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俊
近年來,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包括受教育群體、課程資源、全球教育、師者身份、社會教育在內的教育無邊界的迭代加速。在此趨勢下,教師是等待被人工智能替代,還是主動去改變?筆者認為,教育無論過去、現在、未來,都離不開“培養人”這個概念。在教育中,人是不可替代的,亦即教師不可替代。作為教育領導者,應該給教師搭建平臺,促進教師轉型升級。
教師要在“即知即授”教學法運用中體會變化
為構建嶄新課堂生態,促使課堂教學提質增效,讓教師在需求中轉型,我們推廣了“即知即授小先生制”教學法,給教師架設一把梯子。教師通過“計劃—行動—考察—反思”的行動研究,充分吸收學生們的意見,不斷完善“小先生制”的課堂教學策略,并將其轉化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的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從分組備課到答疑解惑再到總結評價,教師全程參與“小先生”課堂的各個環節。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選課。教師從課本目錄上挑選出若干課程,并對這些課程進行新的解讀,將其分為不同的知識點。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教師將學生們的選擇按照教學進度加以編排,注明時間節點,并打印出授課表。
備課。一種是集體備課,由各學生小組先行集體備課,通過集體閱讀教材,查找相關教輔、資料等,了解所要講的知識,弄懂每一個新知識是怎樣衍生發展的,小組成員集中進行教材解讀,并做好集備記錄。在此過程中,教師僅是就知識的科學性和價值導向給予指導,不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另一種是自主備課。自主備課更鍛煉小先生的個人能力,要通過查閱資料、整合資料、書寫教案和課件制作等過程來完成教案準備。
上課。一是講課。上課之前,小先生先面向本小組成員進行試講,把握課堂的節奏。二是聽課。這里重點說教師的聽課。教師要邊聽邊記,除了要聽小先生的思路,還要認真了解、著重記錄其獨特的教學策略和語言特點。同時要仔細記錄小先生講的不到位的地方或者漏講的部分,在最后總結點評時給予糾正和補充。
評課。包括同學互評和教師講評。每節課一定要留出教師講評的時間。在這幾分鐘里,教師首先要指出小先生的優點,給予其正面評價,然后要對其講錯或遺漏的知識進行糾正;對學生有疑問、小先生解答不是很充分的地方加以補充,不讓學生帶著錯誤離開課堂。每個月結束,教師還要利用班會課對所有小先生進行綜合評價與激勵。教師此時扮演重要的評價者,必須公平公正。
教師要在“即知即授”教學法運用中感悟提升轉型
改變了教師的學生觀。小先生展現出來的才能往往超出教師的預期,促使教師不得不承認:孩子們的潛力是巨大的,每個孩子天生就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好奇心和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觀、學生觀,變得愿意相信學生、信任學生。
提升了教師的職業素養。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學生探究的整個過程,從而更清楚學生真正想表達的是什么。在學生緊張或者失誤時,教師也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態給予啟發、引導和鼓勵,真正做到了愛護、尊重每個孩子的思想,保護了每個孩子的創新意識。教師更加深入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真切的需要和他們的認知特點。教師開始根據學情,制定符合學生特征的教學目標,采用更貼近學生的教學策略、更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進而提升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即知即授小先生制”教學法創設了一種更加和諧、開放的教育教學模式,促使教師不斷輸入、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培養了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教師勤于反思、善于鉆研,使教師隊伍更加專業化。
有研究預測,教育將變得更具個性化,傳統教師的角色將會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學習的促進者”,課堂將由教師完全主導向師生共同引導發展。筆者相信,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有人在則有教育在則有師者在,與其恐懼未來不如審視現在,讓教師用專業的姿態擁抱未來,迎接改變和轉型。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九中學)
責任編輯:周麗