限于本校專業圈,小部分骨干教師限于本區域專業圈,缺乏與外界溝通、碰撞的機會。因此,加入名師網絡團隊、加入專業領域的公眾號社群、加入教育類App的師資隊伍等,可以更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開闊自己的專業視野,發揮更大的專業影響力。
最后,我們要警惕三種傾向:一是警惕排斥技術的保守主義;二是警惕生搬硬套技術的形式主義;三是警惕精細技術應用的完美主義。教師們應始終不忘初心,牢記無論什么樣的教研方案都是為了學生的高質量成長服務。
張勝聚: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師由“知師”轉變為“導師”,育人成為最重要的任務。提高混合式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將成為教師專業發展路上不容回避的挑戰。新的教育生態環境要求教師構建自己的“資源庫”“工具箱”。這個工具箱中,不但包括傳統的教學資源和教室場景,還包括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各類在線教學平臺以及教學活動的組織方式。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學習特點,在自己的“工具箱”中選擇線上或線下教學資源、教學場景、教學活動等要素,組織和實施教學過程,完成綜合化人才培養目標。
杜開顏:傳統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難度主要由教師憑借經驗判斷,這使得教研活動的準確性無法保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借由專業平臺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進行全面的收集、提取與分析。這就使得教師的教研活動更具科學性。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學利用敏特碼課系統云平臺和移動終端,記錄學生學習過程數據并上傳到云端,幫助教師精準備課,幫助學生發現問題。
議題二
智慧教育如何打造課堂教學新樣態?
劉成軍: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無線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所打造的,物聯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態和教育模式。采用智慧教育形式來完成課堂教學,已成為中職課堂教學發展的方向。多年來,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職教中心依托智慧校園建設,以“教育教學信息化”為目標,努力打造“互聯網+教育”新樣態,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依托網絡教學平臺,打造思政教育新樣態。2017年,通過引入“學習通”網絡教學資源平臺,我校全面開展德育課程網絡教學。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校開足開全四門德育課程,并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各科教學之中。從2021年春季學期起,思政教育全面融入課堂,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政重點內容,由教務處根據教學標準制作成微課并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推送給教師,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隨時選擇向學生推送,實現了課程思政全覆蓋。
全面運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打造課堂教學模式新樣態。近兩年,學校累計投入近千萬元資金進行校園信息化建設,為推行信息化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21年春季開始,學校推行“低重心、高效激情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積極推行雙案教學。課前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推送導學案,課后利用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進行評價。同時,要求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積極探索本專業、本學科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截至目前,文化課教師“翻轉課堂”教學、機電類專業教師“智能仿真”教學、汽修類專業教師“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教學模式都在穩步推進中。
杜開顏:2019年底,福州第三中學引進敏特碼課系統,并為每個學生配備平板終端,用于實時收集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實現學生線上線下融合學習,探索“教、學、評”的一致性,努力實現精準教學。
大數據驅動精準教學。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便捷收集數據成為可能,精準教學得到重視。目前,國內對精準教學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針對教學全過程進行探討,精準教學概念與大數據技術相結合,產生了以“智慧課堂”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模式。精準教學主要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發展現狀,通過設計精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使教學效果可度量。參與教學過程的教師能夠明晰學生學習程度,從而實現差異化、個性化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